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为“课本片断表演”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和崭新的舞台。课本片断表演生动形象地将无滋无味的课变成了“吸铁石”;促进学生对中词语的理解,起到水到渠成的“催化作用”;将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联想能力”的呼声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2.
朱小燕 《中学教育》2006,(11):21-21
我在师徒结队,帮助教师设计课堂教案时,遇到了这样的尴尬:为了体现新课程新理念,我提出在教案中安排一些诸如“奖励学生小红花”、“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让学生在课上采访听课老师”的环节,但却遭到教师的反对和怀疑,担心这样会有表演作秀之嫌。对此。我不禁陷入深深的困惑:教师的疑虑不无道理,应当承认,当前课堂,尤其是公开课表演作秀的现象的确存在,令人反感。但老师们在课堂上稍有异举就被斥之为表演作秀,不免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何为表演?  相似文献   

3.
艺术院校表演类专业台词课“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理念下表演类专业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德艺双馨”要求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还是“传情达意”目标下台词课课程任务完成的需要,对培养德艺双馨的表演专业人才起着重要作用。“课程思政”在艺术院校表演类专业台词课中的实施,可以从建设合格师资队伍,明确教学目标与效果,精选教学内容与方法,用心做好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理念下,作为创设情境的方法小品表演被广泛地运用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让学生适当地表演小品,引导他们通过听、看、做等方式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对所学知识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正如一句美国格言所说:“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相似文献   

5.
“即兴演奏”是一项特殊的音乐技巧,是创造与表演、灵感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在现代音乐教育中,“即兴创作与表演”作为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手段,被成功地运用于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实践中。我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将“即兴创造”列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高师音乐教育应将“即兴创作与表演”纳入其课程体系中,并承担起“即兴创作与表演”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的推广,新理念的普及,我们的语文教学在不断地变革着,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之而涌现出的许多体现改革成果的“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从这些课呈现的方式来看,无论从教材的钻研、教案的设计、教法的选择还是教学氛围的营造等都深入细致,孜孜以求,力争为学生和教师奉献一顿美味的教学大餐。而伴随着下课的铃声,教师恰到好处地说着“谢谢大家”,成为令人称道的演出,成了首选的“完美”风景。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成了“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变成了“无懈可击”的表演;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讲究“精雕细刻”的形式;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成了各种“模式”或生搬硬套或惟妙惟肖的翻版。  相似文献   

7.
尹霞  文刚 《四川教育》2010,(2):86-87
名师的开发式表演课可不可学?这是我们在观摩名师的课中.一边大声喝彩,一边从心底滋生的困惑。来吧。亲爱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坐到台下,聆听“开发式表演课应该休矣”和“就是表演课也需要”两方的精彩辩论。“听”完后。我们对“表演课”价值的认识.则会更加明晰。  相似文献   

8.
音乐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红帽》一课是歌表演。歌曲《小红帽》教唱完毕,准备进行下一项歌表演。正在这时候,我发现许小权同学正趴在那儿画什么。我走过去夺过画纸,想训他一顿。可是,当看到他那充满灵气的画———把小红帽挎着篮子走路的形象画得惟妙惟肖时,我突然改变了想法: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长和兴趣,何不因势利导,让他在音乐课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将画融合到音乐中?于是,我拿起他的画向大家展示:“许小权同学画的小红帽好不好?”同学们说:“好。”我接着说:“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地表现歌曲。可以编…  相似文献   

9.
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是独创性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开放性教学,主要促进师生双边交换,以及生生交换,让学生在多种头脑和看法的碰撞下,触发头脑火花,孕育发生学习的最大兴趣。同时,勇于评价他人与自己,敢于发表差异的看法,生长独立自主的本性和创新本事。《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顺应新课改,我们开创出一种与其相适应的教学形式表演展示课。这种表演课是在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下而产生的,它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巧于安排、科学调控,以多样的教学形式突破了以往教学中的难点,大大地改变了原有的弊端。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论述了“角色表演”在大型班英语口语课的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在大型班英语口语课中“角色表演”应用的方法和形式。  相似文献   

