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正>学习了百分率之后,老师先给大家出了一道判断题:一杯糖水的含糖率是10%,现在分别加入10克糖和10克水,这杯糖水的含糖率与原来相同。好动的胡新安同学很快发言道:“加入10克糖和10克水,说明糖和水加入的质量一样多,含糖率肯定不变,所以说这个结论是正确的。”沉稳的孙先锋同学也举手发言说:“新安同学说得不对。  相似文献   

2.
王宏伟 《成才之路》2013,(12):91-91
创新探究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基于创新探究的理念,笔者以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学生提出的几个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来看验证实验向创新探究实验的转变。问题一:斐林试剂只能用来检测还原糖吗?学生质疑:斐林试剂能否和非还原糖发生颜色反应。实验课题:探究斐林试剂能否和非还原糖发生显色反应。实验设计:为探究以上猜想,进行如下实验设计。  相似文献   

3.
人们形容一件东西对人类至关重要时,常常说它象阳光,空气和水一样。 阳光、空气和水,都是人类须臾不可或离的东西。以水而言,农业生产离不开它,工业生产离不开它,人们日常生活也离不开它。在一个没有水的星球上,甚至根本不可能有生物存在。 然而,对于这样重要的东西,很多人并不懂得珍惜,很少有人注意到科学家们的这一警告:地球上水危机的到来,很可能比粮食危机、石油危机更早。这或许是因为人们认为水是用之不尽、取之不  相似文献   

4.
贵阳市2000年的中考作试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章。(提供的材料是:自己活动,并能推动别人的,是水;经常探求自己方向的.是水;遇到障碍能发挥百倍力量的,是水;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污浊,有容清纳浊宽大度量的,是水;能蒸发为云,变化为雾、雨、雪,凝结为晶莹的冰,  相似文献   

5.
我要上小学     
张文婷 《动漫界》2022,(11):16-17
忙碌的周一,奶奶来接白小糖和堂哥白糖糖回家. 校门口,奶奶给两人一人买了一串糖葫芦. 糖葫芦三块五一串,一共是…… "7块."白糖糖抢答道. "糖糖算得真快啊!"奶奶夸道.  相似文献   

6.
林俊 《湖南教育》2001,(14):51-51
“大光和小明每人有10块糖,大光给小明2块后,小明比大光多多少块?”这是一年级数学活动课的一道题目。学生一般这样思考:根据大光和小明每人都有10块糖,大光给了小明2块后,小明的糖就有10 2=12(块),大光的糖就有10-2=8(块)。所以,小明比大光多12-8=4(块)。  相似文献   

7.
在一次语文课上,我们读到一篇短文《苦糖》。文中写的是一个孩子的父亲病了,亲戚拿二斤白糖来探望,父亲说这么好的东西要留着过端午节再吃,母亲就把糖装进一个黑罐子,用一根粗麻绳拴着挂在屋梁上。后来孩子禁不住这甜味的诱惑,一次又一次偷吃白糖。端午节到了。当母亲从梁上拿下空了的糖罐子时,只是一个劲儿地哭。后来,孩子长大成人到外地工作,每次探亲回家,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相似文献   

9.
老子说:“上善若水。”圣人认为:大自然中,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没有比水更坚硬的了,没有比水更善变的了。所以圣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人修炼的最高境界是达到水这样的层次。  相似文献   

10.
水是人体所必需的七大营养素之一,人体大约70%的成分是水,人的生命时刻都离不开水。但喝水却不是越多越好。有医学专家称,虽然少年儿童生长代谢旺盛,对水的需求量比成人多。但是由于他们的各个水代谢器官还未完善,调节能力差,容易出现水代谢障碍,如果喝水过多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有一堆糖,比20块多,比30块少。平均分给5个小明友,正好分完。这堆糖有多少块?因为这堆糖的块数比20块多,比30块少,所以,我们不妨先假设这堆糖分别有20块和30块,再分别求出有20块糖和30块糖时每人平均分到糖的块数。这样就可以确定出  相似文献   

12.
王宁 《家教指南》2009,(7):18-18
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6岁的儿子也不例外。只要一听到溢美之词,一张脸立刻神采飞扬。所以,我经常会表扬儿子:呀!我儿子真棒!太厉害了!真了不起!可是最近,我发现儿子的自信心非常膨胀,总觉得自已比别人强,在其他孩子面前表现得霸道。那天玩游戏,他居然一把推倒了邻居的孩子:“你为什么不听我指挥?”  相似文献   

