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国家体育总局去年组织开展了首批重点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的评定工作。经申报 ,国家体育总局对我院进行了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评审和实地考察后 ,国家体育总局已正式下文 ,确定我院为首批重点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我院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从无到有、从稚嫩到逐渐成熟、从创业到壮大的发展历程 ,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和学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与关怀 ,得益于改革开放和中国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是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和广大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我院学报常设“体育社会科学”栏目 ,重点研究基地的确定 ,将更好地为我院学报体育社会…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以旨在加强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学者之间的联系,推动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将“人文奥运”理念的内涵研究引向深入,中国“人文体育”高级论坛,将于2005年5月下旬在深圳市举行。为了提高本次论坛的水平、多方位展示中国学者在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学术底蕴,论坛将采用专家主讲与学者研讨的形式进行。主讲专家将以“北京奥运会与人文奥运”、“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文奥运”以及“中国体育发展战略与人文奥运”为演讲主题。本次论坛同时诚邀各界有志于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与会,凡有意与会者,欢迎提供相关论文研讨…  相似文献   

3.
经过国家体育总局专家评估组到我院严格检查评估 ,国家体育总局批准 ,2 0 0 1年末 ,我院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命名”表明了我院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处于全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先进行列 ,标志着我院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命名”是国家体育总局对我院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坚持“体育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基本研究方向和“为体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体育决策服务、为发展体育社会科学事业服务”的科研宗旨的肯定 ;“命名”是国家体育总局对我院多年为我国体育…  相似文献   

4.
针对体育社会科学在科学主义参照下而被过度科学化“改造”和规范的现状和倾向,研究主要探寻体育社会科学的内在规定性,进一步形成、修正和加强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结论为:假设—验证并非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必要程式,验证的缺失应作为体育社会科学质性研究的特征;价值判断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无法回避,针对当前研究中工具—技术理性的盛行,应主动引入价值思考和规范.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体育社会科学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体育社会科学迅速发展。研究队伍稳步发展;研究成果数量增加,质量提高;建立体育管理学、群众体育学、竞技体育学、体育经济学等20多个学科。体育社会科学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研究条件有待改善等。需要加强体育社会科学的规划与管理,完善体育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等。  相似文献   

6.
加快体育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在分析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自然"状态的基础上,探索和研究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与转化机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促使体育社会科学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充分体育社会科学在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体育社会科学成果评价范式,包括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3项原则,评价内容及具体评价方式.提出体育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机制为推广机制、市场机制、激励机制、人才机制.  相似文献   

7.
熊文 《体育科研》2016,(1):46-51
从体育社会科学的3个元问题展开讨论,即体育社会科学存在身份不明、地位缺失和品格同化的三重危机。认为:(1)体育社会科学,尤其是其中体育人文科学的“科学”身份还未被认可。其纳入科学范畴可从多个方面因素予以考察,并统一于体育社会科学作为社会科学的分支等方面;(2)当前,体育社会科学的有关语境(对体育、体育科学的界定,体育科学性质及分类)未能反映、揭示或包容体育社会科学及其属性,其很大程度上不能与体育社会科学兼容;(3)体育社会科学内含的价值分析、宏观-抽象学说、经验定性研究、效度和信度问题使得其思维模式、研究范式与体育自然-人体科学存在相异,“规律”的诉求对体育社会科学不具有普适性,而应体现学科、研究差异,且与价值考量保持合理张力。  相似文献   

