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漠与海洋     
沙漠与海洋谈判。“我太干,干得连一条小溪都没有,你却水太多,汪洋一片。”沙漠说,“不如我们来个交换吧。”“好啊,”海洋欣然同意,“我欢迎你来填补我,但是我已经有沙滩了,所以只要土,不要沙。”“我也欢迎你来滋润我,”沙漠说,“是盐太成了,所以只要水,不要盐。”  相似文献   

2.
有个同事天天向我抱怨她的工作。她说:“我不知道这份工作有什么意义”、“我每天都无所事事,好无聊”。昨天我还安慰她,今天却彻底不想回应了。  相似文献   

3.
优伤的自行车总之,我很老了。我的主人——那个在机械厂打工的老周,把我从废品收购站里“接”了回来,然后充分发挥了他在机械厂的特长,将我“打扮”得“焕然一新”:车把是永久的,前轮是凤凰的,可后座却偏偏是时髦流行的捷安特……  相似文献   

4.
仿效名人     
《科学与文化》2006,(6):36-36
鲁迅在桌子角上刻了个“早”字,以后就再也没迟到。我在桌子角上刻了“我是天才”四个字,被学校罚款20元。诸葛亮让刘备三顾茅芦,出山后就当了大将军。妈妈一早上三次进屋叫我起床,可她第三次却提了个鸡毛掸子。牛顿在苹果树下睡觉时,一只苹果打在他头上,让他悟出“万有引力”。我在桃树下睡觉。有一只可爱的毛毛虫光顾了我的脸,我悟出了“桃树下必有虫”。华盛顿砍了他老爸的樱桃树然后去坦白,却没有挨揍,反而得到原谅。我把老爸锁在厕所里,然后睡着了。三个小时后去坦白,却被他猛K了,被老爸关在厕所里……后来我想通了——我就是我!仿效…  相似文献   

5.
校园幽默     
《知识窗》2010,(10):37-37
我看完了 小宝明天要考试。但晚上却还在看电视。宝妈担心地问:“书都看完了吗?明天还要考试啊。”小宝爽快地回答:“妈,我看完了。”宝妈很开心地赞扬小宝:“乖。那明天你一定能考好!”小宝哭着说:“妈,我是说‘妈,我看,完了’。”  相似文献   

6.
我的书房里有一本旧字典,虽然它外表很不起眼,但与它“结缘”的故事却让我终身难忘。三年级时,我们刚学“近在咫尺”这个词语。“跟着我念:近在咫尺。”老师用木尺指着一个词语给我们领读。我突然发现老师把“咫”念成了“chi”。昨天预习时,字典上明明写的是“zhi”呀!我大胆地举起手说:“老师,‘咫’字你念错了,应该念‘zhi’。”老师头上立即添了几条蚯蚓般的皱纹,好像在问:“你确定?”  相似文献   

7.
“我很忙”,简练却掷地有声的三个字,悄然地盖过了所有流行语的风头。忙,越来越招人厌倦。但有一天,我却发现,忙,也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8.
一次,跟上幼儿园的小外甥玩,孩子提出来让我给做一个“骑马玩具”。当我答应了之后,却犯了难:目前市场上的“骑马玩具”并不多见,参照什么做呢?如果不给孩子做,又有失承诺和尊严。我左考虑,右考虑,想起了“骑马式健身器”,可是,目前的“骑马式健身器”,虽然是“马”,却都是固定不走的,而且是专为成年人进行操作而设计的,不能拿来当玩具。看来,这“骑马玩具”必须自己设计才行。在阅读《发明与创新》杂志的时候,一些介绍创造技法的文章让人很受启发,特别是人们常用的联想法、组合法等等,给我的印象很深。在酝酿思考的日子里,我把“骑马式健身…  相似文献   

9.
人生三认     
海岸 《知识窗》2008,(5):5-5
常在电视剧或一些老板办公室看见挂着一个“忍”字,我的一个朋友挂的“忍”字却比人家多个“言”字旁,“忍”就咸了繁体的“认”——“認”。朋友说那是他父亲所题所赠。  相似文献   

10.
兰兰 《知识窗》2006,(6):40-41
我的父亲是一个老“民师”。我总想,“民师”这个概念在不久之后,就永远没人知道了。因为“民师”在“文革”后对教育上的贡献将不会被记入中国的教育史册。我常为父亲感到悲哀,可父亲却固执地为这个“民师”劳碌着、幸福着。  相似文献   

