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紧随时代与政治的“时政”新闻到社会新闻、再到民生新闻是我国新闻事业的大进步,是新闻贴近的一个最好说明,也是时代进步、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但笔者认为无论是针砭时弊敢揭盖的社会新闻,还是关注百姓庸常琐碎生活的民生新闻,都是“老套”新闻的衍生品,“机位”并没有动,只是从仰拍到俯拍,应该说是新闻的改良不是新闻的革命。  相似文献   

2.
《新闻前哨》2009,(1):8-8
阎富明在2008年第11期《记者摇篮》中撰文认为原生态新闻更具生命力。认为,原生态新闻是对生活的自然关照,记录老百姓生活的原状态、关注点落在百姓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上,这里蕴含着沉淀着几千年的民族文化基因。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原生态新闻也是对民族的一种反观、对传统的一种扬弃。  相似文献   

3.
佟浩 《记者摇篮》2009,(5):51-51
娱乐新闻是根据现代大众的娱乐消遣需要而生产出来供其消费的信息产品。随着新闻传媒商业化运作的力度加大,人民群众日益迅猛增长的文化娱乐需要,娱乐新闻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使娱乐新闻更有生命力呢,需要认真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切入点,即出发点,对新闻记者是新闻采访、撰写的重点或突破口,也是吸引受众查看、阅读的吸引点。笔者认为,要想写出视角独特、内容厚重、主题新颖的好新闻,除了要有好的素材,记者还应该有自己独到的新闻报道切入点,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以江苏电视台2002年元月开播的《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新闻,引发了一场近乎席卷全国的效仿热潮。民生新闻风生水起的过程,值得新闻人认真思量,以便能让其在一个健康的轨道上越走越远,承担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长久双赢的大任。  相似文献   

6.
如何增强新闻“易碎品”的生命力,让其经得住历史的考验,是新闻界一直努力探索的课题。也许是缘于职业习惯,也许是因为任务压力,常常听到记者与熟人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有什么新闻线索?有什么好“点子”?编辑也常为谋取佳作好料而煞费苦心。由此可见,新闻线索、新闻资源是困扰编辑记者的最大障碍。实践证明,将镜头对准百姓,将笔触伸向生活,充分开掘基层新闻资源,是增强新闻生命力的有效途径。一、多一分平民化视角,报纸就多一分亲和力报纸要唱响时代主旋律,仅靠“显性新闻”是不够的,还要更多地开掘“隐性新闻”,以平民化的…  相似文献   

7.
亲历式报道将目光聚焦基层,把官兵的日常生活作为选题内容,展现官兵最真实、最闪光的一面,通过亲历采访写出的新闻作品.才能达到内容鲜活、真实感人、服务基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晚报、都市类报纸大都是以社会新闻为主打,尤其是在起步阶段,很多媒体都是靠社会新闻在当地迅速打开局面的。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全面推行阳光政务,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时政新闻。很多晚报、都市类报纸已经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并逐步加强在时政新闻报道方面的探索。然而,由于晚报、都市类报纸的受众与党报不同,对时政报道的要求也不同。晚报、都市类报纸不仅要做时政新闻,而且要做得好看、可读,才能受到读者的欢迎。那么,晚报、都市类报纸如何才能把时政新闻做得更可读呢?近年来,《天中晚报》在做时政新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音响的运用是广播新闻区别于其它媒体新闻的主要特点之一。广播新闻通过来源于生活、原汁原味.真实有效的音响表现新闻事实,充分发挥广播“声音见长”的优势,让受众听到声音、看到画面、感受到气氛,从而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有效地弥补广播媒介画面缺失的遗憾,让广播节目从平面走向立体。  相似文献   

10.
11.
贝骁 《军事记者》2007,(6):30-31
刊发于《解放军报》2007年1月3日《现场短新闻》专栏的《元旦,我们在边防踏雪巡逻》一稿,因其选取节假日某边防连官兵踏雪巡逻的真实感人故事,彰显了广大边防一线官兵不畏艰险,保卫国家安全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博大情怀,受到社领导和部队基层官兵的一致好评。近年来,军报和全军各军兵种报纸,刊登了许多原汁原味反映官兵生活和精神风貌的“原生态新闻”,大大增强了报纸的贴近性和可读性。“原生态新闻”成为吸引读者眼球的一个重要新闻品种;编辑“原生态新闻”,业已成为编辑探讨的一个话题。如何编发“原生态新闻”,从而使我们的报纸宣传更加生动感人?相信这篇编辑体会,会对我们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日渐发达的电子媒体时代,如何让生活类图书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本文根据生活类图书的特点阐述了如何使其占领市场,吸引大众的眼球,并从生活类图书的形式、选题,以及媒体互动、树立品牌等方面分析了让生活类图书长久受追捧之道。  相似文献   

