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婚”字的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顶  李歆 《学语文》2006,(2):46-46
汉语中的“婚”字的诞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婚姻形式和汉字文化。古代汉语中,“婚”字可以总指人的“婚姻”。现代汉语“婚姻”中的“婚”和“姻”分别来源于古代“昬”字和“因”字的假借。上古汉语中“昏、因”两字分别指“昏时迎娶”和“因男而嫁”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汉语的“用”字是一个常见的“中介”动词(Vm),也是个有灵动词。但是并非凡是“用字句”都出现“用”字,因为“用”字在汉语句子中是时隐时现的。文章首先对“用”字在句中的隐现问题作了详细的讨论。然后又指出,由于汉语“用”字有复杂的语义内涵,所以不同句中“用”字的翻译方法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词汇量的不足是制约外国人汉语水平进入中高级阶段的主要问题.鉴于此,笔者研究了四字格词语的特点、四字格词语在汉语中的地位;探讨了四字格结构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以四字格结构为突破口解决对外汉语中高级阶段词汇教学的瓶颈问题”的观点,指出从四字格的基本构成形式、四字格结构的语义和文化内涵方面入手,多方位地帮助汉语学习者掌握汉语词汇,扩大词汇量.本文认为四字词语在现代汉语语汇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四字格词语语义内涵丰富,构成汉语学习的难点,成为制约留学生进一步提高汉语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把“解”类字的韵母读成“椰”类字和“叶”类字的韵母,即读为“ie”音,这是不正确的。无论是从汉语史和现代汉语方言的情况上看还是从音理上看,“解”类字的韵母都应该是“ia,”音。“解”类字韵母读音方面所出现的问题,来自“汉语拼音方案”的影响,而“汉语拼音方案”的不完善则又导源于“注音字母”。  相似文献   

5.
李秀林 《集宁师专学报》2002,24(3):25-26,43
“是”字在现代汉语中出现使用的频率很高,这样使得“是”字句在语言中也比较突出,对“是”字句的探讨与认识,为我们进一步学好语言,准确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可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全面认识,准确把握现代汉语中的“是”字句。  相似文献   

6.
汉语“着”字在陇南方言中有着较多的变体及用法,其中绝大多数用法和现代汉语“着”字的用法相同,另有一些用法和现代汉语有区别,试就陇南方言中“着”字的各种变体、用法及其来源作一简单叙述,并着重探讨其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用法。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汉语教学一直把词作为基本的结构单位,但是建立在这种观念基础上的理论体系对汉语事实的解释力并不强,应用分析中也常会碰到一些难以处理的问题。而以“字”为汉语基本结构单位的看法则是一种全新的视角,以此为契点、着眼于“字”与“字”之间的语义关联能更有效地解决汉语分析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比较《现代汉语》和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不难发现二者之间具有较整齐的对应性,但是,这种对应性并没有体现出一种共生共长。《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涉及的方方面面均作了“新”的要求,体现了加强“句子或语段”教学的趋势,但《现代汉语》课程仍然拘泥于字、词、句、语法、修辞的孤立、机械地讲授和学习,造成了《现代汉语》教学与中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剪刀差”。作者认为:在高师《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中.加强句群和语段教学是促进二者共生共长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剪刀差”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唯”“惟”二字在现代汉语应用中长期处于混用状态,这种现象在语言中并不多见,它违背了语言的经济性、标准化和信息化原则,因此现代汉语中对“唯”“准”二字的规范势在必行。对“唯”“惟”进行考察分析,发现二字的本义并不相同,通用也具有一定的条件,从而提出在现代汉语中,除“惟其”、“惟妙惟肖”个别词语外,对其他没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惟”与“唯”的异形词,应该考虑合“惟”取“唯”。  相似文献   

10.
怀化话的“着”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现代汉语中,“着”字的音读和语法义项最为复杂多变,而怀化方言的“着”字更为复杂,令人难以把握。本文在分别列出怀化话“着”字全部音读和义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其与北京话不同的音义及语法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杂”字不应归“木”部方德教学“杂”字时,被学生指出了一处误写,由此也意外地发现一个问题:“杂”字应归哪部?查《新编小学生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它们都无例外地把“杂”归到了木部,但“杂”的下半部分分明是“木”;在《说文解字》中,...  相似文献   

12.
蔡文杰 《学周刊C版》2014,(6):231-232
“发”字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以下简称《HSK》)中是甲级动词,其常用度很高。本文结合《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和《倒序现代汉语词典》中“发”字组成的所有复辞,在《HSK》中筛选出留学生常用的28个,重点分析探讨“字本位”理论复辞构辞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的“打”字用法比较灵活,特别当作为动词使用时,有很多含义。本论文从汉语中作为动词时“打”的本意,引申义,与其他动词结合后成为另一个动词,以及作为介词使用时等方面,举例分析介绍了汉语“打”在朝鲜语中的对应形式。  相似文献   

14.
“们”不但是普通话的复数形尾,而且在方言中尤其是北方方言中应用非常广泛。当前语法学界对现代汉语“们”的用法、性质、来源问题研究较为充分,这为进一步开展汉语方言复数标记“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样式和理论指导。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加大对汉语方言“们”字的田野调查力度,以此为基础,在先进语言理论的指导下,对“们”字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多部首字的检索,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种复杂性具体表现在——一、有些多部首的字,几个部首都能检索到要查找的生字。办法多了反而没有了办法,中学生因之而犹豫。如“前”字,计有“丷”“月”“刂”等三个部首。《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都能通过“丷”与“刂”部查到该字;再如“电”字,《新华字典》同《现代汉语词典》都能由“乙”部“田”部检索到它。这  相似文献   

16.
本文谈的是“使”字在现代汉语中单独使用,表示一种使令意味时的词类归属问题。在现代汉语中,“使”字的单独使用相当广泛。它有时能表示一定的动作行为。例如: ①我使这把锹。 ②使把劲就拉上来了。 ③有劲难使。 ④使过这件工具。 ⑤使了很大的劲。  相似文献   

17.
“与”字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相当活跃的词,出现频率高,用法也多;而在现代汉语中,它的出现频率极低,用法很少.“与”字在近代汉语中的情况怎样?它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研究它,对了解汉语发展的历史和规律,不是没有意义的。本文选择三部较有影响的小说的语言材料来考察上述问题。它们是《水浒全传》(以下简称《水》。成书于十四世纪),《红楼梦》(以下简称《红》。成书于十八世纪)和巴金的《家》(成书于二十世纪)。我们认为,“与”字由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发  相似文献   

18.
“牙”在现代汉语方言中尤其是官话区有作雄性讲的用法(限用于家畜),但“牙”并不是本字,本字应是“豭”。“牙”取代“豭”,与二字的读音相近及语音演变有关,还与二字的形体及人们使用语言文字的心理有关;时间在元明之际。  相似文献   

19.
“却”字在现代汉语里是一个表示转折语气的副词。在高中语文第一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中,“却”字出现十多次,其意义和作用有的和现代汉语表示转折语气的“却”相同;其他的虽然也都是副词,但  相似文献   

20.
“斗”与“石”是比较有意思的两个字:一、在现代汉语中两字都是多音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