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夏彪 《文教资料》2014,(17):100-101
城乡“共谐”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农村教育必须积极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其内涵在于以人的发展为导向,发挥农村教育功能的“基础性”;以自然人文为资源,发挥农村教育功能的“乡土性”;以教育规律为准则,发挥农村教育功能的“引领性”。  相似文献   

2.
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是一个具有比较特征的相对概念,要在教育战略自身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状态的纵向比较中,分析和把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现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之“高”是以教育系统性改革为基本特征,重构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成为本阶段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教育政策体系、课程教学与评价体系、教师发展体系与校内外综合治理体系的系统重构。以三大攻坚战为重点,研判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一是指向优质均衡的教育“精准改薄”战略;二是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的教育风险防控战略;三是总体推进教育生态优化战略。在此基础上注意归纳各重点中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发展环节。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之举。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需坚持以专业建设为主线、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师资队伍为主体、以教育研究为基础、以校企合作为途径的内在逻辑。当前,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疏离”、课程建设管理与改革未成体系、师资队伍综合教育教学能力不高、教育研究缺少整体化布局与统筹设计、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不深等现实困境。高职院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亟须转向“群的思维”,推动高质量专业建设;转向“三级联动”,开展高质量课程改革;转向“综合能力”,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转向“成果导向”,统筹高质量教育研究;转向“制度优化”,推动高质量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4.
“个性化教育”是小班化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小班化教育乃至一切教育的内在的、本质的、终极的追求。我校围绕“生本教育”这一主题,确立了“为每一位学生设置课程”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开发和深入实施校本课程,设置了以“中华经典文化”为核心的环境课程;以自主创编教材、拓展学科教学为目标的“天天微型课”和以彰显学校艺术教育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周末课程超市”和“五小”特色活动课程.不断追求“小班化”的课程理想.让校本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教学实践.推动师生多元发展、自主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反复强调的重要精神内核。因此,深化“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思政工作教育理念,明确教育改革主要方向,对我国高等院校的高质量、高标准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阐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联系;明确其高校思政工作的内涵与实质;论述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践逻辑及其融入思政工作的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6.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笔者介绍了高职教育走产学研发展之路的几种模式:校企合作模式;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模式;“订单教育”培养模式;董事会合作模式;成立研发、培训中心合作模式;围绕优势专业发展校办企业模式。  相似文献   