13.
《新闻坊》的生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雅妹 《新闻记者》2004,(10):58-59
上海,一座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的城市,每天都有大量的新鲜事、突发事在瞬间发生,那么,在这个大环境和大背景下,《新闻坊》作为一档每天25分钟的新闻性栏目,每天报道什么,什么内容可以播,什么内容不可以播,什么内容可以播但应该缓一缓,等等,这是《新闻坊》每天要面对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14.
"原生态"报道是从广播战线开始的,这是由广播的特性决定的,采访对象的声音通过独特的音响设备传到千家万户.后来电视报道也有了"实话实说"、直击现场之类的栏目.对平面媒体来说,"原生态"报道是指记者深入现场而采写的新闻报道,没有过多的理论色彩,而是通过白描式的手法,真实地再现场景,再现人物的性格.这种报道,以普通百姓为新闻源,突出了写实性和体验性.  相似文献   

15.
全景报道的产生有社会需要和媒体自身竞争需要两个方面的基础。面对大量的信息流不断的视觉、听觉冲击,人们对新闻事件广度和深度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不再满足新闻媒体对事件的总结式.概念式报告,受众既要知道新闻的结果,也要知道新闻发生的过程,甚至是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这就要求电视人展现生活的原汁原味,同时.尽可能传达同一时空下事件发展中的多层面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6.
17.
多年来,晚报、都市类报纸大都是以社会新闻为主打,尤其是在起步阶段,很多媒体都是靠社会新闻在当地迅速打开局面的。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全面推行阳光政务,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时政新闻。很多晚报、都市类报纸已经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并逐步加强在时政新闻报道方面的探索。然而,由于晚报、都市类报纸的受众与党报不同,对时政报道的要求也不同。晚报、都市类报纸不仅要做时政新闻,而且要做得好看、可读,才能受到读者的欢迎。那么,晚报、都市类报纸如何才能把时政新闻做得更可读呢?近年来,《天中晚报》在做时政新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新闻的导语是一篇新闻作品的脸面和抓手,是最能吸引受众的关键点。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篇新闻作品的质量。而导语的写法多种多样,其在一定时期也引领了一种写作形态,达到了某种宣传效果。近一时期,网络媒体的盛行、纸质媒体的改革深入和与网络的联姻、广播电视的直播形态等,促使新闻越来越“现场化”、“画面化”、“细节化”,推动着...  相似文献   

19.
改扩版后的湖北日报,民生关注版块包括新闻版:社会新闻、民意民声;专副刊:健康、网事聚焦、读者、夕阳无限、法治湖北、监督等。这些版面分属于不同部门,有不同的责任编辑,各有千秋,各具特色。根据分工,新闻版面由社会新闻中心承担,我的主要工作是与责任编辑李先宏一起做好民生新闻版的服务工作,同时也承担了一些新闻外采任务。今天主要汇报关于民生新闻的基本情况和思考。通过半年创新实践,本报的民生新闻版已初步形成大气爽朗的鲜明风格,以人为本的版面特性。我们较好地完成了编辑部交办的规定动作,如妇女儿童发展十年规划解读、"骂汉门"事件、学雷锋活动系列宣传专版等:推出了一批可读性强、服务性强的系列报道、深度报道和平民典型,如毕业季找工记、记者行走社区15分钟卫生服务圈、消防连着你我他、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初,民生新闻勃然兴起。民生新闻以其以民为本的理念、口语化的叙事风格以及新闻特有的本土化等优势牢牢地抓住了观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收视神话。但就在民生新闻高歌猛进之时,其自身的局限性也显露出来,节目形式雷同,存在跟风、模仿现象;节目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缺乏对事件进行深入的挖掘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