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母语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母语教育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最主要的语言教育形式,它通过语言来传承民族文化、推动社会发展。而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文化关系的学科,它通过语言来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化,又通过文化来丰富和发展语言。因此,在母语教育现状令人堪忧的今天,我们应站在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母语教育。  相似文献   

2.
三、汉母语教育的文化使命 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文化的危机,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进一步说,就是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生命力,教育尤其是作为民族之魂的母语教育该如何应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应成为当前文化界和母语教育界一个颇值得思考的重要命题。事实上,母语作为传达思想和感情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育是以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为土壤和血脉的母语教育,中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民族母语的习得和民族文化的传承,而且是一种民族诗意的拯救、民族情感的激荡以及民族精神的厚植”。然而,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深受社会环境和时代思潮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偏离了这个方向,而滑向了技术主义、工具理性的深渊。在语文教育这条路上,我们失去了太多美好的元素。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母语教育,是继中学母语教育之后在高等教育层面进行的母语教育,也称之为母语高等教育。一、母语高等教育的必要性语言不只是工具,而且还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失去一种语言,就是失去一个文化系统中最基础的部分。母语教育与民族文化的根本血脉相连,密不可分,除了语言技能的传授,母语更担负着塑造民族文化的心理认同和民族文化传承的功用。  相似文献   

5.
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载体。母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花。母语教育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的工程和“花”的事业:通过母语学习将儿童的个体生命之流引入民族的和人类的精神之源,同时催发新时代民族的美丽之花:精神之花、语言之花、文化之花。因此,母语教育课程永远是各个国家基础教育中的核心课程。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习,不仅事关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还负载着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的继承与民族精神的弘扬.本文试就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略谈个人之管见. 一、依托教科书,深挖人文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语文是母语教育,人文性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潜隐于我们掌握和运用语文的工具性的过程中,即在掌握母语这一工具过程中的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民族精神的陶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坚守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紧密依托教科书,培养学生对母语的感情.于漪曾指出:语文教学对培养一个人的民族情操具有重大意义,热爱自己的民族,首先要从热爱自己的母语开始.  相似文献   

7.
日语是日本的母语,但“日本语教育”并不指母语教育,而是指以日语为外语的第二语言教育。日本的母语课程称为“国语”,自1900年“国语科”独立以来,日本国语教育不断发展完善。以民族文化为核心,以语言实用为原则,以国际理解为背景,已成为日本母语教育的鲜明特色。一、以民族文化为核心,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和传统的尊重教育承传人类文化,语言承载民族精神。母语教育强调民族特色,重视民族文化传统和精神是国际母语教育的总趋势,也是日本母语教育的基本方针。自“国语科”独立以来,日本母语教育在学习和吸收他国经验的同时,…  相似文献   

8.
王和平 《教育学报》2007,3(3):46-53
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纽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媒介和先导。随着中国国际化的进入和发展,母语及其文化遇到有史以来第三次危机。母语危机是教育危机,民族文化危机,语言载体危机。母语问题是民族文化的性质和去向问题,是国家、民族的发展问题,是经济、社会和人三者和谐发展的问题。造成母语教育及其文化危机的原因绝非仅仅是英语的介入和对其膜拜式的学习,还有历史的原因,某些考试制度的原因,现行教育体制的原因,人们观念的原因,还有语文教育自身的原因。必须加强母语及文化建设,其一是要继承和稳固传统,营造良好的母语生态环境,正确对待各方面的问题和挑战,走正确的发展之路;其二是要兼容并蓄,正确吸收和借鉴世界母语教育的经验。最重要的是端正观念和认识,确立母语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母语是民族的元素,是文化的符号.在全球化背景下,母语教育联结着文化认同,联结着文化的本土化.有学者提出,加强母语教育的实质是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10.
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载体,母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核心介质。母语素养和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着个人的语言、思维能力与素养本身,更关系到民族个体和民族总体创造能力的高低,关系到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然而,只要稍微关注新闻媒体,我们就不难发现,现如今,我们的母语的处境越来越尴尬:几乎整个社会都存在忽视母语、过于强调非母语(主要是英语)的情况,我们的母语——汉语已经被排挤到了陪衬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鞠晨曦 《湖南教育》2013,(12):26-27
不管是英语还是汉语,都包含着两个层面,一个是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另一个是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反映在教育中,外语教育和母语教育是不可能等量齐观的。中小学生学外语,主要目的在于对语言工具的掌握;母语教育则不同,在读书识字的同时,了解、领会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是母语教育的重要功能。而现实的情况是,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都发生了变异。随着试题越来越标准化,解题越来越技巧化,母语教  相似文献   

