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一个符号的意义主要来自于交流双方的时候,这样的符号是社会符号。它的功能处于突出的位置。社会符号包括两个方面: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符号和用于人际交流的标志性,仪式性的符号。本文论述的身势语即用于人际交流的标志性符号之一。身势即身体动作,是言语交际中伴随话语并用以加强话语表现力或具有某种信号、符号等意义的身体动作和手势。  相似文献   

2.
现当代科技、多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人际交流方式和意义表达方式。除了语言,图像、颜色、三维物体等其他社会符号同样也具有社会功能,也能够表达意义与构建意义。借助视觉语法的次级系统——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对炎帝塑像进行了社会符号学的视觉解读。通过研究发现,设计者经过精心创意、构思,使炎帝塑像与观看者及社会文化环境具有良好的互动。,  相似文献   

3.
《逻辑哲学论》的符号学思想,清晰化了符号和意义之间的纵向逻辑线索,为语言符号进入横向人际交流准备了条件。在经典符号学谱系中,这一重要思想,具有区别于皮尔士、索绪尔的独特价值。就语言符号的规律而言,纵向和横向是语言符号从意义构成到社会交流所必须完成的两个阶段。纵向是逻辑构成,横向是交流实践,语言符号自身勾连在纵横两条轴线上。经典符号学关于这一问题的困惑,在《逻辑哲学论》的符号学思想中获得了清晰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学生学习的知识主要是以语言或数理逻辑等符号为载体呈现的。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对符号所表达意义的理解和把握的过程。由于同一种意义可以用不同的符号进行表征,因此,不同类型符号之间的对比和转换,是理解符号意义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可以运用沟通符号与实际事物的联系、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进行不同符号之间的转换、利用多媒体和人际交流促进符号间的对比和转换等策略,帮助学生理解符号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三姐是广西民族文化的形象象征,是文化交流的一个符号象征,是广西民众记述传统文化和审美特征的一个互动符号。刘三姐主要是通过语言传播的形式,利用中介因素互动、人际互动,在社会不断内化的过程中来完善自身和寻求创新,以适应客观实际的需要,逐步形成为广西民族文化的代表符号。  相似文献   

6.
在电脑媒介传播过程中,交际双方有时比“面对面交流”更易于建立一种亲密的人际关系。这便是电脑媒介的“超人际传播”效果。电脑媒介本身的特点和它所依赖的视觉语言符号(文字、图像、图形)的特点使通过电脑媒介的人际交往具有超人际传播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屠克 《教学与管理》2007,(10):82-83
语境指的是语言运用的环境。韩礼德、(Halliday)把语言看作一个社会符号系统,在语言的社会交际中,作为一个符号系统,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篇。语篇是一个纯理功能框架,是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谋篇功能的复合体。因此,作为符号系统的语言的语境是文化语境,而语篇的语境是情景语境。语言是在语境中产生,也是在语境中运用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后符号社会在人们不经意间来临,国内学人已从不同的侧面对其做过一些分析。解构主义的出现,既是对结构主义理论的挑战,也是对当时符号社会的一种反省。所以,当它对结构主义符号学进行批判和瓦解时候,也对符号社会进行反思和质疑。后符号社会是对符号社会二元结构的逆转和反叛,通过强调言语、能指和聚合,展示出新的文化趋向。  相似文献   

9.
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偏重于思想文化的传播、互动交流和碰撞。本文以陈独秀和李大钊为例,从米德著名的符号互动论这一崭新的视角,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个人化"、"团体化"和"社会化"与米德的符号互动论的"自我互动"、"人际互动"和"社会互动"三个层面相结合论述,从而对于我们看清历史的发展脉络,审视当今各种文化的交融、碰撞和渗透,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试谈广告的符号学体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告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广告符号是符号系统中重要的一类。广告之所以是一种符号现象,是因为广告在完成自身传播经济信息的同时,积极地体现了文化内涵,反映了政治经济现象及社会的新动向,并重构着符号秩序。符号学作为新兴的学科,为研究广告这一符号现象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广告的创作本身也体现了对于语言及非语言符号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符号异化现象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的符号已经包围了人。这些符号构成了自身的体系,使得人对符号的依赖代替了人对人的依赖,人们所创造和使用的符号,反过来作为控制人的一种异己力量而与人相对立,符号异化犹如一张巨大无比的网笼罩着人们的全部生活。鉴于现代社会的符号异化状况越来越严重,本文从人的自我异化、日常生活的异化、符号关系的僭越以及人与符号的疏离等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透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动一直是人们在思考和探索的课题.本文对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进行了介绍,并阐释了符号互动论视野下的课堂师生人际互动研究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非语言符号传播类型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从作用于不同的人体器官的角度,将非语言符号传播分为体语、视觉性、听觉性、嗅觉性、触觉性、时空性等几大类,并结合实际,说明非语言符号传播在人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互动理论的视角下,大学生合作学习的内涵是以符号为媒介的“有意义”的人际互动、角色间的对话交流、利益交换的互动过程以及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基于此,应然的大学生合作学习应以平等交流、高效协作为基础;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强调知识共享与资源互惠;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是计算机语言中的符号,随着电子邮件、微博的广泛使用而进入自然语言,先后被用作名词和动词,并在网民的使用中出现了多个等义词。从机际交流、人机交流、人际交流三个方面梳理符号"@"的语言特点,可以清晰地发现:人机交流中的符号受制于网络技术平台的要求,表现出符号形义对应的唯一性;人际交流中,符号才出现各种变体,产生语义引申,表现出词汇的理据性。  相似文献   

16.
符号消费是指消费者在关注商品使用价值的同时,将更多的消费目的放在商品特定符号价值上的一种消费行为方式。它易使青少年安于享乐而迷失人生价值观,追逐自我而异化人际价值观,崇尚消费而消解社会价值观。学校作为青少年教育的主体应在反思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化解符号消费对青少年价值观消极影响的教育策略:应该对青少年进行人生信仰教育,提升青少年的精神修养;将社会、环境问题引入教育实践,增强青少年的责任意识;将媒介素质教育融入学校课程,培养青少年鉴别符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的符号已经包围了人。这些符号构成了自身的体系,使得人对符号的依赖代替了人对人的依赖,人们所创造和使用的符号反过来作为控制人的一种异己力量而与人相对立,符号异化犹如一张巨大无比的网笼罩着人们的全部生活。  相似文献   

18.
电视广告、时尚杂志与消费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消费社会里人们所消费的不是育形的商品,而是商品所代表的符号。人们的身份不再由他们所创造的价值来衡量,而是由他们所消费的符号来决定。在消费社会里,人们对被建构出来的一些象征性符号趋之若鹜。而媒体特别是电视广告和一些时尚杂志则参与了这种建构。  相似文献   

19.
余妍 《海外英语》2011,(5):323-324,332
在当代中国,随着社会上物质基础的日益丰盛,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消费,一方面反映了消费者的经济行为与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在消费社会大众媒体的鼓吹与宣传下,对品牌物品的消费还反映出消费者社会身份的认同。越来越多的人将符号消费视为一种能够建构自身身份与提高社会认同的途径,试图通过消费某种品牌的产品来显示自己的社会身份与地位。该文结合波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的符号消费研究理论,试析中国社会现存的符号消费现象,研究认为:在消费社会,人们不仅被大众文化的消费话语和符号操控下进行符号消费,并且这种异化的,虚假的消费模式,在不久的将来会导致整个社会乃至世界承受资源匮乏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米德符号互动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德是符号互动理论的创始人,他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次系统地论述了符号互动理论的思想。指出符号(特别是言语)是心灵、自我和社会形成、变化及相互作用工具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