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通过《西游记》中神、人、魔的三界同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指出孙悟空对现存秩序的破坏和反抗是一种"策略逆转"的反抗,因为旧契约的破坏并没有指向新契约的产生,只是将自己换成立约者,故支撑着这一秩序的"文化核心"或者说"文化基因"并没有遭到破坏,它必然在暂时的社会震荡结束后将自我重新复制出来,就像"凤凰涅槃"一样。因此,孙悟空的反叛只是在传统的圈子里打转,不会给社会制度的进步带来任何新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西游记》中神、人、魔的三界同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指出孙悟空对现存秩序的破坏和反抗是一种"策略逆转"的反抗,因为旧契约的破坏并没有指向新契约的产生,只是将自己换成立约者,故支撑着这一秩序的"文化核心"或者说"文化基因"并没有遭到破坏,它必然在暂时的社会震荡结束后将自我重新复制出来,就像"凤凰涅槃"一样。因此,孙悟空的反叛只是在传统的圈子里打转,不会给社会制度的进步带来任何新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威尼斯商人》这部喜剧中的夏洛克并非是一个喜剧人物。对契约的忠诚反而导致了他生命的阴郁。然而他的命运只是几千年来犹太民族的一个缩影写照。从上帝与摩西立约起,这个民族无论在农耕社会还是发展为商业文明便一直守望着。他们追求平等、自由,讲求诚信,这构成了他们守望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章从美国学的发展过程,探讨了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和人与神之间力量对比,从而揭示了人类为自我而奋斗,但最终又丧失自我的过程。此过程也正是“美国梦”的产生、发展和破灭的过程。它使人们意识到“美国梦”只不过是一连串的神话,从而导致了自然主义学的产生。人类失去自我和“美国梦”的破灭是本所揭示的主题,本对揭示美国人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论的人生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的道德主体性作用在契约社会的表现形态:是人的道德主体性需求对契约社会产生影响,尤其是一些消极错误的影响作用,使人的道德主体性作用在契约社会的异化和由于不同社会群众的道德主体性作用在契约社会表现出差异的实事,是我们必须正视的.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契约关系广泛而深入地渗透于徽州民间社会。而维系契约关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国家法律和官方强制是支撑契约关系的根本,宗族规法以及藉之维系的伦理秩序是规范契约实施的重要方面,中证参与和证信是契约关系成立的必要前提,罚银、罚戏、神咒以及公众舆论等民间习俗性手段亦有效地制约了违约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锦屏林业契约文书——清代林业生产关系的活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锦屏林业契约文书发现的过程,并对锦屏林业契约文书进行分类,分析锦屏林业契约文书产生的发展的背景,说明锦屏林业契约文书是清水江流域林业生产关系和早期资本主义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8.
犹太教与犹太民族的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犹太民族是一个历经磨难的民族。在逃离埃及的奴役统治的过程中产生了以一神观、选民观、契约观、救世主观念为主要信仰的犹太教。犹太教产生后,影响着犹太社会生产各个方面,在犹太民族近两千年的流散中,顽强地保持了自己的民族特性,终于在本世纪中叶实现了民族复兴。犹太教在这其中起了十分重要的精神纽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心理契约是维系与管理雇佣关系中组织与员工间协调合作的有效工具。将心理契约引入课堂教学便产生了课堂心理契约,它是教师与学生对于相互之间责任与义务的相互期望和主观理解。良好课堂心理契约的构建,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保障,有利于教学管理的有序开展。本文阐释了课堂教学中心理契约的内涵与特点、必要性与功用,并结合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行为的出现,对课堂教学中心理契约的建设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图特神是古埃及月神和书吏的保护神,也是智慧与审判之神。古埃及人对图特神的崇拜体现了埃及宗教所具有的包容力与协调性。透过古埃及人的图特神崇拜不仅可以探求到埃及人所拥有的追求和谐、认知自然、渴望公正的独特精神世界,也能管窥古埃及宗教观念对西方宗教文化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In the Bible,the word"contract"is the core concept,which refers to the covenant between God and man to regulate people's behavior,to give people the interests of the world,and to form an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In this paper,the three important contracts concluded by God and man,namely,"Noah's covenant","Abraham's covenant","David's covenant",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spirit of contract in the Bible.  相似文献   

12.
《圣经》中的伊甸神话对犹太作家卡夫卡有着深刻影响.其小说即是对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因后人类命运的思考。这可从人物的违禁、罪感及受到的驱逐、死亡等惩罚中得到印证。上帝与人的关系是卡夫卡思考的重心。在二者间存有鸿沟的情况下,他推崇信仰方式的个性化,即走向上帝的救赎之路。卡夫卡有着较强的宗教意识。不从宗教角度出发我们将难以读懂其作品。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是人类自由思想的发源地之一,在古希腊悲剧中,自由表现为一种人与神之间的关系。通过人的勇敢来与命运抗争,从中体现出一种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英雄精神,达到超越世俗生活的精神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14.
上帝既是基督教神学的永恒主题,也是西方文学、哲学永远无法摆脱的难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杰作《荒原》与后现代主义文学杰作《嚎叫》中上帝角色的"在场"与"缺席",揭示上帝观的演化,考察上帝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的关涉,力图从一个侧面反映西方现代文学发展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5.
历史是人类过去行为的记录.建立在存留的证据之上。历史表明,人类事务中的所有模式和问题都是一个复杂发展过程的产物。通过使这一过程清晰化.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人类经历中获益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Creating desirable academic departments for individuals’ well-being and quality scholarship is an important effort as well as a novel idea. The focus of this reflective article is twofold: (a) We present a social capital theory of social justice covenants as a product and process of community building, and (b) we share the multiple lived experiences of three scholars within the context of our department's covenant ideology and practice. We explore how faculty can promote community and civility by not only developing but also enacting an internally generated covenant while operating within a larger institutional context that produces tension. As related to our purposes, we examine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n social capital, capacity building, workplace environments, and organizational covenants to frame our discussion of community-driven action in education. We include an extended application of a covenant that guides our departmental faculty's social outlook, interpersonal behavior, scholarly work, and communal activism. Although our focus is on change-oriented, grassroots activity within higher education, the public schooling context is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7.
“天”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先秦儒家的三位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天”的涵义的不同理解,可以看出对“天”的理解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经历了一个由非完全哲学意义向完全哲学意义转变的过程,我们在对“天”的哲学化过程进行初步探讨的同时,也就其社会历史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生态问题是实践美学在新中国诞生以来面临的新问题,生态美学维度是实践美学有待发展的重要部分。笔者将集中于“人的自然化”这一哲学与美学命题,集中于实践美学中“人的自然化”相关研究,围绕生态人文研究中目的合于规律、人类合于自然以及自然它者目的这一中心结论,尝试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人与自然生态整体关系做出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太郡宝卷》编成于清末民国时期,现仍宣讲于江苏张家港市杨舍地区的“佛会”活动中,它在“五通神”转化为“本堂”神的历史过程中起到了去邪返正、重塑信仰的联结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圣经》中的上帝是犹太人和众基督徒信仰的神,对上帝的起源或原型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西方文化的渊源。通过对圣经中上帝形象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上帝的原型就是"神秘的大自然"、"原始父亲或王"与"人类自身的映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