11.
大诗人、哲学家尼采说:“有人的地方就有表演。”表演是一项能调动表演者各方面能力的活动,而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在语文窦践活动中融入表演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作文城“人物活动室”要进行“作文人物模特表演”。将安排最有代表性的作文人物同小作者见面亮相,有不少小作者也被邀请来到这里,与“作文人物模特”见面,学习表达方法。出台亮相的作文人物,是个叫“亮亮”的,性格特点爱打乒乓球。作文老师要求大家看了“作文人物模特”亮相之  相似文献   

13.
旋木鸟见啄木鸟受到人类的爱戴和尊敬,非常忌妒,于是就到众鸟面前吹嘘说:“啄木鸟有什么了不起?我的本领比他还高哩!”“旋木先生!既然如此,那么您就当着大伙的面表演一下吧,也好让我们开开眼界。”快嘴快舌的小山雀说。“表演就表演!”说完,旋木鸟沿着树干从左至右转了一个圈,随后从右面又转了回来,接着又从树干的中部很快地移到树干的顶端,然后又倒退着移到树干的下部。“怎么样?我该不是吹牛吧?啄木鸟只能在树干上面的一方移动,我可是能沿着树干的任何方向移动哩!”旋木鸟得意地说道。“旋木先生,你说的一点儿不假。那么,你再给大家表演…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展示课上,教师执教《狐狸与乌鸦》,时过半,师发问:同学们,我们来表演一下好不好?大家异口同声说好。两个同学早已来到讲台前,一位不待教师说便“自觉”戴上狐狸的头饰,另一位当然选择了乌鸦。老师早已放好一把椅子,扮演乌鸦的同学一下跃上去站在椅子上,顺手把一块纸作的“肉”叼在嘴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的今天,“说课”、“唱课”、“讨论课”、“辩论课”、“表演课”、“多媒体教学”等等课堂形式异彩纷呈。于是课堂上多了“欢歌笑语”,有了掌声喝彩.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调动了学习情趣,实践了寓教于乐,很值得肯定。但是,若教师只借“标”新务虚.不仅走向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反面.而且与新课标之“实”相左,  相似文献   

16.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教学做合一”,他说 :“做是学的中心 ,也是教的中心。”在语文教学中 ,如果把表演带入课堂 ,一改学生被动阅读的地位 ,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动手 ,主动参与阅读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有利于展示学生自己的才华。那么如何根据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 ,以及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故事性强的文章 ,来恰当地运用表演 ,让表演走进课堂 ,深入课堂呢 ?一、表演导入 激发情趣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好奇心驱使他们进行深入的学习、求知。为了使课…  相似文献   

17.
为了激发差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应该根据他们的“三好”——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让部分差生加入数学兴趣小组活动,当然,必须是差生本人自愿参加。在活动中并有意识地让数学差生“登台表演”。如有一次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时,李老师为了让一个因家务拖累造成成绩差的学生能够成功地“登台表演”,就根据系统理论知识和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设计了“从做菜煮饭谈起”这样一节趣味数学课。  相似文献   

18.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和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相遇了。他握着我的手说:“老同学,这些年来,你名声大震,我是特意来看你表演的!”我觉得他把“上课”说成是“表演”,心理很不舒服。“公开课”不仅仅是将教师的教学风格展示给别人看,更重要的是给大家提供一个课堂教学研究的范例,探讨科学的教学方法。可是,老同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呢?这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汪霞 《学周刊C版》2014,(3):107-107
语文教育要求教师利用学生活泼的个性创设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氛围。为此,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能够在语文课堂中体现主观能动性的课堂表演。课堂表演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能够充分“秀”出自己的风采。表演是孩子的天性,把表演引进课堂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营造出愉悦的学习氛围,并能让他们在演中获得真知。  相似文献   

20.
岁末年初,不少学校都给老师开了“公开课”,让老师有机会总结一学期教学,汇报成长心得。可有些公开课过于追求“新、奇、特”,有的老师还提前和学生打招呼“配合互动”,公开课成了“表演课”。一节语文课上,教学内容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