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巧群 《教师》2013,(18):111-111
幼儿的成长过程,是不断地自我实践探索,即幼儿在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并不等于幼儿的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自然成熟、自我发展起来的,因为认知能力发展的根本是经验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关键在于如何把这些感性经验条理化、概括化,组织和提升为科学的经验。在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组织中,教师应注重幼儿的探索操作,  相似文献   

2.
陈洁玲 《中国教师》2013,(16):27-29
科学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它是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现象、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的系统理论和知识,它是分析、研究事物的过程。在对科学探索的过程中,在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探索者通过研究、推理和实践,逐步形成了推动科学进步的价值观和心理取向,这就是科学精神。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具备科学精神,才能产生探索科学的意愿,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探究科学的能力是摆在教师面前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王峰 《中学物理》2020,(2):48-50
物理知识是物理核心素养形成的载体,物理核心素养是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科学思维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前人认知科学的过程就是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学习科学的心理顺序与前人探索科学的历史顺序基本一致。教师应从知识的始点出发,按照知识形成的顺序设计教学,在建构知识过程中通过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模型建构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设计动手操作的情境和过程成为最主要的任务,把课本中现成的知识转变为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探索的对象。同时,要尽其所能给学生提供探索新知的实践机会,设置"动"景,使静态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比较、交流、评价等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幼儿科学教育属于科学启蒙教育,而学习科学的过程应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在科学实践中有效培养幼儿探索能力尤为重要。同时,科学探索活动和现实生活深度联系,教师要在合理化链接生活基础上优化创新科学教学,在理论与实践融合中高效培养各层次幼儿科学探索能力素养,塑造良好科学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6.
王岩 《职业技术》2004,(11):51-51
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学科,一直以直观、形象生动而引人入性,它以科学的知识、严谨的态度、生动的事实激励着学生们去思考、探索、研究、总结.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脑的过程中,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科学态度,增强创造、创新的意识,培养科学探索能力.  相似文献   

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学生对问题和疑点的困惑产生强烈求解的愿望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灵感,激励学生去探索和研究,才能使学生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同时,质疑问难是学生能力的体现,又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这种能力、方法、习惯的形成有赖于教师有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小学科学是一门旨在培养小学生探索能力和自主探究意识的学科,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得到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而兴趣的培养又是吸引学生关注科学学科的重要因素,若没有学习兴趣,孩子们将对科学失去兴趣,逐渐溜号、不听课,失去学习新技能的机会。因此,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逐渐形成对科学知识的关注和兴趣。  相似文献   

9.
李孝昂 《科学教育》2007,13(2):15-16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英文缩写。STS教育是近些年来世界各国理科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及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而实施的科学教育。STS教育是科学、技术、社会相关和兼容的教育,教学内容的出发点不是科学本身而是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关系,这就要求科学教师不断探索适合STS教育的教学方法。1问题探究法问题探究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在科学探究教学中学生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或模拟科学家的探索过程),既可以使学生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又可以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艰辛与曲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认识到科学探索并不神秘,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终身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1.
科学精神是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其基本内涵是实事求是,本质是创新。科学精神的基本特征是自由探索、怀疑批判、大胆创新和严谨求实。科学精神的培植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在全体人民中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学习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2.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重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自由探究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科学的探索情感,积累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掌握易于操作的探索方法,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3.
在早期的幼儿科学教育中,由于受经济条件、教育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多注重于向学生传递科学知识的概念和具体的结果。而在知识的具体形成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探索技能和  相似文献   

14.
"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性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养成自主探索、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造能力,增长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5.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依赖于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只有经历观察、发现问题、实验探索或验证的过程才能慢慢形成科学素养,所以科学实验仪器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中意义重大,是实现学生科学启蒙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6.
科学探究是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所进行的用来获取科学知识与技能,领悟科学思想与精神,学习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所用的方法和提高探索自然能力的各种活动。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突出重视知识的探究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科学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科学是基础学科启蒙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科技的发展,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科学课程的教学应该进行创新设计,在探索中实现学生的发展。教师可通过精选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升级活动评价、拓展活动空间等策略,实现科学教学活动的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18.
李永国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7):30-31,3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对科学世界观的初步探索。在这部天才思想闪烁的著作中,马克思通过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对市民社会的初步解剖,形成了在探索科学世界观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异化劳动理论,为进一步制定科学世界观打开了大门。  相似文献   

19.
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重点是培养观察力、探索心以及对现象的思考。而在这些内容并非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形成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从小学教育中开始抓起。因此,本文就小学科学教学当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式展开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愿望。”幼儿在科学活动中不仅能获取广泛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科学活动中能增强幼儿对事物的探索精神,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为幼儿成功感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