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汶川大地震这样一件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不会很快消失,媒体和受众注意力慢慢转向灾后生活和重建。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媒体应考虑如何安排报道汶川地震,选择哪些事实来报道。这样的选择应是“有保有压”,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2.
青山 《新闻导刊》2008,(3):22-24
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最严重、损失最大的灾难。汶川地震是天灾,也是大考,考验媒体在救灾报道中的作用;考验记者、主持人、把关人的基本素质。电视和网络媒体的24小时滚动直播,激发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信心和勇气,也将媒体的诸多不足暴露在观众和读者眼前。  相似文献   

3.
汶川大地震这样一件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不会很快消失,媒体和受众注意力慢慢转向灾后生活和重建。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媒体应考虑如何安排报道汶川地震,选择哪些事实来报道。这样的选择应是有保有压,突出重点。对焦点回访的借力式报道唐家山堰塞湖、宋馨懿、背着亡妻回家的男子、北川中学……在这场关于地  相似文献   

4.
段卉 《新闻三昧》2008,(7):24-25
我国此次汶川地震的媒体报道获得了多方关注和好评。多家经济类报纸也对汶川地震进行了及时报道。随着地震救援工作的深入和震后重建工作的展开,震区的房屋贷款问题、保险赔付问题、灾后重建问题等经济问题成为地震报道的重要部分。这次报道和常规经济报道的一个主要区别或显性因素是情感和道德因素的作用。所购房屋已在地震中毁掉,  相似文献   

5.
本文梳理了我国电视媒体在汶川地震中的出色表现及外媒反应,借助网民观点指出了个别报道人文情怀的缺失.进而做出面对灾难事件,应当怎样将信息传播与舆论引导有机统一的媒体反思.  相似文献   

6.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大地震。相比对汶川地震的报道,我国的新闻媒体及其新闻记者对芦山地震的报道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以微博为主的自媒体在抗震救灾的报道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救灾工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支持。此外,新闻媒体对于突发灾难性事件的报道更加专业化,更加成熟,在采访与报道中更加体现出对人的尊重与关怀。然而,在本次芦山地震中的信息暴露出依然存在虚假新闻、不尊重采访对象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发生不过短短两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中国政府信息管理有了长足的进步,面对重大突发事件,迅速应对,与媒体形成了良好的沟通和互动,这是政府信息管理制胜的法宝。本文通过对玉树地震中政府信息管理中的媒体管理(与媒体传播)的深入考察,探讨政府和媒体的站性互动,同时在与汶川地震报道的对比中,分析玉树地震报道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8.
从汶川地震到"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新闻媒体成为救灾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报道中出现的问题也日趋明显。怎样从人性伦理出发化解这一矛盾,成为学界和媒体从业者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震灾报道的遗憾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外众多媒体上千名记者云集灾区,新闻记者在这次重大地震报道中,书写了新闻战线可歌可泣的一幕。但是,在腾讯网一个名为你觉得媒体在震灾报道中的表现如何的网上调查中,有高达八成的网民认为部分记者为抢新闻不顾灾民感受。  相似文献   

10.
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对受众和社会发展、对媒体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媒体正在努力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新闻实践当中.从1976年唐山大地震到2005年江西九江地震再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这三次火难报道的理念和形式的发展变化,体现出我国媒体人文关怀意识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1.
黄芙蓉 《传媒》2011,(11):71-72
近年来,我国南方雪灾、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我国媒体对自然灾害事件的报道取得了一定经验,但也有一些报道内容纷繁芜杂,造成某些新闻的时效性、准确性欠佳,有些报道内容重复、雷同。如何确立"及时、准确、全面、公开"的全息型报道模式值得业界和学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今年雅安地震,使人们想到了五年的汶川地震,当时各大媒体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报道,汶川大地震报道是中国突发灾难事件报道的一个里程碑:信息快捷、公开、透明;媒体人提升了人文关怀的素养。但是,当开始冷静、理性地思考汶川地震报道时发现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媒体记者集聚灾区,占用灾区资源;为了报道"效果",干扰救援,对被采访者不够尊重;灾难中不恰当的娱乐化表达。五年后的雅安地震中,媒体的报道却有不少的进步,即:灾区现场报道克制、冷静、理性;报道方式以打气加油为主旋律;社交媒体的出现,让信息没有障碍地实时传播。  相似文献   

