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土楼作为当地人从古至今居住的建筑,其建筑结构蕴含了无数当地匠人的智慧,福建土楼的建筑结构、建筑功能、装饰特色释译了福建土楼具有天地人和谐相融、家庭团结和睦、崇文重教的文化内涵。社会快速发展下,福建土楼的文化基础和民居基础发生变化,导致福建土楼的保护和传承出现新问题。保护福建土楼要有新思维和新策略。应当重新认识土楼的现代价值,完善土楼修缮,重塑土楼生态环境,加强土楼作为民居的现代化改造,优化旅游土楼,多位一体促进土楼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2.
对现代农村建设中建筑民居现状与原因分析,分析强势文化对农村文化的深刻影响,指出传统建筑民居具有不可低估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提出传统建筑民居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重庆中山镇龙塘村传统山地民居具有典型的巴蜀文化因素,同时又受到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其民居建筑与环境、文化、艺术、生态等要素相辅相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在新时代改善民居环境的要求下,龙塘村传统民居又面临着开发与保护的问题,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才能完成对当地传统民居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地调研及入户访问,收集相关资料并参考其他历史街区的保护模式,分析涵西街道红砖厝建筑在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阻碍,探讨保护其传统民居建筑群体的发展策略和可行措施,建议结合旅游开发,完善多方参与红砖厝建筑的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5.
以泉州安溪李光地故居为例,在分析其旅游开发可行条件、保护与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旅游开发提出几点构想:建立李光地故居旅游开发协调机制;深入挖掘李光地故居文化内涵;形成李光地故居旅游产品体系;构建李光地故居联合开发模式。以期为泉州乃至海西的旅游产业服务,同时也为其他地方传统民居的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中国传统民居的可继承性,从土地的节约与集约利用、民居形态更新、人居环境建设、乡村旅游开发等方面探讨了在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民居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指出应探索多模式的保护与发展道路,实行动态保护和有序开发。  相似文献   

7.
为合理运用生态技术对传统建筑进行保护和更新提供依据,也为当代地域性生态建筑的创作提供帮助,以生态建筑的视角,从保护自然大环境、创造舒适小环境、对资源的少费多用和防灾减灾4方面,对福州传统民居进行解析,探究其中有价值的生态适应性策略和技术,揭示我国传统民居的生态适应性根源。  相似文献   

8.
2013年伊始,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雾霾天气,PM直逼最大值;西北地区沙尘暴和极端气候持续不断;云南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又出现严重的干旱。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还有这样一个地方天空湛蓝、绿树成荫、稻米飘香、泉水叮咚,这就是生态绿色家园——哈尼村落。本文将以田野调查为拮据,揭开哈尼族传统村落生态文明的神奇面纱。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传统民居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但目前还处在浅层开发阶段。未来民居旅游的发展应该在丰富产品类型、培育品牌、设计体验性的旅游活动、开发家庭旅馆等方面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结合昆明老城区传统民居特色元素的提取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实例,找出其中的问题与不足,对不同元素进行具体的设计,从中发掘民居元素的应用价值,总结了民居特色元素在园林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江南传统民居装饰图案取材丰富多彩,应用在民居中各个部分,有窗格、门格、木雕、砖雕、铺路等的装饰图案,体现了地域性、民族性、人文等。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文化形成也是装饰图案形成的过程,因此建筑装饰图案研究价值高。  相似文献   

12.
葬俗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金平县哈尼族罗毕罗美支系以莫批为首创建并沿袭的一套完整的葬俗礼仪。田野调查发现,罗毕罗美支系现行传统丧俗存在着"殡期长、屠豚祭祀、多把亨、克玛学"等束缚民族发展的问题,倡议罗毕罗美支系丧葬以"厚养薄葬、简化仪式、实施生态安葬"等方面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13.
金平县马鞍底乡自然环境优美,人文资源荟萃,更因蝴蝶种类繁多而出名。由于基础设施、交通等因素制约,因此具有哈尼族守护的"中国红河蝴蝶谷"的美誉,至今仍然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贫困乡镇。如何充分发掘当地旅游资源的价值,积极规划和推进"中国·红河蝴蝶谷"旅游品牌建设,这对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改善百姓生活,实现当地综合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拉祜族建筑文化是拉祜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迁是当代拉祜族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是文化解构与重构的结果。通过把握拉祜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变迁规律,用文化解构与重构的方法来分析,并以此来促进对当代拉祜族经济社会发展和传统文化变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首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剖析,然后结合课程标准和高考试题对传统文化中四合院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最后提出了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兰州传统民居的传承和保护”为例,探究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以兰州传统民居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如何改善为学习线索,基于兰州传统民居的情况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资料整理、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方法,探究影响兰州传统民居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并提出兰州传统民居的传承和保护措施。这样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融合地理、物理、历史、语文、劳动、艺术等学科知识,突出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文中关于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整体视角下的教学背景分析、多元一体的学习目标设定、目标导向的驱动性任务设置、分层次推进学习活动、可视化的学习评价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民居旅游审美意蕴探微——以湖南张谷英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传统民居,无论从建筑设计、雕刻工艺,还是从周围环境、地理风水来看都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美学意蕴,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古代居民生活方式的活化石,更是现代旅游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8.
土掌房是彝族的主要民居建筑,也是城子村彝族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建筑,在城子村彝族人的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土掌房是彝族人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是一份厚重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角度来研究土掌房的现代保护价值,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开展传统村落和古民居保护有利于发掘历史和留住乡貌.采用田野考察法对梅县区3个古村落民居的保护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民居整体结构能基本满足安全使用要求,但每座民居均存在不同类型的破损点;大门的结构稳定性保护较好,装饰构件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且修复困难.磨损、虫蛀、腐朽是楼地面破坏的主要形式;加强日常检查,做好房屋周边排水和防潮防湿,减少外物堆放时的磕碰和磨损,有助于古村落民居安全和保护.  相似文献   

20.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营建土建筑在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地区非常普遍,至今还有大量的土建筑遗址得以较好保存,并且成为探寻这些地区历史变迁不可多得的实物遗存。这些土建筑的建造工艺,可以指导今天在这些地区的建筑设计。本文以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保护研究和文物本体保护工程实践为基础,阐述了土建筑遗址保护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