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生物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传统生物学教学观念的反思1.把知识当成定论教给学生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真理既具有绝对性,也具有相对性。然而在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中,大多数生物学教师却把课本知识当成了定论,看成是无需检验,只需理解和记忆的“绝对真理”,课本简直就是至高无上、毋庸置疑的圣经,好像只要理解了,记住了课本知识,就可以套用它去应付灵活多变的实际问题。然而,生物学界的复杂性、多样性、动态性,不可能套用一两个概念原理就能分析透彻,只有真正地用活知识,才能给人以力量。教师不能用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权威来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  相似文献   

2.
周长梅 《教学与管理》2006,(12):106-108
一、对传统生物学教学观念的反思 1.把知识当成定论教给学生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真理既具有绝对性,也具有相对性。然而在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中,大多数生物学教师却把课本知识当成了定论,看成是无需检验,只需理解和记忆的“绝对真理”,课本简直就是至高无上、毋庸置疑的圣经,好像只要理解了,记住了课本知识,就可以套用它去应付灵活多变的实际问题。然而,生物学界的复杂性、多样性、动态性,不可能套用一两个概念原理就能分析透彻,只有真正地用活知识,才能给人以力量。教师不能用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权威来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另外,生物学知识在多数情况下的应用并不是简单地套用,具体情境总有其特殊性,所以学习生物学方面的知识绝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不断深化,把握它在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变化,使学习走向“思维中的具体”。  相似文献   

3.
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性教学观——兼论现代教育技术的使命   总被引:90,自引:0,他引:90  
传统教学观念把知识看成是定论 ,把学习看成是知识从外到内的输入 ,同时低估了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知识经验及其差异性 ,并在教学中表现出了过于简单化的倾向。这些教学观念上的偏差导致了许多消极的后果。建构主义学习观体现了三个重心转移 ,强调学习的建构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对于革新传统教学观念、实现主动、有效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爱国 《考试周刊》2011,(12):69-70
聋校语文社会化教学是指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社会活动场景为背景,把语文教学与社会活动紧密联系,建立具有教育性、实践性、创造性的聋生主体活动,引导聋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究、创新,从而获得语文知识和社会知识,提高其全面素质的一种教学形式。传统的聋校语文教学,多数以教材为重点,只重视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完成课本的训练任务。  相似文献   

5.
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依据。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 ,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转变观念。其中急需转变的观念之一 ,是知识观的转变 :一方面 ,必须从“课本知识”向“生活知识”拓展 ;另一方面 ,必须从“内容知识”向“方法知识”的重心移动。一、从“课本知识”向“生活知识”拓展长期以来 ,我们把“课本知识”作为唯一的学习资源 ,从而造成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任务。使学生的学习游离于生活世界之外 ,学生作为弱势群体被迫顺从学科专家的权威 ,变成了消极接受课本知识的…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的物理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与课堂教学目标相违背的理念,比如,把知识当成定论,当成了死的教条;把学习简单地看成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输入过程;低估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轻视了学习者心理世界的差异性;教学中过于简单化的倾向,出现能力知识化倾向;追求学生掌握知识的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多年以来形成了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受到抑制。循规蹈矩、模仿被动地接受音乐知识的学习习惯,遏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把学生当成  相似文献   

8.
教师必须对数学课本作自主使用。不要把数学课本捧为“圣经”,当成数学教学之第一;不要把课本孤立在数学学科的范围内,而要注意与其它学科的融合;不要把课本中的知识局限于专家的思维呈现给学生,而要重视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动性。  相似文献   

9.
传统课堂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教学变成了教书,这是一种极其狭隘的教学.新课程实施后,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执行者,而是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  相似文献   

10.
传统课堂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教学变成了教书,这是一种极其狭隘的教学.新课程实施后,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执行者,而是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观念已经把学习能力、学习过程当成教育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做到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对具体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物理教学中,因为过于追求考试成绩,往往会片面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忽视了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学生也就将课本知识和教师的讲解当成了金科玉律,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怀疑,然而没有质疑也就谈不上创新。所以,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能力,让学生懂质疑、敢质疑、会质疑。  相似文献   

13.
初中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向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不佳.恐怕这是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初中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向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不佳.恐怕这是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小学四年级的自然课本与初中物理课本都介绍了“温度计”的有关知识。小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到了中学基本淡忘了。教学中需要把初中物理与小学自然中“温度计”的内容衔接起来,笔者最近几年对此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6.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似乎有一很大的误区——在具体的教学中把语法知识和课文分开来进行“个性化”教和学,包括巩固练习及了解检测之中也有此嫌。致使大部分学生感到语法知识课枯燥乏味,语法知识深奥难懂,望而生畏;认为语文课千篇一律,文章知识听而腻烦,学而生厌。久而久之,觉得语文教学无味无趣,自然语文基础学科的整体水平停滞不前。如何纠正这一偏差,攻破这一误区,从而提高语文教与学的质量呢?笔者欲从下列几个方面对此谈点看法—— 一、造成误区之源:离异。 客观之源在于教材。原初级中学语文课本把语法知识(短文)数篇分别集中编写于每册之后,前面按文体等特点安排八个单元进行文体性教学,后面  相似文献   

17.
中学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物理教学过程,不是只让学生掌握知识,而是要让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掌握探索知识的方法,培养探求知识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力。我曾将课本中,部分学生分组的验证性实验变为具有“探索性质”的实验,也就是把学生的分组实验放在教师讲解有关内容之前,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来“发现”规律获取知识。让学生作为“探索者”在“发现”知识,把学习过程变成“模拟的科研过程”,变成学生在教师和课本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哪些类型的实验可变为“探索性”实验  相似文献   

18.
不确定性知识观及其教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知识观对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有不同的影响。确定性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客观世界的真理性表达,其存在与意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具有真理性、客观性、普遍性和一元性等特征。在它的影响下,教学目的窄化成了知识的记忆,师生的主体性受到了限制,学生的创造性受到了阻滞。自19世纪以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发展证明,知识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知识观认为知识不一定是客观存在的真理性反映,其正确性是有条件的。它具有相对性、主观性、不完备性和多元性等特征。不确定性知识观为教师的教学创造、课程内容的创造和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课本中包含的许多定理、定律是人们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无数次的观察和实践分析获得的。我们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课本中获得的知识,并尽可能地把这些课本知识在实践中再认识,然后用于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我们的物理教学应该是"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如何在我们的教学中贯穿实践活动呢?通过多年的物理教学我积累了些许经验,下面和各位同仁交流,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过程性教学的基本要义,是通过再现知识的来龙去脉,引导学生亲历和感受知识发生的历程,使学生不仅占有知识形态的精神产品,而且占有镌刻于精神产品中的认识能力。为此,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建构的全程,充分揭示和暴露学生的真实思维过程。多媒体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多媒体在思路呈现、动态演示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从而有助于过程性教学理念的实施。然而,从过程性教学的视角审视目前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发现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需要我们作出深入的分析与反思,并对多媒体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审慎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