13.
对灾难报道能力的提升是新闻媒体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综观近几年的灾难报道,我国媒体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报道模式、手段和思路在不断改进,取得了突破.汶川地震报道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及时性、透明性和人文性.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媒体对灾难报道的特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媒体灾难新闻报道的进一步发展.灾难新闻报道特点分析近年来,我国媒体的灾难新闻报道还处于探索时期,但总的来说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与突破,特别是对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灾难的报道可圈可点.其报道上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体现:  相似文献   

14.
饶瑶 《新闻三昧》2008,(7):16-17
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对受众和社会发展、对媒体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媒体正在努力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新闻实践当中。从1976年唐山大地震到2005年江西九江地震再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这三次灾难报道的理念和形式的发展变化,体现出我国媒体人文关怀意识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5.
"4·14"玉树地震是我国汶川地震后发生的又一次大地震,在全国军民迅速开展抗震救灾的同时,各级各类媒体也立即展开专题报道。在这些报道中,活跃着网络媒体的身影。与汶川地震报道不同的是,这次视频网站更加迅速广泛深入地对青海玉树地震进行了专题视频报道。  相似文献   

16.
所谓危机传播,是指针对社会的危机现象和事件,利用大众传媒及其他手段对社会加以控制的传播手段.它的最终目的是使危机向积极的方向转化.日前发布的<汶川地震救灾报道满意度调研报告>显示,全国93%的受访者对媒体抗震救灾的报道表示满意.国际日报也发表评论文章说,由于中国政府在灾害发生后的迅速行动和媒体信息的迅速公布,使得西方媒体对汶川地震几乎都采取了正面的角度报道.可见,此次汶川地震的危机传播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7.
邱蓬 《声屏世界》2008,(10):18-19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全心投入抗震救灾报道的中国媒体也经历了某种意义上的震动,其震波将在现在和将来影响中国媒体的走向。汶川地震使中国媒体开始学会正确面对各种突发的责任事故和自然灾害,学会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基本的信息传播功能。在多种因素形成合力的前提下,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赢得了党中央的高度褒扬,赢得了广大民众的一致好评,也赢得了国际媒体界同行的尊重。  相似文献   

18.
邱金锋 《新闻世界》2008,(11):63-65
今年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后,中央电视台及时作出准确、全面、客观的报道,从报道效果来看,中国媒体面对突发事件的政治传播日渐成熟,发挥了较好的媒体宣传和舆论引导作用。本文系统的分析了央视对汶川地震报道的特点,并阐述了突发事件中政府、媒体和公众三者的互动。  相似文献   

19.
周烨 《新闻爱好者》2011,(22):30-31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对于这两场巨大的灾难而言,中日媒体都进行了及时有效翔实的报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日本媒体对日本地震的报道和中国媒体对汶川地震的报道,比较两个媒体在报道观念、内容、方式及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方面的异同,进而通过观察中日媒体地震新闻报道各自的优劣,为两国媒体在像地震这样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上提供相互见解和参考,使两国媒体在灾难性报道方面能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20.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对于这两场巨大的灾难而言,中日媒体都进行了及时有效翔实的报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日本媒体对日本地震的报道和中国媒体对汶川地震的报道,比较两个媒体在报道观念、内容、方式及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方面的异同,进而通过观察中日媒体地震新闻报道各自的优劣,为两国媒体在像地震这样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上提供相互见解和参考,使两国媒体在灾难性报道方面能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