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教育优惠政策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前正处在一个独特的多元文化背景之中,其决定了民族教育优惠政策也要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而发生一定的转型。这种转型在价值观上表现为由形式平等到实质平等,在作用机制上表现为由补偿机制到引导机制,在对象选择上表现为由普遍优惠到分层优惠。  相似文献   

2.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教育资源的占有上处于不平等地位,教育水平与全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高考录取时,国家给予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投档的优惠,是对少数民族考生不平等地位的一种补偿,是国家从少数民族群体的利益出发来调节和处理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体现了一种作为公平的正义性。  相似文献   

3.
民族预科教育政策是中国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平等政策中最具典型性的一项政策.它对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少数民族实施优惠招生和补偿教育,保障其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平等.虽然自1951年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制定以来,它的培养目标、具体实施方式如受益群体边界、招生标准等都有变化,但始终坚持平等取向和以少数民族为受益群体,并建立了独特的教育模式--民族预科教育.它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中国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平等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实现“民族间事实上的平等”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一项重要、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实质是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也就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现阶段还未很快消除的经济、文化上的事实上的不平等。为此,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要从实际出发,一是要对民族地区给予较多的优惠灵活政策,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加以扶持。二是要激发民族地区的主动精神,发挥民族地区的生产潜力。不断巩固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实现民族间事实上的平等”。  相似文献   

5.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两性工作平等权从其内容看,既包括平等的就业权,又包括平等的劳动待遇权利;从其表现形式看,既包括形式平等,又包括实质平等.雇佣者对两性工作平等权的侵犯,从内容看,常表现为差别对待、排斥对待、或优惠对待;从侵犯方式看,又可分为直接歧视和间接歧视.我们应该在加强雇佣者责任的同时,不断强化行政监察的职能和完善司法救济的程序,促进两性工作平等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通过税收优惠措施鼓励外商投资是以国家的财政收入损失为直接代价。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现行的涉外税制仍然实行全面优惠原则,主要表现为内、外资企业两套所得税制度,外资企业享有的所得税优惠对我国政府而言成本很高。进一步完善我国涉外税收优惠制度,就是要由全面优惠向特定优惠转变,使税收优惠与我国的产业政策紧密相联,并兼顾区域政策、企业税负公平、国际通行规则等诸多因素,从而逐渐实现完全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7.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与美国多元文化教育政策有相通之处,但也有重大的差异:在政策背景与路径上相似的差异现实与不同的应对机制,政策内容与范畴上特殊优惠的同与异,政策理念上追求集体平等理念的不同理路以及政策取向上促进民族发展与追求文化承认的分野。二者保护弱者和多元一体格局的原则值得坚持,美国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的制定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有可取之处,但我国必须对美国多元文化教育政策进行本土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教学中的对话与平等之辨——基于有效教学的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与“平等”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两个核心词汇。“对话”是教育教学天生的属性,既可以是言语上的交流,更应该是精神上、思想上的沟通与理解。教学中的“平等”是以人格平等为基础的。这种平等体现在教学中师生真诚地沟通与交往。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客观上存在着的不平等的社会角色和主观上可实现平等的人格关系,这才是真正的平等。因此,基于人格平等的有效教学方法并非单一的,而是灵活多样的。  相似文献   

9.
正填报志愿期间,身为复读生的小艺、小幂、小薇先后赶来咨询。小艺:我是少数民族考生,也是一名复读生,今年还能享受优惠加分吗?会不会有学校歧视复读生,扣掉一定分数再参加录取呀?俺:首先要说明的是所有考生均可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根本不存在所谓"复读生扣分录取"的问题,这一点请你放心。如果符合享受河北省优惠照顾政策的条件,即使身为复读生,仍可按照优惠照顾后的分数投档。例如,小艺是少数民族考生,复读后再次高考仍可享受加分优惠。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应届生还是  相似文献   

