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的教学习惯是指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和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潜在的行为倾向系统,有好坏之分、优劣之别。良好的教师教学习惯能促进师生发展,是推进新课程发展的正向力量;不良的教师教学习惯则阻碍师生发展,是束缚新课程发展的负向力量。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自主建构教育理念,不断生成教育新观念;自我反思教学过程,不断优化教学实践;自觉融入教师集体,不断提高教学能力;自觉审视教师评价,不断完善评价标准,以促成自身良好教学习惯的养成,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自身的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实施虽然有了一定的实绩,但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定势和习惯的传统教学仍然以极强的力量阻碍着它的推进和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让新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并肩同行。一方面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支撑,新课程实施也因教师活跃的身影和创造的激情而充满活力。另一方面,新课程实施也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机会,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要让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能力、发展教学评价、开发教学资源,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使新课程实施得以健康前行。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不少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课堂生成,使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景观.但有的教师忽略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东西,教学处于静态化、程式化,失去了培养学生发展的机会.如何把握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呢,本文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4.
实施新课程,就要转变教学观念,而转变观念的根本是要把新理念内化成自觉的教学行为。所谓自觉的教学行为就是通过一定的理论引导和强制命令后养成的教学习惯。传统教学法是传统观念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这种行为很难突破,就是因为它已经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成为一种教学习惯。这种自觉行为或习惯是传统观念内化的必然结果。目前,要转变这种教学行为,就必须消除旧观念,内化新理念。内化新理念,首先是理解新理念,理解是前提,是基础。当前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得到有效的转变,就是因为许多教师没有理解新理念,不理解就认为它不实用不实际,尤其在课堂…  相似文献   

5.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这是教学的真谛。但我们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在课堂上失去着应有的真诚。可以说,教学的伪善化已经成为一个急需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新课程的理念与实践,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但实现这一跨越却是何其艰难。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学带来了新的空气与活力。有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也在逐步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改变。但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对新教材的知识内容的编排体系、逻辑结构、知识的呈现方式等发生改变不习惯,"怀念"旧教材,对新教材采取应付的态度。教学新理念要从教材处理、教学方式、学法指导等教学实践中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的实施,无疑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但当我们细致号察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禁为同仁们的教学日渐趋于新的一种程式化而担忧。应当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广大教师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一套新的教学方法和流程:导入新课——揭示纠标——整体感知——合作交流——问题探究——拓展延伸。这里应当给予肯定。但静观现在的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  相似文献   

8.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养成一些习惯,其中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例如,有的学生认真细致、爱动脑筋,而有的学生常常粗心大意,懒于思考;有的学生能够专心致志,按时完成作业,而有的学生总是心神不定,不能抓紧时间做作业。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已越来越引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的关注。但在具体操作实践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绝大多数教师虽已充分认识到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应自觉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许多教师在新课程中碰到了许多具体的实际问题,也有解决问题的强烈需求。但是教师的专业培训往往由学校统一策划、组织,在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被动参与,甚至应付了事,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多地成了学校管理层的一厢情愿,而始终没有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基于这样的现状,迫切需要我们改变单一的、程式化的培训模式,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创新多种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有效性,给教师提供专业化发展的舞台和空间,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用教材教"已经为广大教师们所认同,并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但在实践中,出现了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狭隘、片面、肤浅的理解,有的作一厢情愿的纯技巧的"互文"拓展;有的把课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学习惯是一种较为稳定的、潜在的、惯常的行为模式.它有双重属性:良好的和不良的.不良的教学习惯阻碍教师发展,是束缚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负向力量.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行进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各方面努力,改变其不良教学习惯,从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贯彻和实施.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其中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实质不甚明了,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教师未能真正理解新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施新课程标准而盲目跟风;有的教师为了倡达成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现了夸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象。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必须提高警惕,适应新课程改革后的变化,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以确保学生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全国进行,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教师的整体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部分高中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还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一现状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和效果。为此,教师要自觉学习新课程理念,改革教学方式,转变教师角色,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4.
吴国锋 《中国教师》2009,(Z1):448-448
《新课程标准》实施至今,语文作文教学虽然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始终没有跳出为学生写作而教学生作文的怪圈。《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必须引导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写作。要想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就应注意对学生的写作素养和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培养。该文作者就此问题从学做人、品生活、做作文三个方面谈了一些自己浅陋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教师是课程变革的主体,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新的课程改革成功与否,与教师是否适应新课程关系密切。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师进行调适或转型的过程。新课程实施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教师对自身角色的正确认识和角色的有效转型。教师的角色转换问题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它既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客,又是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新课程改革引起的教育观念、教学习惯、教学情境以及新的学习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实施几年来,语文教学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但有的教师对于当今的语文课堂,犹如迷途的羔羊,不知所措,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深、片面理解,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许多误区。现笔者结合对新课程的解读,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对新课程新理念下读写教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从事初中语教学多年的教师,本人经历了教学改革的风风雨雨,但教学理念、行为真正从根本上发生变化还是近几年的事,也就是从第一轮新课程改革开始。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全新的理念挑战了传统教育.它要求教师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积极进行诊断和反思,彻底改变那种习以为常的教学习惯,重新塑造新课程中的自我。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要重新审视教育的意义,构建新的教育理念,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创造性的实施新课程,在新课程实施中追求教育变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一、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压力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与之相适应,但很多农村中老年教师由于自身素质较低,水平有限,在多年的教学中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愿也不敢在教学中改革创新,不能根据内容更新和时代发展的情况转变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探索新的学习万式,构建实施开放式地理课程成为目前地理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也是新课程标准下地理学习方式转变的核心环节。有的教师习惯于传统的地理课程教学模式,感到现今的课程教学模式无章可循;有的教师意识到新的地理课程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不知道教师应该如何教,学生应该如何学;有的教师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但没有区别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参与还是形式参与,是面向全体学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全体教师自觉不自觉地走入了新课程。广大教师边学习边教学,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对于农村初中来说,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加上缺乏专家的引领,在实施新课程的道路上,教师摸着石头过河,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下面是笔者听一位农村初中科学老师执教《生物的分类》一课后的点滴思考,笔者认为,实施新课程,我们在很多方面确实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