8.
国家体育总局体政字〔2 0 0 1〕1号根据《2 0 0 1~ 2 0 1 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和“科技兴体”战略对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要求 ,为进一步推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在“十五”期间的健康发展和全面繁荣 ,更好地为实现新世纪体育发展目标服务 ,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制定了《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要点》。现将《规划要点》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 ,组织开展好“十五”期间的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二○○一年一月十五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要点( 2 0 0 1— 2 0 0 5)根据《2 0 0 1~ 2 0 1…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体育科研比较偏重体育自然科学。为了与国际上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接轨,我国应扩大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领域。因为体育社会学是一个兼有理论和实际双重意义的体育社会科学分支学科,与其它体育社会科学相比,它普遍受广大体育工作者接受和认可。建议加强体育社会学学科(专业)课程的建设,以提高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10.
对体育社会科学上位和母体概念以及体育社会科学自身发展的历史进行考察,认为考察体育社会科学的必要背景为体育科学的“二分”或“三分”,不同分类下,体育社会科学分别指向广义和狭义的方面;在体育社会科学(狭义)与体育人文科学的分化和统一中把握体育社会科学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和考察体育社会科学应在体育社会科学(狭义)与体育人文科学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在一定时期下指向体育社会科学,但其正在逐渐淡化;体育学和体育理论均有多种取义,在一定语境下与体育社会科学具有兼容;普遍意义下,体育人文社会(科)学也与体育社会科学具有同指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立项15年流变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访谈、数理统计以及计量分析等法,对15年来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立项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归纳和总结.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立项的总体情况、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3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项目在搭建高级别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平台、拓宽研究视野、关注解决体育运动中的热点问题以及培养后备研究队伍4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存在着基础研究薄弱、重复立项比较突出、结题拖延现象较为严重以及成果应用不足等问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项目在评审中应杜绝重复立项,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研究过程管理,使项目能够按期结题,及时将研究成果推向社会.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比较研究等方法,从培养目标、研究方向、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学位论以及培养方式等方面,对我国25所高校的体育人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找出其共性和差异,为新时期深化体育人社会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归纳等研究方法,对1997-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学研究课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年来,课题研究在激发研究热潮、服务体育实践、熔炼研究队伍等方面取得一些重要成就,但也存在基础研究薄弱、成果应用欠缺、课题结项拖期等一些明显不足。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十一五”期间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point out one way of integrating the supposedly incommensurate disciplines investigated in sports science. General, common principles can be found among apparently unrelated disciplines when the focus is put on the dynamics of sports-related phenomena. Dynamical systems approaches that have recently changed research in biological and social sciences among others, offer key concepts to create a common pluricontextual language in sport science. This common language, far from being homogenising, offers key synthesis between diverse fields, respecting and enabling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pluralism. It forms a softly integrated sports science characterised by a basic dynamic explanatory backbone as well as context-dependent theoretical flexibility. After defining the dynamic integration in living systems, unable to be captured by structural static approaches, we show the commonalities between the diversity of processes existing on different levels and time scales in biological and social entities. We justify our interpretation by drawing on some recent scientific contributions that use the same general principles and concepts, and diverse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f data analysis, to study different types of phenomena in diverse disciplines. We show how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dynamic framework in sport science has started to blur the boundaries between physiology, biomechanics, psychology, phenomenology and sociology. The advantages and difficulties of sport science integration and its consequences in research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谭长青  彭杰 《湖北体育科技》2002,21(1):14-15,18
优秀运动员的培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最终目的是使运动员尽可能早地达到竞技能力高峰期 ,并尽可能长地维持这个高峰期 ,创造出更多的优异的运动成绩。作为竞技体育主体的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文章选择人文社会学视角为切入点 ,通过体操运动员李东华的个案分析 ,来研究其对运动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取向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颜军 《体育科学》2001,21(3):81-84
体育心理学是兼具体育教育与心理科学两种特征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其学科建设不是单纯地从心理学实践中按照严格的逻辑发展产生的,而是满足体育教育的客观需要的结果。未来的体育心理学将会对我国体育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努力实现体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整体化、研究成果的融合化、研究思路的本土化、研究效价的应用化和研究方法的实证化是我国体育心理学发展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7.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ere has bee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and scope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nto doping in sport. However, despite this apparent progress, the field remains a disparate body of work and lacks both direction and leadership. Whilst sport management is a discipline that is well suited to provide such leadership, scholarly research into this controversial topic has not been published widely in sport management journals. This special issue redresses this gap by bringing together a range of scholarly articles that represent a variety of perspectives by authors from North America, Europe and Australia. The issues and challenges covered are varied, but each paper brings a common theme: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doping in sport. The six papers in this Special Issue of Sport Management Review are a significant addition to the slowly growing body of sport management scholarly work on doping in sport. It is hoped that future research will be prompted with this Special Issue and the discipline of sport management will recognize and respond to the challenges presented by doping.  相似文献   

18.
体育运动的生命和意识属性决定了运动科学研究不能脱离整体水平,而生命科学的核心研究范式“还原论”把运动科学引入分子水平之后,缺乏充分明确的逻辑路径返回整体水平。运动科学分子水平的研究成果不可能实现人们对体育运动生命和意识属性的深刻把握。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ncerns the use of sport as an asset of knowledge in academia. The background to this is sport’s neglected role and isolation in academia, save for in sundry sports sciences. By mapping the academic use of philosopher Michel Serres’ sport metaphors, a new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 and science is explored. A mixed-methods approach was chosen to review the literature using Serres’ concept of the ‘quasi-object’.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concept appeals to a wide array of disciplines within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humanities.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there exists a parallel sport science in academia that flies under the radar of regular sport disciplines, a sort of ‘sport AS humanities’. This proposed ‘sportive science’ focuses on other aspects of sport than its already existing sport study counterparts. Thus, sport qua science acknowledges its topic as an asset of knowledge, not as a mirror of socie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