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彝族原始宗教信仰崇拜观念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同时探讨了彝族原始宗教研究的问题与今后的发展方向。希望可以为广大学者们日后更好地研究彝族原始宗教信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彝族原始宗教方面的论著不算少,但全面系统深入有创意的专著不多。近年出版的《彝族原始宗教研究》一书,可谓集彝族原始宗教之大成。该书概括为以下四大特点:内容博大精深,涵盖多学科、多元文化;理论上的概括与创新;资料丰富详实、全面系统;研究方法上有突破与创新。该书不仅为彝族原始宗教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线索,拓宽了研究空间,而且对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增进民族团结有着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彝族宗教文化的专门研究,始于19世纪初叶的外国人开创性考察。彝族宗教文化研究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单一性的田野调查记述转型为多元性的多学科弹性研究,彝族宗教文化的研究正在经历传统与现代的整合、重构、呈现出从封闭的多样性到多样的现代性的文化变迁研究。  相似文献   

4.
近30年来,国内彝族古代诗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体现在大量原始资料的发掘与整理,一批研究论文和著作的相继问世,以及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深度不断增强等方面。学者们集中探讨了彝族古代诗学的诗歌发生说、创作主体素养、诗歌文体、诗歌格律、诗歌功能、诗学范畴、诗学特色、诗学发展脉络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深刻而又独到的学术观点。但纵观彝族古代诗学研究现状,彝族古代诗学研究仍有进一步加强、深化、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毕摩是在彝族社会中比较受人尊重的宗教职业者。他们之中大多数人认识彝文,有经书和历史、医药、历法、天文、地理等其它各方面的彝文书籍,因此,毕摩不仅是宗教职业者,而且是彝族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是彝族文化的发明、创造、继承、发展和传播者。在一般情况下毕摩的职业是子承父业,少数有在本家支成员内传承的情况。毕摩的主要职业是为彝族信教群众安灵、送灵、做道场、招魂、占卜和咒鬼等。  相似文献   

6.
图腾崇拜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种现象,是民族繁衍发展的关键元素,在民族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滇、川、黔彝族以"罗罗"自居,自命是虎族的后代。在彝族文化中,虎是天地之源,是虎造天地而生万物,一代又一代彝族人民智慧的积淀,形成了彝族虎图腾文化。彝族先民的丧葬习俗就是虎图腾文化的具体体现,彝王披虎皮显示身份,葬礼中通过披虎皮火化而葬入向天坟中,朝向一定的星辰,生前是虎族死后亦归于虎族,是对民族"人观"的阐释。彝族虎图腾崇拜是族群身份认同、文化教育、生产生活应用等功能的体现,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归属。  相似文献   

7.
彝族的民族文化、民族体育文化与原始宗教密切联系。历史上形成了颇具浓厚特色的原始宗教信仰,即基于"万物有灵"观念上的自然崇拜、神灵崇拜和祖先崇拜。这原始纯朴的宗教信仰使其思想无垠、观念无羁,对其延续至今的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以及呈现出特别的形式。  相似文献   

8.
试论彝族原始宗教对生态保护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原始宗教信仰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反映出彝族“天人合一”、自然至上、尊重生命、人与自然物之间平等的生态文化观,对于构建彝族独特的自然、人文生态系统,美化彝区的生活与自然环境,保护彝族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以及传承彝族生态保护传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黄庭坚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述略,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文章把近三十年来的黄庭坚词的研究分为四大研究领域进行述略,从黄庭坚词的题材、艺术风格、语言特色,艳俗词、词人比较、版本词作系年考证等方面来简述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0.
苗族的行政约束力经历了若干次变迁,但以原生宗教为基础的“鼓社”、“议榔”、“理老”三大支柱仍支撑着苗族社区。苗族原生宗教中存在着许多传统道德精华,认真挖掘,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有益处,因此,正确运用好原生宗教约束力对苗族社区的行政管理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晚唐诗人赵嘏,20世纪80年代后学界始有关注。二十年多来,学界对其生平事迹、诗歌艺术、诗集整理等皆有论述,赵嘏研究取得一定进展。另外,对敦煌残卷本《读史编年诗》的关注,成为赵嘏研究的一个亮点。但赵嘏研究整体上处于零散状态,学界投入力量有限,论家较少,有待学者们进一步发掘探索。  相似文献   

12.
王俊 《毕节学院学报》2009,27(11):29-34
大姚彝族的生态伦理观一方面表现为对自然的尊重,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对人类自身的尊重.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彝族传统的生态伦理观对大姚县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大姚县彝族原始宗教信仰中生态伦理观的描述和民族生态学的解读,作者探讨了大姚县彝族生态伦理观的成因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澜沧江流域的彝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信仰体系,他们对水、日、月等自然万物形成自然现象崇拜;对虎、蛙等动物形成动物崇拜;对毕摩、苏尼等形成人物崇拜;对灶君、仓笼神、火神、赶鬼寨等形成多神崇拜。这些都是其宗教信仰的基础,报告通过以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彝族乡为调研地点,通过查阅当地珍贵的资料、欣赏传统节目,采访彝族老人来探寻其宗教信仰的种类及根源,以便更好的从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宗教信仰中寻找与其他宗教的异同点,期望为建设和谐、稳定的边疆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齐已是唐末五代间著名诗僧,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学界对其研究遍及生平、思想、诗歌创作、诗论等方面.本文拟对近三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作一简要综述,以期厘清齐己研究的发展状况,并探索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二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佤族原始宗教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主要体现在佤族原始宗教内容、原始宗教与佤族文化关系的研究等方面。缺乏理论深度的论著,缺少民族杂居区佤族原始宗教信仰情况的个案研究,以及外来宗教和原始宗教并存状态下的佤族宗教信仰现状的研究,今后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文献整理的角度,对1981-2010三十年间我国成人教育学科著作类出版物进行统计分析,从成人教育类图书出版数量的年代分布、题材的类别分布、图书的研究不同省份分布、基本理论研究图书的基本状况等四个部分探讨了近三十年来我国成人教育学的研究状况。指出我国成人教育研究的若干特征: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主题与时俱进,研究内容不断深化。同时也指出,我国成人教育总体发展还不成熟,地区发展不平衡,相关领域的研究还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深入拓展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一位重要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歌理论家。近三十年(1978-2008),学界从王昌龄的诗学著作《诗格》入手,对其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今后进一步深入了解王昌龄及其盛唐诗歌的创作背景、明确王昌龄诗歌理论在整个唐代诗学体系建构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三十年(1977—2007),学界对王昌龄诗歌的研究,可谓成绩斐然。不仅研究者众多,研究成果繁富,而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均有了明显的深进和拓展。就其诗歌的体裁而言,研究者视点主要集中在七言绝句和五言古诗上;就其内容而言,则多着力于边塞诗、送别诗、官怨诗等三大题材上。梳理近三十年王昌龄诗歌的研究概况,不仅可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其诗作提供借鉴,而且可为今后更深入研究诗人及其诗论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作为著述之富为明代第一的杨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他的研究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秉承中国传统学术研究方法对杨慎典籍的校勘整理;二是对杨慎诗学和文学创作的深度研究,特别是对杨慎俗文学的研究成绩较大;三是对杨慎学术思想的多维度研究,包括杨慎哲学、考据学和古音学。  相似文献   

20.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诠释理论的传入和创建“中国诠释学”的努力,中国古代诠释传统开始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其中,朱熹诠释思想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探索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思路和视角,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传统诠释思想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