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随着国家对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赋予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的目标和内涵,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提出将大学分为"学术型"和"技能型"两类,从培养学术型人才逐步转变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国家又推出高考新政;这对于本身拥有"技能型"专业或特色的高职院校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实训教学作为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技能的主要方式,在新政的推动下,"技能型"大学必  相似文献   

2.
彭姣 《信息系统工程》2023,(10):166-169
计算机相关专业具有实践性强、就业岗位多的特点,但是技工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往往与企业生产岗位联系不紧密,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与企业用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为了促进学生就业,实现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对技工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阐述了校企合作背景下技工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了技工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技工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学的改革措施,希望能够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各个院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发展模式也是百花齐放,与之相应的评价体系能否与之匹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模式需要检验,也需要一定的评价体系保驾护航。在动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找到一个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所有高校动画教师所面临的课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动画与儿童文学有很多交叉的地方,动画文化产业兴盛的背后是多年儿童文学的积淀,动画革命的背后是诸多儿童文学的革命,欧美、日本等动画产业发达国家,注重儿童文学故事改编和原创,并成为动画产业发达的关键,同时,动画产业的发达又反哺儿童文学,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文化背包"项目涌现,又促进了儿童文学的兴盛。如何生产出蕴藏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优秀动画,通过考察儿童文学经典著作《西游记》IP、新媒体时代下动画实验与实用的IP跨界整合、动画的低幼化溯源、动画的校企合作IP生成方式等,提出儿童文学在当下的价值及其对动画创作者和动画产品的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5.
浅析中国高校动画专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明 《新闻传播》2009,(11):91-91
短短几年,中国高校动画专业的发展速度非常惊人。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动画人才培养规范性研究”课题组于2007至2008年对全国有代表性的开设动画专业的高校进行了调查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开设本科动画专业的高等院校有130所.加上数字媒体等相关专业共有167所。  相似文献   

6.
汤晓颖王千 《视听》2016,(12):166-167
广东作为中国动漫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独特的地理和人文优势。本文从企业、高校、市场三个重要环节出发,重点分析广东动漫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动画专业人才培养产学研模式的创新研究。广东动漫产业应打破传统的标准化模式,结合新时代的特点,探索"协同""双创"及其运作的模式改革与创新,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教育与产业的共赢共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75所LIS教育机构人才培养现状的网络调查,分析了我国LIS教育人才培养的制度设计,包括学位设置、招生方式、培养目标、质量评估与认证制度,以及我国LIS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包括学科专业与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培养要求等。在此基础上,从本科生招生制度、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导师制度改革、培养要求的科学性和灵活性等方面提出了变革我国LIS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在网络编辑人才培养过程中,以"1234"为框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项目驱动为引领开发核心课程,以实训基地建设为载体畅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网络编辑人才培养质量。该探索不仅为本校网络编辑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而且能为其他院校网络编辑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曹旭 《东南传播》2013,(1):49-53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是一家世界级成功的动画企业。它的运营模式主要表现为立足蓝海发展战略,坚持高度原创内容,采取联合运作融资,践行创新多元的营销方式,力促主副搭配的导演培养方式,构建自由轻松的企业文化。皮克斯对中国动画企业的借鉴意义包括营造宽松自由的产业生态环境和企业文化环境,拓展多元新兴的融资方式扩大资金来源总流量,坚持原创理念并且持续改进讲故事的方法技巧,采用通行有效的动画营销方式并注重营销策略,提前培养发展后备人才确保核心人才顺利交替。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决定了新闻教育离不开实践课程体系的建构,也必然要与各企业和媒体开展密切合作。随着自媒体的出现与媒介融合的发展,全媒体思维成为新闻教育的关键词,加快校企合作、培养新媒体人才成为当下新闻教育中重要任务。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分析新闻教育中推动校企合作、校媒合作的政府、市场、经济利益等动力要素,并通过探究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出了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模型和利益分配导向,为新闻教育中校企合作的实施构建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校企合作是学校、企业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组织形式。本着优化资源利用、凸显校企联合办学优势的原则,以此将企业经营中经实践检验的知识体系引用到高校教学中去.从而创立更符合企业需求、“方向培养”与“工学结合”为一体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发展培养更多的IT人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的媒介素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新时期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张锦绣 《大观周刊》2011,(27):88-89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对象是基于地域经济发展基础上的企业一线技术工人。如何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上岗,独立操作是当前职业学校面临的关键问题。学校通过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实现设备资源共享,与优势企业共建,实现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以企业的亮点吸引学生,根据企业需要合理安排实习实训项目,努力做到学生就业与企业零对接,并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深化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要立足规范管理、充实内涵、提高质量,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与结合中,全力推动电大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政府部门、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北京联合大学档案学专业积极与政府部门、企业开展合作教育,构建并探索了基于校政企合作的档案学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实践证明,校政企合作教育非常适合于应用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6.
基层社区教育是提高社区居民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对广大基层群众和劳动者的终身教育和就业素养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阐述基层社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当前社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入"订单导向式"人才培养模式,并针对基层不同岗位的需要提出有关该模式的应用建议,以促进社区教育取得更大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图情教育的办学机制与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大办专业的教训,规划全国图情教育的地理布局,对图情教学点进行评估,建立优胜劣汰的动态办学机制,重视和发挥办学的适度规模效应。根据人才需求的变化,重新确定培养目标,为培养复合型学科专家重新设计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确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校内实验教学中心和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是档案学专业本科教育实施实践教学的两大重要载体,前者是在高校内部设置的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功能的教学部门;后者则是与高校建立了稳定人才培养合作关系的校外组织。二者之间存在着同行间的利益共同体关系和档案学专业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关系。由于二者在实践育人方面拥有各自独特的优势,本文就如何使二者密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提出了切实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现代新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阳 《新闻传播》2006,(2):40-41
我国新闻传播教育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随着我国传媒由“行业化”向“产业化”转变进程的加快,在新闻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高校新闻教育和媒体职业需求已达成共识。形成新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不仅是21世纪我国新闻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储备高层次人才、提高行业竞争力、应对国际传媒挑战的必要举措。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我国新闻教育必须以纵览古今的视野和崭新的姿态来迎接一切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许永  魏葳 《新闻爱好者》2012,(18):25-26
"跨界"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全国高校几乎都面临着跨学科与复合式教学体系建设的迫切需求,尤其在艺术类院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艺术新兴领域的数字媒体艺术更加强调"团队"与"合作"的概念。艺术院校的教师在艺术的教学实践中,需要具备"跨界"培养人才的意识,积极探索与尝试最适合培养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满足新时代下艺术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本文结合南京艺术学院近年来对于艺术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尤其研究了在数字媒体艺术领域中教学的大量实例和成果,对该领域的"跨界"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