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伯牙绝弦》是小学六年级教材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也是“知音”一词的出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于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不多.由此确定“读为主线.以问促读.读中感悟”的教与学的方法。主要教学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以"读"攻"读"的诵读见义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独特优势,即教学实践中进行自读、范读、竞读、译读、悟读、背读六个梯度的文言文朗读训练,以发挥诵读见义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反复阅读,增强语感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课文是文言文教学重点之一。“读”要循序渐进,读通,读懂,读好。为达到这一目的,在“读”上多用些时间是值得的。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占有相当的分量。因此,怎样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达到有效教学,很值得探讨。下面笔者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体会,谈谈文言文的有效教学。一、熟读成诵,其义自见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轼也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由此可见,诵读对领会文章的旨意有很大的帮助。传统学习古文的方法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教师凡是能熟读成诵的课文,  相似文献   

5.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反复朗读才能领会文章的主旨。而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读来更能读出抑扬顿挫的韵味。从学生实际来看,初中生初学文言文,没有文言语感,也没有停顿断句常识。所以,笔者认为,要教好文言文,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读”摆在首位,在教学中要突出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6.
桑伟丽 《语文天地》2012,(10):48-49
一直以来,文言文课堂鲜有亮点,怎样才能摆脱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桎梏,摆脱对文言文教学的各种束缚,值得探讨。一、以读促教是关键读是感知的前提,是深入解读的条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很有道理。对文言文而言,假若离开了读,语不顺、意难明,想  相似文献   

7.
范晓燕 《学语文》2013,(1):59-60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这些真知灼见,都强调了语文课堂上"读"的重要性。新一轮课程改革,给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冲击,文言文教学更是首当其冲。现在,语文老师普遍反对用逐字逐句串讲的方式进行文言教学,但是,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如何让文言课堂灵动丰盈,如何让文言文真正担负起文化传承、培育人格的使命,依然是我们广大语文老师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的教学是一个老话题。多年来 ,教师们在文言文教学上下了大的功夫 ,但收效不明显 ,究其原因 ,是没有处理好诵读与理解、讲解与自学、文字与内容、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笔者以为引起对这几方面的重视对于目前文言文教学的改进很有必要。一、诵读与理解并重对于文言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和大纲明确提出“诵读”法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许多教师强调多读多背 ,过分重视诵读而忽视对文言文字词句及整体内容的理解。学生无形中受到了消极影响 ,花大量时间去读和背 ,却不愿意去理解学习 ,揣摩内容 ,甚至连课文注释也懒得看。殊不知 ,正是…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可以围绕一个“读”字来展开,通过“读通”“读懂”“读熟”这三个“读”,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质量。一、读通——指导朗读。扫清朗读障碍文言文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学生无法运用现代的语言思维和语言习惯来阅读文言文。学生刚接触一篇新的文言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扫清朗读障碍,要求学生把文章“读通”,弄清生僻字,把字词的读音读准,读出感情,并且知道在哪里该停顿、哪里不该停顿。  相似文献   

10.
雷结能 《江西教育》2003,(24):27-27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古人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之句,确是经验之谈,而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更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在文言文教学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读课文,具体来讲,扣紧了以下几个关键环节:自由诵读,整体感受每当开始上一篇新文言文时,我总是要求学生先读三遍课文。第一遍,慢读,对照注释读通文句并存疑;第二遍,中速,读顺文句,把握基本内容;第三遍,快读,连贯绵延,一气呵成,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老师范读,示范引路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要发挥老…  相似文献   

11.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释义指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言文释义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注释的难点和重点,它与文言文教学的效果密切相关。该文以2000年秋季发行的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为对象,对其文言文释义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概括义与具体义、词汇义与语法义、词义范围的支离扩大与缩小、通假字与古今字、释义过浅等五个方面做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文言文是语文的渊源,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源泉。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笔者觉得文言文学习的经验就是大量的诵读。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谈谈诵读在文言文学习中的作用。一、学会诵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有利于掌握文言文中的生字词文言文中生字词比较多,还有许多生僻字和通假字,学生在学习时容易混淆。这也一直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文章来进行字词教学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把文言词的字音读出来,能够加深印象,这样所取得的效果远远比教师在黑板上标注  相似文献   

13.
王晓芳 《甘肃教育》2014,(13):102-102
正文言文教学从以前的只读不讲,到以后的重讲轻读,再回到现在的所谓返璞归真,我认为都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只读不讲的做法有少慢差费的嫌疑,而重讲轻读又有填鸭式教学的嫌疑,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该读讲结合,译悟并举。这样既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又能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一、读——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培养语言感知、直觉、积累、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诵读指导,不但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而且对文言文、白话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知识的积累都有很大帮助。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说的都是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许育红 《考试周刊》2009,(13):62-62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在课堂上,教师常常包办一切,教师的阅读代替了学生的『剌读,学生缺少自己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情感不能与作者直接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对文言文产生厌倦情绪,更谈不上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我国传统教学是重视诵读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说的都是诵读的功效。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学好语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尤其是在文言文教学中,朗读是必不可少的。朱熹说:“凡读书……须要字字读得响亮,……只是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可见一斑。课堂上通过朗读能让学生读出语境,读出情境,把文章的内容尽快注入脑中。既加快对课文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对朗读都花不少的时间,反复地读,多种形式地读,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证明,这是非常有效的。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农村初中学生文言基础较差,学生及学校有关文言文图书资料较少,课时较紧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课本中有大量的文言文供学生学习,但学生普遍反映枯燥,那么,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中,如何能化枯燥为有趣,变苦学为乐学,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笔者认为在教学法中应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一、学与好,好与乐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师生有层次的阅读,要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美,进而喜欢上这篇文章。文言文教学注重感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满感情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作为我国经典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语文学习中越发重要。随着文言文进入小学课堂,教师若不能准确把握学情,在小学的课堂冠以传统初高中的教学方法和超过学生水平的内容,让学生不能踮踮脚摘到果子,他们就会丧失学习兴趣,对文言文会产生畏惧心理,如何让小学生产生兴趣,就应该探求文言文最本初的状态——读,正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文以王崧舟老师的《天籁》为例,寻求文言文教学的本源。  相似文献   

19.
高中阶段,文言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教师要使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种能力当然不是只指学生会读课文,会做练习而已,而是说,学生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应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和迁移能力,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义。所谓“能够阅读”,包含了读通文面和理解文意两方面。这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同时也在每年的高考中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之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但由于文言文距离我们久远,且其语言形式及其遣词造句与现代文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文言文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起来困难较大,觉得枯燥无味,兴致不高。如何更好地传承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每位语文教师肩负的重任。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稳步、有效地走好以下五步:一、诵读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文言文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