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生死观     
生与死是对立的统一,人们在建立健康的人生观的同时,也要拥有合理的人死观,既提高人生的品质,也提升人死的品质,以实现人生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一个岛国,对于生死的看法有其独特之处。特别是自从佛教传入日本之后,它所宣扬的"无常观"、"生死一如"等思想对日本人生死观的形成及变容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佛教的葬礼、日本人生死观中的佛教色彩及日本文学作品中的生死观三个方面阐述了佛教对日本人生死观的具体渗透及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作为魏晋士人的杰出代表,嵇康在对待生死问题上所践行的仍然是儒家的生死观。他既珍爱生命,又超越了生命,既重视生,也不畏惧死。他以诗文、友情、音乐、养生铸就着自己厚重纯美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长期的学习和革命活动中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死观,支撑着其一生的道德追求和革命践履,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和几代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及价值取向。它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从哲学上否定生死成毁的差别;在思想上克服了庆生吊死的传统观念;在实践中尚斗,鼓励人们积极斗争,死得其所;在情感上充满沉思生死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5.
论生死观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死问题是伴随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死问题的看法在不断地变化更新,具有时代特征,烙上了时代的印记。人类生死观的演变实质上是人类自我认识在不同阶段的体现,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一、由“灵魂不死”到“生死皆自然”,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原始人在刚刚脱离动物界时,是不能区别生与死的,认为一切都是活着的、有生命的,都与人类有着相似的行为过程,狂风怒吼那是风神在向人类示威,山洪暴发那是水神在作怪,雷声轰鸣那是雷公在发脾气。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始人慢慢体验到生与死之间…  相似文献   

6.
庄子是先秦诸子中讨论生死问题最多的人,他对生死的探讨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这些探讨构成了庄子理想的生存境界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7.
死亡是每个人都有的恐惧,白居易也不例外,其诗歌中有大量描写衰老、疾病、死亡的诗歌,证明了他对于死亡的敏感和恐惧。为解决这个问题,他对诸家学说进行了长期探索。儒、道两家思想差别很大,但都重视现世人生,不可能解决“死亡”的威胁、恐惧问题。道教实现永生的途径和做法已被白居易证明是荒诞不经的。而佛教的理论性、系统性很强,到达彼岸的方式便于为文人士大夫所接受,且彼岸世界的有无亦难以获得明确证明。为了应对死亡的恐惧,白居易最终皈依了佛教。  相似文献   

8.
儒家的生死观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子及其儒家十分重视个体生命及其死亡的伦理意义和价值,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理性思考,形成了一种内涵丰富且影响深远的生死观理论。儒家的生死观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其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但主要是积极的。今天,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理想和追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仍然需要有见义勇为、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需要我们在生死面前做出何去何从的选择。在这方面,儒家的生死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道德选择路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与“死”?面对大学生生命意义观现状,积极地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生死,对大学生进行生死观教育,不仅使大学生能够对生死有深度的理解,更在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生命信仰和生命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萧红小说中描写了东北农民原生态的生活方式,糊糊涂涂的“生”,浑浑噩噩的“死”,无休止地在岁月的年轮中划过一个又一个相同的圆圈,这是顺应大自然的周而复始的过程,属于圆型循环的时间观。萧红站在宏观的宇宙变化领悟到生命的真义,“生”的从无到有,“死”的从有到无,生死犹如环状相接,是自然造化的过程,萧红对生命真谛的感悟受的是道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君 《林区教学》2014,(3):33-34
日本作家太宰治是日本无赖派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短暂而传奇的一生深受世人关注。太宰治一改传统的写作特色,以一种衰败、颓废的独特视角来表达自己的内心追求。他一生多次自杀,作品中亦充斥着大量的颓废与无力感。他用自己的独特方式与传统抗争,与权威抗衡。以一次次的自杀方式,来实现自己人生的追求。因无力反抗而厌倦自我,只有以颓废堕落,来抵制普世价值;只能在自我沉沦中得到解脱,在毁灭中获得重生。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自己的艺术追求,时至今日,依旧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论生死观教育的必要性及其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避生死是我们教育的一大误区,面对当代学生日益凸现的生命体验与死亡认知需要,谈生论死,教育责无旁贷。生死观教育不同于心理咨询,生死观教育要真正进课堂必须完善课程建设、重视学生课堂参与、强化生命体验并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多方联动。  相似文献   

13.
“生”与“死”的问题,是人的生命中所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也成为许多哲人为之探索的要点。船山先生在批判佛教生死观的基础上对此问题进行了独到的阐述,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确的生命意识与生命信念的缺乏是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个普遍而严峻的现实。这个问题已经引起教育界普遍的关注和重视,许多专家和学者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概念:生命教育、死亡教育、生死教育、生死观教育等等,名称多样,概念表述不一,但所有的概念其理念都涵盖了帮助大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创造提升生命的价值。笔者将借用生死观教育概念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庄子的生死观认为,道为万物之源,世间万物都在不停的变化,生死更是如此,气聚为生,气散为死。生死是很自然的事,将生与死等量齐观。这种对生死的大彻大悟的背后其实是体现出了庄子的一种悲剧心态。庄子既不满于现实,却又无力改变,最后只能逃回内心深处,企图把自己泯灭在逍遥自由的空间里,获得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也可以说是庄子对生活采取了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因此庄子的生死观在对于生和死做出了自我的哲学判断的同时也反映出了庄子对于自己所期求而不得,退守精神家园的一种悲剧心态。  相似文献   

16.
论孔子与老子生死观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死观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指人们对生与死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先秦诸子中,有许多关于生死问题的阐释,以儒道二家影响最大.通过阐述孔子与老子的生死观,比较两者的异同,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从而深刻认识儒道二家的不同价值取向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欧阳渐(1871-1943),字竟无,近代佛学居士。1871年出生于江西宜黄。幼时刻苦攻读,二十岁入学,因不喜科举,转而研究经史、天文、历算及程、朱理学。肄业经训书院,称高材生。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慨然于杂学无益世用,一心专研陆、王心学,欲以补救时弊;  相似文献   

18.
先秦儒家生死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珍视生命,重视现世;乐生恶死;生死相关,关注死亡;生与死相互贯通,创造久存于世的人生价值;不苟且偷生,承认死亡的意义。先秦儒家生死观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是建立现代生命伦理学的重要思想资源。肯定其具有一定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论先秦儒家生死观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儒家生死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珍视生命,重视现世;乐生恶死;生死相关,关注死亡;生与死相互贯通,创造久存于世的人生价值;不苟且偷生,承认死亡的意义。先秦儒家生死观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是建立现代生命伦理学的重要思想资源。肯定其具有一定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青年毛泽东的生死现具有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色,晚年则转变为理性主义。人的生命虽然是有限的,但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延长生命的长度和“只争朝夕”的精神扩大生命的内涵。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寿命的长短,而在于是否活得有意义和死得其所。只有那些为人民利益而死、捍卫自己人格尊严和民族气节的人才是高尚的、伟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