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阅读教学提倡以读为本,朗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要训练形式之一,但在目前的朗读教学指导中存在许多误区,指导的形式单一,呆板,形式化,模式化,老师没有发挥他的示范作用,学生的朗读水平得不到快速提高,所以在朗读中不能忽视教师的范读作用。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我们在制定目标时通常有一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怎样培养学生这样的能力呢?教师的示范朗读非常重要。以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语言文字变为鲜明的形象或场景,使学生虽在教室之中,却有身临其境之感,与教师、与作者、与书中人物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2.
<正>朗读,是我们语文课的主旋律。在课堂上,以声传情的范读,指导学生诵读涵咏,往往能创造出最佳教学情境;只有教师、学生和作者三者产生感情共鸣,才能激发起教师和学生的双重积极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岂不美哉!让"读"成为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语文教学的目标,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教学要加强朗读.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而这个要求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加深体验和感悟.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不仅能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而且还能有效提高。学生运用、积累语言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特别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相似文献   

4.
徐瑾 《时代教育》2009,(10):221-221
朗读,是最经常的、最重要的阅读训练.朗读在发展语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为了使学生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特别重视朗读训练的指导和训练.本篇文章的主旨,就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朗读,使学生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美,提高学生兴趣,还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出课文所蕴涵的感情.  相似文献   

5.
杨志宝 《现代语文》2010,(11):39-41
朗读,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响亮的声音把语言文字念出来。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基本力法。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6.
所谓朗读,即有感情、有节奏、抑扬顿挫、吐字清晰、声音响亮地读。小学语文大纲规定:“从一年级起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朗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文素养。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果能灵活运用朗读教学这把语文教学的钥匙,开启知识大门,使学生在朗读中乐而忘返,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黄丹青 《家长》2023,(21):125-12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要‘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朗读是一个把“无声”的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文字的过程,强调脑、耳、口、眼的协同,是一种创造性阅读活动。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师读得流利、正确、富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流利、正确、富有感情,这是学生语文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新课标对小学语文低段学生的朗读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读”。因此,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小学语文低段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现状,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朗读教学的改革成为其中一个鲜明的特点。以文本为基础,对经典课文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从而使学生体悟文学作品的美,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这已成为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一个要求。所有的老师都期待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能落到实处,把审美的权利交给学生,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感悟力、审美力。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有感情地朗读是朗读指导的最终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要重视两个前提工作,即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初读,教师的范读能起到指引作用,而学生的初读能起到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理解文章的前提,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在语文教学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靠读;课文的理解,靠读;体味课文的感情色彩,靠读;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要靠读。在新课标中也有明确的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低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接触语言文字,很难正确地把握文章内容,流利有感情地去朗读,这就要求低年级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对学生的朗读多加指导和训练。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高效的朗读指导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朗读的教学价值,积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先带领学生读好字音、停顿、重音和语气,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好基础;再通过创新朗读教学模式,优化朗读训练,实现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把无声的语言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仅可促进文章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加深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陶冶情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正确认识朗读的价值功能、提高朗读的实效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反复地朗读,能使学生读得  相似文献   

14.
正朗读是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能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同时要求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长期以来,不少老师误解了"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要求,指导朗读时,喜欢起伏很大的语调,更有甚者,要求学生朗读  相似文献   

15.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朗读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有着自身重要的意义,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众多作用.本文对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进行了研究.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务方面的语感能力,让他记住某些事实是次要的.-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把无声的语言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仅可促进文章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加深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陶冶情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正确认识朗读的价值功能、提高朗读的实效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更是滋养学生心灵的重要手段之一。怎样指导学生的朗读?实践证明,结合讲读课文的过程,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来指导朗读训练。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又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因此,不断地优化朗读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朗读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重点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感情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明白艄公为什么是黄河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能促进学生从读中理解体会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读、写、听、谈能力,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情,激发学生朗读课文的强烈欲望。  相似文献   

20.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是一种建立在对于文章具有一定理解基础上的综合性学习行为,对于加深学生学习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是语文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要求。小学中段学生年龄普遍偏低,对于文章感情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是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小学中段语文朗读教学入手,就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发表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