10.
<正> 乡镇农校要搞好科技服务,县(市)、乡(镇)人民政府需要制订好有关配套政策,以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集资办实体,在利息上实行优惠。2.对服务人员在待遇上给予优惠,在经营盈利的前提下,使他们的经济收入能有所增加。3.开展技术承包在物资安排上给予优惠,实行技物结合,促进先进技术的推广普及,帮助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1.
教育机会平等不同于平均主义的统计意义上的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机会平等的涵义至少应该包括教育机会起点的平等、教育机会实现过程的平等以及作为公平意义上的教育结果的平等。“作为公平意义上的平等”是文章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意在与平均主义的“绝对平等”相区分,并赋予平等以新的内涵。正确理解教育机会平等问题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理念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笔者从教育机会平等问题的理论缘起出发,尝试从理论上对机会平等的概念进行再思考,并尝试提出一些解决我国当前教育机会平等领域内存在的实际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实现两性基本权利平等是男女平等的核心内容,权利平等还可以引出两性之间机会平等.男女平等理论需要自由对平等作出必要的制约和限制,在强调权利平等的同时,也必须关注女性自由的实现.男女平等实质上是平等与差异统一之上的性别公正,它一方面肯定在同一性基础上的权利平等,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差异性上的分配结果的平等.以结果平等为目标来保障妇女权利,其关键就在于弥补妇女因其不利地位而失去的平等,使妇女得到与男人平等的发展机会.性别公正是在保障两性基本权利平等上的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以及自由与平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联邦是一个民族多样性显著,高度重视教育,土著人教育发展显著的国家。澳大利亚政府面对土著人发展的境况,以本国的历史为基础,以整个澳大利亚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为支撑,在尊重土著人与非土著人之间的差异的前提下,针对土著人教育发展而制定了一系列优惠的政策措施。澳大利亚土著人教育优惠政策彰显出了作为典型的多元文化国家的澳大利亚追求民主平等以及文化的多样性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其平等观是社会主义平等问题研究的首要参考。马克思所追求的平等是经济与社会领域实质意义上的平等,其平等观的构建受到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平等思想的启发,并实现对后者的批判性超越。以马克思平等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平等观与自由主义平等观相比,二者在认识平等问题的方法论、对平等与自由的价值排序以及对待"人生而不同"这一基本事实的态度等问题上均存在差异。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是补足马克思平等理想实现条件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中学生面临着种种不平等现象,包括:奖励上的不平等,提问上的不平等,知觉方式上的不平等,课堂空间位置上的不平等以及学生个体差异所折射出来的不平等。对学生而言,尽管造成这些不平等的因素真实地存在于他们自身,但这些因素具有非选择性特征。教师以学生具有的非选择性因素作为时待他们的直接依据,使造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不平等现象。  相似文献   

16.
WTO与外资税收优惠政策的功能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资税收优惠政策负载资本吸引与宏观产业政策之基本功能。加入WTO前,吸引外资是我国外资税收优惠政策的首要功能取向,在制度上表现为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加入WTO后.税收优惠对于吸引外资的作用已经相当有限,应当以产业政策为基调来制定外资税收优惠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往法学理论界在对平等与效率及其关系的探讨上侧重于法理分析,对如何构建促进平等与效率协调发展的法律运行机制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以平等与效率的法律内涵及其关系分析为理论基点,通过对我国平等与效率现状的宏观透视,提出了协调平等与效率的具体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8.
民办教育地方立法:实践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办教育地方立法在涉及民办学校产权制度、合理回报、税收优惠、师生法律地位平等、政府扶持与奖励、规范政府管理以及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等事项上,较国家立法有所突破和创新.但受到现行法律框架的限制,同时也受到立法水平的影响,民办教育地方立法普遍存在立法重复和立法技术低下的问题.民办教育地方立法应当坚持合法性、公益性以及立足地方实际三项原则,以促进民办学校发展为核心理念,同时处理好促进与规范的关系,真正实现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平等首先体现在人格的平等上,其次体现在对文本解读的平等上。师生间的对话是相互作用的,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人的前提下,老师应成为引导者、组织者、倾听者。学生在平等互动的对话式交流学习中体验到民主、尊重和理解。只有对话,才有体验;只有体验,才有生成;只有生成,才有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就业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基于劳动者与职业能力和职业内在客观需要不相关的因素,在就业机会或职业待遇上做出任何区别、排斥或优惠从而取消或损害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的行为。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律,现行的有关就业歧视的立法存在重大不足,导致就业歧视难以遏制与禁绝。国家要从对现行法律法规展开违宪审查与清理、制定反就业歧视专门法、建立反就业歧视保障机构三个方面来构建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