12.
人口较少民族实施早期教育阶段的双语教育对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民汉双语教育是在人口较少民族中发展教育和保存传统特色文化的重要手段。仡佬族语言与传统文化濒临失传,在其母语保存地区开展早期教育阶段的双语教学,有助于母语维持、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是每个国家指导和规范本国母语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母语作为一个民族的共同语言,它是这个民族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也是这个民族的文化载体。“母语教学又是各科教学的基础,每个国家都把母语教学放在课程最重要的位置。”我们可以说它是国家意志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汉语文化处境的变迁,汉语教学在国际上逐步展开,国内学界和公共舆论开始关注母语及母语教育问题,重视母语价值、提高汉语地位的呼声日渐高涨。在高等院校中全面施行中国语文教学,切实推进大学生汉语文能力培养和素养教育,更紧迫地提上了日程。在目前母语教育必要性的讨论中,普遍谈及的有两个原因:一是母语水平降低影响了大学生的基本技能评价甚至是就业前景,其严重程度日益显现;二是语言的竞争是全球化时代国际竞争最重要的一部分,汉语教育是强国战略之所需。这样的认识自然是正确且尖锐的。而如果我们将母语教育的目标设定得更久远些,从更广阔的时空视野来考量,则将辟开另外的角度,看到母语高等教育不仅关乎受教育者语文技能的加强,更关乎一代代人生命素质的全面提升和人格的全面发展;看到母语高等教育不但是民族国家强盛的需要,更是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文化存亡继绝开新光大之所系——而这些,正是由母语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母语教育的精义之所在,是我们重视母语高等教育的根本因由。  相似文献   

15.
曾 :张老师 ,您好。长期以来您一直致力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研究 ,对传统文化一定有着很深的感受和理解。我想请您谈一谈您对我国语文教育的看法 ,好吗 ?张 :好。汉语是我们的母语 ,我们这个民族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 ,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母语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素质的高低。所以它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 ,从现在国民使用汉语的情况看 ,我们需要对过去几十年的母语教育进行反思 ,还需要进一步探讨适合汉语特色的母语教育方法。曾 :您是怎么看过去的母语教育的呢 ?张 :我认为建国以来的母语教育可分为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语文,对中国人而言就是作为母语的汉语教育,母语教育是人生开始的"根",每一个人精神成长的文化"母乳"都应该是母语!民族文化作为个体精神成长的"母乳"文化,起点是本民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这些口耳相传的口语形  相似文献   

17.
赵静 《现代语文》2013,(7):36-37
当前我国母语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国外却很重视母语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这对我国母语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从"领略汉字的独特魅力"、"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等课堂活动中,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使学生亲近母语、热爱母语,从而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2007,(4):24-24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督学成尚荣在《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发表了《母语教育与民族文化认同》一文,文中提出,母语教育是全球化语境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全球化是一个与多样性、多元化同时进行的过程,连接着文化的本土化。加强母语教育的实质是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感。认同不仅是一种身份的定位,而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和参与的过程。文化认同的关键是文化自觉,加强母语教育既要关注母语根源性这一基本属性,又要关注母语的言说、表达方式的深层定义。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同时,要善于发现别人、吸纳多元文化,自觉地担负起发现自己、丰富人类文化的崇高使命。  相似文献   

19.
正哲学研究者叶秀山说:"‘母语’是父母给的,是‘家’给的。‘家’给的‘语言’是最原始的,也是最牢固的……"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根系。作为母语的中文,还是一种美的存在。小学母语教育只有坚持走民族化、审美化、儿童化之路,才能真正走进母语教育的核心。一、植根民族土壤,找寻母语教育"灵魂"张志公先生指出:"语文是个民族性很强的学科。这不仅受一个民族语言文字特点的制约,而且还受这个民族文化传统以及心理特点的影响。"母语教育应深深植根于本民族土壤,回归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构建独具民族特点和中国特色、符合中华民族心理结构和思维习惯的母语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传承着我们民族数千年以来延续至今的文化血脉。民俗文化教育是母语课堂教学新的生成点,有益于母语教学生活化的达成,同时能丰富母语教学的人文性内涵,让儿童接触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有利于他们领略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热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