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上海市6所高校565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不同年级、性别、专业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差异及与网络行为偏好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得分有显著的年级、性别和专业差异;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信息获得偏好有显著正相关,与游戏偏好、网络成瘾总分有显著负相关;“过去危机”、“现在自我投入”与交往偏好有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山西省部分高校大学生共计400名有效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水平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和专业差异,并探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成就动机水平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高于男生,一年级学生追求成就动机水平高于其它年级,在避免失败动机上理工科学生显著地高于文科学生。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与发展能力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追求成就的动机呈显著正相关,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笔者抽取8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其网络成瘾状况的分布特征及网络成瘾与焦虑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IAD者占8.12%,二项检验显示,男生显著高于总体比例,女生和文科生显著低于总体比例,其他类别与总体比例无显著差异。(2)不同成瘾程度大学生在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得分上均有极其显著差异,且焦虑程度随成瘾程度的增加而增加。(3)蒙族大学生IAD者在特质焦虑上显著高于汉族IAD者;农牧区来源的IAD者在状态焦虑上显著高于城市来源的IAD者;四年级IAD者在特质焦虑上显著高于二年级IAD者。(4)上网持续时间对焦虑水平有显著影响,在状态焦虑上,上网次数与上网时间交互作用的主效应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量表法对500名一到四年级大学生进行了职业自我效能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测量。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其他年级组,大四学生略低于大一学生,大三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最低;职业生涯规划不存在显著年级差异。职业自我效能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显著相关,且职业生涯规划的声望地位因子对大学生职业自我能有明显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及网络成瘾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及网络成瘾的基本特点,使用被试个人基本信息和互联网使用调查表、网络成瘾测验对161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率为96.3%;大学生互联网使用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学科和生源差异,但存在显著的年级和地区差异;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8.3%;男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理科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显著高于文科大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分别考察大学生人格因素与网络行为偏好和网络依赖状况之间的关系,探索了人格因素对大学生上网行为的影响。研究使用自编网络使用量表、中文网路成瘾量表、网络成瘾量表(Young)以及艾森克人格问卷对433位在校大学生(男生235人,女生198人)进行施测,结果发现:大学生的上网内容偏好与性别、上网时间、人格因素中的精神质和内外倾向性都有显著相关;大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与平均上网时间有显著中等正相关,与情绪稳定性有显著中等正相关,与精神质有显著微弱正相关;网络依赖与放松休闲行为与追求刺激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网络暴力游戏接触问卷、暴力态度问卷和攻击行为问卷调查了308名大学生暴力态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在网络暴力游戏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作用。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暴力态度总体水平不高,并在年级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的暴力态度水平显著高于一年级;(2)网络暴力游戏对大学生的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暴力态度在网络暴力游戏与攻击行为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成就动机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成就动机量表》,以井冈山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发放问卷的方式对2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不同年级、地区来源、家庭经济水平的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存在显著差异,和父亲文化程度存在显著相关,与母亲文化程度不存在显著相关.结论:大学生成就动机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因素上差异不显著;不同年级大学生成就动机总分,不同家庭经济情况大学生在成就动机总分,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避免失败动机和成就动机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父亲文化水平与大学生避免失败动机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大学生成就动机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生命愿景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生命愿景量表对不同年级28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并用SPSS13.0软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生命愿景整体水平略低于男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消极生命意义的得分显著低于男生;男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差异;各个年级在焦虑、恐怖和偏执的因子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大学生生命愿景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但消极的生命意义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运用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厌学行为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部分高校的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厌学程度的年级差异显著,厌学程度与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呈显著正相关,而母亲拒绝对大学生厌学程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害羞量表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356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了大学生害羞与自我概念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害羞现象,害羞者占61.5%,不同性别、年级、专业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出生地之间差异显著,出生于乡村/镇的大学生害羞得分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大学生自我概念总体上较积极,但在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3个因子上得分较低,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出生地之间差异不显著;自我概念与害羞显著相关.大学生害羞与自我概念存在密切的关系,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可以有助减缓大学生害羞行为.  相似文献   

12.
当前,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增长知识、信息交流、情感发泄、消遣娱乐的主要工具。但由于受家庭环境、自身人格特质、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情况参差不齐。基于对800名在校本科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分别以网龄和年级为分组变量,采用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网龄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认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在年级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尤其表现为在网络道德积极情感和网络道德消极情感方面大二年级和大三年级之间具有明显差异。为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应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优化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提升不同网龄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认知水平;注重不同年级大学生网络道德情感的发展,抓好关键期培养。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600名独立学院大学生进行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结果发现:①16.8%的大学生为手机依赖者。②大学生的孤独感存在着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男生孤独感强于女生,年级的孤独感从强到弱依次是:大三大二大一。③大学生手机依赖和孤独感存在着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网络使用率和网络成瘾率。通过对大学生不同网络成瘾状态及其上网行为特征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使用者可划分为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倾向和网络未成瘾三种状态,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中,三种网络成瘾状态的比例有显著差异;不同网络成瘾状态大学生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得分、上网时间、上网地点、上网活动以及对网络影响和网络成瘾的认识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和学习投入量表对38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一、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总体水平良好,且在性别、专业和年级上差异显著;二、大学生学习投入较高,且存在显著的年级和专业差异;三、大学生学习投入与专业承诺存在显著正相关。四、学习投入与解释专业承诺29%的变异,且回归系数显著。结论是:大学生学习投入能够有效预测专业承诺。  相似文献   

16.
笔者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网络成瘩量表对内蒙古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的网络成瘾量表总分显著高于女生;理工科大学生的网络成瘾量表总分显著高于文科大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癌量表总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比较得知大一学生得分最高,且显著高于大三学生和大四学生,大二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瘾群体在心理健康水平的10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群体;大学生网络成瘾得分和心理健康水平的10个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相关。最后得出结论:大学生网络使用正常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成瘾群体。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可能存在的关系,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对淮北师范大学4个年级282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在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不显著。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在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不显著,但在性别、年级上存在一定差异。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与网络行为特点之间的关系,文章采用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问卷和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量表,对68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获取信息与上传下载、信息查询、网络教育呈显著正相关;辅助学业与上传下载、信息查询、网络教育呈显著正相关;便利生活与上传下载、网络游戏、网络购物呈显著正相关;表达情感与电子信箱和聊天的使用频率呈显著正相关;确认自我与上网时间及聊天呈显著正相关。因此结论为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与网络行为特点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法对大连市965名大学本科生进行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以了解不同群体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的特点及其关系,为大学生健康成长、高校教育等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心理依据.结果表明(1)大学生人际交往综合能力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一年级高于二年级;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但在专业上、生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在年级、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专业、生源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大连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极其显著.(4)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能够预测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重庆25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职业决策总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因素上无显著差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及家庭经济状况上差异不显著,但生活满意度在家庭经济状况上差异显著。认为大学生职业决策及其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均存在显著相关,职业决策的部分因子对主观幸福感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