7.
《教育导刊》2009,(7):66-66
民航广州子弟学校于2001年参与了华南师范大学“生本教育”课题研究,提出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确定了“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品行优良、特长明显”的综合化培养目标。在教学中,该校坚持“教学常规为基础,教育科研为先导,课题改革为动力,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进而提出了“了解素质基础,开发心理潜能;实施激励教育,加强分类指导;提高整体素质,发展个性特长”的教改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8.
绿色发展教育具有综合性、渐进性、思想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基于学习进阶构建了基础教育各学段绿色发展教育目标系统;以初中学段为例,构建了学科融合的绿色发展教育内容系统;以青海省共和县光伏产业为学习情境,构建了以“区域绿色协调发展”为大概念的绿色发展教育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9.
从美育认识发展的历为看,以由美为工具的“借美育人”的美育到以美为灵魂的“立美育人”的美育-美的教育,是美育认识发展的升华;从教育发展的规律来看,由“以知识为中心”的“真”之教育和“以儿童为中心”的“善”之教育到“以美为灵魂的”美的教育--美育,是教育理论历史发,逻辑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锦江区围绕具有“强健体魄、丰满人格、科学素养、民族精神、世界眼光”的锦江学子培养目标,以“学在锦江、品质教育”为区域教育发展追求,弘扬“包容、淡定、创新”的锦江教育精神,通过实施“扬峰填谷”“精彩纷呈”两大战略推动区域教育均衡、特色发展;通过“校长亮剑”“教师论道”的平台,推动校长、教师的专业发展。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形成了今天锦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1.
人的教育是以人的潜能为发展基础,通过人性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的社会实践活动。非人教育是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通过“价值限定”,实现人的“工具化”的过程。决定“人”的教育或非人教育主要体现在六大教育关系的处理上:一、潜能与发展关系;二、自我与需要关系;三、个性与共性关系;四、人与才关系;五、情与理关系;六、自律与他律关系。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以生为本”是教育本质的关键之意,是教育的灵魂、核心。为引导学生“自育自学”,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合肥实验学校积极开展“自育自学”实验,探究“以生为本”实践模式与学校一线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通过“艺友·互动”模式,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自育·自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超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模式,可以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3.
苏州市姑苏臣以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抱团组建了纵向与横向多个共同体。为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共同发展,建设了“校际发展共同体”和“文化传承共同体”;为实现名师资源共享,促进师资共同发展,建设了“名特教师共同体”和“区域校长俱乐部”;为创新教育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设了“阳光德育导师团”、“学科研修共同体”和“特色项目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生源危机已是不争的事实,应对生源变化、拓展发展空间时不我待。高职院校在提高质量,争创特色,打造现代意义高职品牌的基础上,要将以学历教育为主,向稳定学历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的空间拓展;将强调“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向强调“高中后”职业教育为主的空间拓展;将以“全日制”培养为主,向“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结合的空间拓展;将“职业资格证书”为学历教育服务(双证书),向“职业资格证书”为全体就业者服务的空间拓展;将教育为人的“发展”服务,向教育为人的“发展”和“生活”服务空间拓展。  相似文献   

15.
垣曲县教育局要求全县教育系统学习“右玉精神”,准确把握“右玉精神”的精神实质,立足本县教育实际,采取“十大举措”,力争科学发展上水平。一是以“创办人民满意教育,服务全县发展大局”为指导思想,制定垣曲教育发展规划,以规划为蓝图,统筹谋划垣曲教育发展大局。二是制定教育发展目标,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打造一批教育名校。  相似文献   

16.
《吉林教育》2006,(11):10-11
我区1995年成立伊始,便以“坚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办人民满意教育”为战略眼光,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均衡发展,全面提高”的指导思想,以“城乡互动,重点提升,周边发展,优质均衡”为发展思路,以“学校布局合理化,校舍建设楼房化,育人环境花园化,教师队伍精良化,学生素质特长化,办学水平均衡化”为工作目标,提出了“抓教育,重农村;抓典型,促均衡”的工作思路,切实把教育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区上下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良好氛围,有力推动了全区教育不断向前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立足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了教育发展的二十字方针,指出学校教育要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创新为动力,促进公平为重点,提高质量为核心”。针对普通高中教育,《纲要》也明确提出,就学生发展来讲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自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科学的发展观”之后,我国各行各业均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在行为的发展当中,着重考虑是否科学发展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然想到了教育的发展是否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也就是教育的方式和评价标准是否科学的问题。教育应以人为本,具体说,应以学生的自身发展为根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前提。若以学生队伍中的一些“优”生为例,再用“科学的发展观”去衡量,便想到了“优”中有忧。  相似文献   

19.
职业院校在经过规模发展之后,走内涵发展之路已成为必然。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内涵发展的实践为例,探讨了内涵发展的几个问题。认为在高职院校内涵发展过程中,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内涵发展”的人才观和质量观;优化课程内容,体现“内涵发展”的教学要求;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内涵发展”的教学模式;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内涵发展”培训体系;抓好师资建设,夯实“内涵发展”教育基础;深化制度改革,为“内涵发展”教育提供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20.
写什么、为什么要写、怎么样写,构成了教育写作的“三重密码”。“写什么”取决于日常教育生活中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什么要写”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意识、教育情怀、教育理性和教育智慧;“怎么样写”则以“真实写作”和“合理表达”为两大抓手。教育写作的本质,在于用文字夯实专业发展的每一级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