13.
说到“糖”,会使人联想到“甜”。然而,“糖”是个大家族,有的甜,有的不甜;有的能被人体吸收利用,有的不被吸收。大家族的成员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用途。会吃“糖”,关系着健康。   在“糖”类这个家族中有三大分支,那就是单糖、双糖和多糖,统称“碳水化合物”。   单糖包括葡萄糖和果糖。   单糖的特点是:进入肠道后,直接被吸收,可使血糖迅速升高。   双糖包括乳糖、麦芽糖和蔗糖。   双糖须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双糖口感甜。   多糖包括可以被人体消化吸收的淀粉,和不被消化吸收的纤维素。 …  相似文献   

14.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管理艺术,还必须要保持一颗赤诚的爱心。"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人生的美德中,没有比爱心更为珍贵的了。作为一名教师,要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1,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一切的原动力。从古代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到近代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的"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没有水,  相似文献   

15.
陈微刚 《科学课》2009,(12):35-35
有位老师在《溶解的快与慢》一课的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先让学生凭经验猜测加快糖在水中溶解的方法,然后再指导学生怎样做这三个控制变量的埘比实验。为帮助学生明白这三个对比实验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结束,可能也是为了节约课堂教学时间,  相似文献   

16.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教育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天,我到各班去巡视 工作,走进中班时,肖教师正在组织小朋友洗 手,只见王斌 (化名 )小朋友洗手时用手指堵塞水龙头,水从手缝中喷出来,弄湿了衣服。我想,这个小朋友可能要受到批评了。可是,出乎我意料,肖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叫小朋友过来。她说:“小朋友,你们看,为什么水从手缝里喷射出来而不是流出来 ?”小朋友把眼睛睁得大大的,有的说:“不知道。”有的说:“手指堵塞水龙头,水只好从手缝里喷射出来……”肖老师说:“原来,当小朋友用手指堵塞水龙头时,水流动的空间变小了,水受到挤压,就产生了一种压力,有压力的水…  相似文献   

17.
童年趣事     
每个人都有童年,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有说不完的话,童年有讲不完的事。童年也会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回忆。记得有一次,妈妈叫我把糖放进柿子里,做糖拌柿子,然后她去洗菜。我想:不就是做糖拌柿子嘛,有什么了不起的!于是,我便把调料盒拿了过来。左看看,右看看,终于找到了一盒雪白的“糖”, 但好像又比我平常看到的砂糖细小,可能是高级白砂糖吧,也就没多想。放完糖后, 我自己先尝了一口,但这一尝,差点没吐出去。这味道又怪又威,叫什么糖拌柿子!我就问妈妈:“妈妈,你怎么买了烂柿子回来啊?”“不会呀!”妈妈说完也尝了一块,刚放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60年代,欧洲发现一张被称为"海盗家园"的古地图。据推测,地图的绘制时间大约为公元800~1100年间。这是一张绘制得非常精确的地图,比以往发现的任何有关海盗涉足范围的地图都要完美。不过,很快有学者宣布,这张地图是伪造的,依据是:地图把格陵兰绘制得太完美了!  相似文献   

19.
《山东教育》2001年第28期刊登了这样一则教育哲言:“能力比知识重要,人格比能力重要,人格是人生最高学位。”这则哲言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学生在众人面前不肯说“掏心窝”的话,尽说些假话、空话、漂亮话。在一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由于时间紧,上午的最后一节课从11:30分开始。应该说,此时的学生是又累又饿,为了调节一下大家的情绪,教师与学生进行了这样的交谈:“同学们,你们现在累不累?”学生齐声高喊:“不累。”假话。教师意识到了这一点。“同学们,…  相似文献   

20.
吴彤 《西藏教育》2014,(12):23-24
<正>如果把构思以线作比,那么,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优秀的作品的构思呈现出一种曲线美。这种曲线美似仁者乐山隐藏于山之起伏,智者乐水水之连绵间。这就要求欣赏者有种慧眼,学习者用心思去发现。学生是学习者,课文就是模子,构思之美在此无需评说。语文教师每天在进行阅读教学,作文训练,那么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学习,并做到作文构思的曲线美?一、设计"偶然"情节情节是小说三要素之一,也是人物及其所处环境的运动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