11.
老师的样子     
王吴军 《知识窗》2014,(21):4-4
姐姐是小学老师,我却总说她没个老师的样子。对于我的这种说法,姐姐却是不以为然:“我是一名老师,我的样子就是老师的样子,这就够了。”  相似文献   

12.
天衣     
我和吴空空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开始同学了,我俩是班上公认的“铁杆哥们”。遗憾的是,在这6年多的同学中,吴空空到我家玩过多次,我却没去过他家——我一提要去他家,都被他以“父母不在家”啦“、我家正在搞装修”啦“、我家今天来了很多客人”等等理由拒绝了。午睡后起床,太阳把大  相似文献   

13.
作为班主任,提起日常的教学工作,最头疼的就是那些“问题学生”。平日费尽心思,磨破嘴皮,却很难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我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提炼出了一个“金点子”——转化“问题学生”的关键是要“唤起学生心灵的微笑”。  相似文献   

14.
刚回澳洲,虽然工作稍显繁忙,不过却特地抽时间稍稍了解和研究了一下澳洲“90后”留学生的一些情况,让我特意关注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回澳洲的途中遇到的一个“90后”小女孩,那种张扬又略带天真的样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作为班主任,提起日常的教学工作,最头疼的就是那些“问题学生”。平日费尽心思,磨破嘴皮,却很难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我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提炼出了一个“金点子”——转化“问题学生”的关键是要“唤起学生心灵的微笑”。  相似文献   

16.
马佳 《今日科苑》2007,(7):10-11
当有人对你说“我爱你”的时候,你是否在猜测,这句话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一个初次见面的人对你彬彬有礼,你却有可能在想“其实他并不高兴见到我”……每天恐怕都有上千次我们会不自觉地通过表情猜测别人的内心,但是有多少人肯定自己能够“看穿”别人。不过,美国心理学教授保罗·埃克曼却擅长“读脸术”,任何细微的表情变化,他都可以看出破绽。近日,通过电子邮件,埃克曼教授向《北京科技报》透露了他的“读脸术”。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超期服役的战士。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从孩提那时起,我就时刻梦想自己成为一名将军,矢志不渝地憧憬着“将军梦”,入伍第二年就成为部队训练尖子。然而在我入伍第5年的一件事,却让我的梦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使我有了新的梦想和追求...  相似文献   

18.
赵永跃 《知识窗》2010,(1):17-17
记得小学五年级时,我与一位要好的同学为一件小事闹了矛盾。放学回家,妈妈看我一脸的伤心,便问我发生了什么事。听完我的诉说后,她把我拉到鱼缸旁,问:“你知道为什么鱼被困在这小小的鱼缸里却不会觉得闷吗?”我摇了摇头。“因为鱼的记忆只有七秒,七秒后它们游过的每一寸地方又都变成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9.
我被《白鹿原》迷住了,我被与《白鹿原》有关的陈忠实的词《小重山·创作感怀》和《青玉案·滋水》迷住了。被迷得如幻如醉,真够神魂颠倒了。读着、琢着、品味着、吸收着,我从中获得营养,获得理识,也获得了力量。“春来寒去”,《白鹿原》苦苦地写了四年,“掼下秃笔”成稿时,适逢“桃正红”的春天。作者走完了伟大的创作路程。完成了一部伟大的史诗,按理真应当高兴了吧?然而,却未能高兴起来,倒是“独自掩卷默无声。却想哭,鼻涩泪不通”。如此“四载”“煎熬情”,难道“单是图声名”? 非也。作者以伟大的气魄和史无前例的勇敢,去“注目南原觅白鹿”! 白鹿者,吉祥、如意、天下太福,乃神鹿也。她也是历史发展变化的  相似文献   

20.
鱼儿 《知识窗》2008,(11):46-46
我刚到美国时,朋友就告诉我:“对不起”(sorry)这个词,在纽约不能随便说。你遇到麻烦时,首先要分清责任,如果责任在你,你可以说“对不起”;如果责任不在你,你却说了“对不起”,就意味着你承认自己有责任。如果你遇到了涉及经济赔偿的纠纷(如车祸等),你的一句“对不起”很可能成为法庭上的证据,证明你有“错”并使你破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