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静  魏太亮 《兰台世界》2016,(13):125-127
以辛亥革命时期的四川报刊为经,以四川图书馆事业发展为纬,通过对辛亥革命时期的四川报刊与四川社会转型发展关系的探究以及四川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脉络的追索,寻绎辛亥革命时期的四川报刊对四川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四川保路运动,是由资产阶级立宪派和革命派发动和领导的、四川袍哥广泛参加的反清爱国运动。一条铁路使经济利益、地方意识和国家情怀交织,将四川人空前一致地团结在一起,独立的四川意识觉醒了。在保路运动中,四川袍哥组织"众哥弟振臂一呼,四方响应",拉开了推翻清王朝统治的辛亥革命的序幕,是武昌起义的最直接导火线,也为同盟会领导四川武装大起义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宋育仁作为四川近代史上的著名学者,其经学研究的相关著作世之所详,其所创办的《渝报》、《蜀报》等,开四川近代报刊之先,兴办近代企业于四川的工商业、经济史颇具影响,多为所论。然其所主持纂修的,在四川文献编纂史、方志史、文化史上有着重要价值的《重修四川通志》,因其未能刊印行世而论之者少,文章探讨和评述了宋氏及其所编纂的《重修四川通志》。  相似文献   

4.
王右木是我党最早在四川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和宣传的第一人,同时,也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先驱者。王右木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传播以及四川地区革命运动的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清末四川报纸种类多,数量大,影响深远,在当时属于全国报纸发达行列.探索清末四川报纸的出版背景、出版情况、出版特色并对其进行评价,对四川和全国新闻出版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四川客家话是四川境内的第二大汉语方言,今四川境内客家人聚居地方保留有不少客家方言岛。四川客家话主要由明清时期移居四川的粤、闽、赣籍客家人带入,并代代相传保留至今。本文主要结合客家人入川的移民历史,探讨四川客家话的来源和特点。  相似文献   

7.
杨晓明 《新闻界》2008,(5):146-148
本文以翔实数据为凭,回顾了20多年来四川广告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四川广告业的现实状况及其在全国广告业界的地位.并对四川广告业存在的问题、发展潜力和最新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宗豹 《新闻世界》2009,(5):80-82
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和分析四川旅游的整合营销和独特的旅游资源。意在使四川的旅游广告更具文化特色,推动四川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琪 《兰台世界》2012,(27):18-19
在清末新政时期,四川警政从草创到基本完善,逐步建立了贯穿通省的近代化治安警务体系,这是四川地方社会行政近代化的重要步骤,也为日后民国时期四川警政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四川清音的基本知识结构进行详细梳理分析,从宏观非遗项目和微观清音曲目两个层面实现四川清音外部管理特征和内部音乐特征的知识表示。在知识表示的基础上,从场景、复用、事物、联系、约束、评价6个层面进行四川清音的本体设计,为四川清音的知识组织研究提供规范化的描述框架,实现四川清音知识概念层面语义关联模型构建。结合四川清音具体资源案例,从实证层面实现四川清音的语义关联分析,明确面向四川清音的外部管理型知识和内部内容型知识的语义关联方法,以期为曲艺类非遗的细粒度知识组织提供语义化方案。  相似文献   

11.
袍哥是旧中国三大民间帮会组织之一,袍哥组织在四川存在了100多年,成为一股巨大的社会潜势力,在四川近现代史上有其独特的影响。探讨四川袍哥的组成人员、组织构建和规矩义气,对于全面深入了解与研究四川袍哥史,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朱全 《新闻前哨》2004,(3):42-42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根据举报,四川省委宜传部会同有关部门查处了以下典型案例:四川电视台八频道和四川经济日报部分栏目搞有偿新闻和违规操作的行为;四川质量报一记者以曝光企业产品问题要挟企业做广告;四川日报一记者报道失实的问题等。有关部门对上述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并作出以下处理:四川电视台八频道调整相关栏目,当事人被除名,3年内禁入省内新闻单位;四川经济日报相关栏目休刊整顿,栏目主编受到行政警告处分,栏目记者被辞退;四川质量报当事记者被开除,3年内禁人省内新闻单位;四川质量报被警告一次,负有领导责任者受到行政…  相似文献   

13.
孟旭 《兰台世界》2024,(1):157-160
明代自开国以来便在地方上实行“封王建藩”的政策。受封于成都的蜀藩,作为四川地区的唯一宗藩,对四川地方社会方方面面产生了重要影响。蜀藩宗室所代表的明代宗室群体,其拥有在政治与法律上的双重特权,导致其犯罪行为时有发生,这些犯罪行为涉及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宗室内部等各个层面,对明代四川地方社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胡静 《兰台世界》2012,(12):64-65
清末四川女子师范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既是四川女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清政府与地方官员推动的结果,同时是早期四川近代化和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了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客观上促进了妇女解放和社会风气变化。  相似文献   

15.
四川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SCALIS)是我省的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SCALIS,是四川经济建设发展、四川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从根本上解决我省高校图书馆目前面临的困境的有效途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AS)、江苏高等信息体系(JALIS)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四川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借鉴。四川高等院校的网络条件、四川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基础、四川高校图书馆馆际间强烈的资源共建共享的愿望和良好的合作精神等,为“四川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基本保证。项目建设后,能产生良好的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1986年到2005年,四川报业从单一党报体系发展到多种类多层次报刊体系,按照“三贴近”要求积极创新新闻业务,从传统的广告、发行、印刷向多种经营拓展,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新闻教育,新闻团体,新闻研究蓬勃兴起,是四川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7.
所选取的重庆图书馆馆藏民国时期四川地区经济类油印史料,涵盖经济综合、农副物产、工矿实业等类别,具有弥足珍贵的版本价值、艺术价值及文物价值。这些文献都是在四川境内编著及出版,反映民国时期四川经济省情的油印史料,既是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因学术价值、史料价值突出,亦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入世一年四川传媒生存环境的变化与基本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变化中的新格局中国入世给传媒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002年四川传媒生存环境的以下变化值得充分注意。1.政策推动做大做强影响传媒业运行的重要外部因素是政策规则。国家的政策导向是建立大的传媒集团。2002年,四川加快了七大传媒集团的建设。新成立成都日报报业集团;积极筹备四川广播影视集团、四川出版集团、峨眉电影集团;加速整合、巩固和完善已经组建的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四川党建期刊集团。2002年,四川省第八次党代会把“西部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作为今后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四川是国民党统治的“大后方”。四川人民虽未遭受日本侵略的奴役,但也蒙受深重的灾难。国恨.家仇,激起了四川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众志成城,英勇抗日,四川人民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县级通俗图书馆为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开启民智、传播知识、普及教育方面的影响深远。文章以四川营山县晋康图书馆为例,概述其创办缘由、发展历程以及从资金来源、读者服务、建章立制等方面深入分析其发展因素,并总结民国时期四川县级通俗图书馆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