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华盛顿一所大学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很值得我们深思:是让学生“听数学”,还是“做数学”?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习惯于“先教后学,先讲后练”,是一种“重教轻学,重说轻做”的教学模式。发展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做”的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理解数学。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有这样的教育理念:“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由此可见,听过不如看过,看过不如做过。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亲自全身心参与实践并求证的学习过程留下的印象才最为深刻,老师的“干讲”“演示”与学生的“亲自做”比起来,学习效果要逊色得多。  相似文献   

3.
美国华盛顿州国立图书馆的墙壁上贴着这样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去做了,就理解了。”可见,让学生“去做”是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能促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当“做数学”进入课堂之后,课堂便成了一个快乐的大磁场,  相似文献   

4.
早在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就 提出“在做中学”的观点,无疑,“做”的优势是被动地“听”与“看”无法比拟的,I hear,I forget;I see,I remember;l do,I understand.”(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明白了!)皮亚杰也曾指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这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则。儿童的认知方式和思维特点也决定了“做”必然是他们获取知识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做中学”需要老师们做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中学”科学教育起源于美国,它是由美国科学家总结出来的教育思想和方法。1996年,法国引入这个项目,命名为LAMAP,并且由科学院院士、科学家和教育家合作,予以实施。2002年,“做中学”项目被引入中国,在部分地方展开试点。 “做中学”的理念就在于“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明白了”。这种理念旨在让所有的学前  相似文献   

6.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的墙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这里的“做过”,我认为应该就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亲身体验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老人们都想返老还童,再次享受童年的欢乐。可是,谁知道做小孩的不容易呢?自从升入六年级,我几乎就没有休息的时间。除了学习,还是学习;除了写作业,还是写作业;每天只能睡六七个小时。每天我一写完作业,妈妈就像变戏法似的又拿出一套题来让我做。我敢说,只有IQ是223的人才能把题在5小时之内全做对。命苦啊,我一星期要做10套这么难的题。我只要稍不留意,触犯了“天条”,妈妈就会对我“狂吼”一阵。我敢说,这绝对称得上“河东狮吼”。当妈妈“狂吼”完,就开始做她的拿手好菜“竹笋炒肉”。不用说,主料当然是我。因此,只要妈妈在家,我就提心吊…  相似文献   

8.
现在,高校里面研究生流行管导师叫“老板”。我曾经就这个问题问过一些研究生称导师为“老板”的看法。大多数称“老板”的研究生为理工科学生,问及为什么?答案不外乎几种:跟老板做课题,拿工资;师兄师姐都这么叫的;老板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不称导师为“老板”的主要原因有:跟导师做课题较少;  相似文献   

9.
<正>于漪老师有句名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回眸我的“一路走来”,广义说来,也算是“一辈子做老师”。初为人师时,我对“教育家精神”的了解甚少,“初心”就是“做一名不误人子弟的教师”,但教育之旅多有良师伴行,我就步入了“一辈子学做良师”之境。一、求学路上遇良师1962年,我就进了幼儿园。幼儿园办得很规范,每周安排得井井有条,每天的活动内容也一目了然。早操啦、唱歌啦、游戏啦、剪纸啦、泥工啦、体育活动啦,讲故事、学拼音、  相似文献   

10.
当妈真不易     
现在给孩子当妈妈真不容易!儿子今年小学毕业,聪明但不用功,我就逼着他做课外试题。他心里不想做,反过来逼我,每做一题必先问:“你做出来了吗?”我说:“做出来了。”他就认真思考。如果我说:“你先做,做完我看。”他就敷衍了事,一会儿对付出好几道,然后出去玩。等我发现错了,已拖到第二天了。  相似文献   

11.
次女     
王君,女,年近40,能干得很。朋友李君问她:“你怎么样样会做?”王君答:“我小时候,也是什么都不行。有一次看家里的户口本受到了刺激:姐姐的名字后面,我爸写的“大女”;我的名字后面,写的“次女”。那时,我把次女当成次品了。从此,我就想做个正品。什么事都学着做,做错了再  相似文献   

12.
懒汉     
<正>我家有个大懒(lǎn)汉。它可舒(shū)服了:它脏 (zāng)了,我帮它“洗澡”;它饿了,我给它“喂饭”;它吃 饱了,我还得清理它的残(cán)羹(gēng)剩(shèng) 饭;它病了,我还要给它“治病”呢!它每天都要“做运动”, 就连这,也是我帮它“做”的。  相似文献   

13.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一格言道出了人们获取知识途径的真谛。许多事实充分证明: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和认识吗?请你以“闻·见·做”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同样的作品     
今天,孩子们在美工区问我信封可以做什么。我告诉他们可以做纸袋偶,说着就剪了一个大概的样子给他们看,并简单说明了粘贴的方法。偏巧今天在美工区活动的幼儿大多是能力较强的女孩子,他们很快的就能自己动手了。等我从其他区巡视回来,发现他们的作品基本都是小兔子。我感到很奇怪:“你们都只会做小兔子么?”“不是,我还会做别的,但是我看到××小朋友做了,我也想做。”“所以,连小兔子的表情、耳朵的长度、蝴蝶结的位置都一样?”孩子们都笑了。我指着云天的作品说:“我今天特别喜欢云天的纸袋偶,因为他做的是熊猫,和大家的不一样,所以显得特别好看!”孩子们听了我的评价,也想让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于是有的为小兔子画裙子,有  相似文献   

15.
做一个战士     
<正>一个年轻的朋友写信问我:“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回答他:“做一个战士。”另一个朋友问我:“怎样对付生活?”我仍旧答道:“做一个战士。”《战士颂》的作者曾经写过这样的话:我激荡在这绵绵不息、滂沱四方的生命洪流中,我就应该追逐这洪流,而且追过它,自己去造更广、更深的洪流。  相似文献   

16.
机智的作家     
《好同学》2003,(11)
当作家威廉·迪安·豪厄尔斯在威尼斯做领事的时候,身材矮胖。但他像许多其他身材肥胖的人一样性情温和。有一天,一位朋友去拜访他,这位朋友又高又瘦。“豪厄尔斯,”朋友说,“如果我像你一样胖,我就去上吊。”“那么,”豪厄尔斯回答,“一旦我决定采取你的提议,我就用你做我上吊的绳子。”  相似文献   

17.
李镇西 《班主任》2014,(5):60-62
参加工作三十多年,除了读博等特殊原因,我一直都担任班主任。后来做了校长,我又成了“大班主任”。所谓“大班主任”,有两个含义:一是我把这个校长当班主任来做,学生就是我校的全体教师,当初我如何当班主任,现在就如何做校长;二是做班主任的“班主任”,即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引领并推动班主任们成长。今天这篇文字我主要说说后者。  相似文献   

18.
如意裁缝店     
森林里的松树上,贴了一张醒目的“好消息”: 你需要神奇的衣服吗?请到如意裁缝店找无所不能的猴裁缝。小白兔见了,来到如意裁缝店,对猴裁缝说:“猴伯伯,大灰狼整天追着要吃我,您给我做件‘变色衣’吧!”“好的,我这就给你做。”猴裁缝说做就做,不一会儿衣服做好了。小白兔穿上衣服跑进草丛里,衣服成了绿色;躲进花园里,衣服上开满花朵。小白兔谢过猴裁缝,蹦蹦跳跳走了。  相似文献   

19.
孩子们写克隆术,写出来的想法让我很震惊。有一个同学说,他要克隆三个“我”。用一个“我”去招架老师各种各样的作业,这样他就不怕晚上作业做不完了;用一个“我”去听老师各种各样的批评,这样他就不会难受了;用一个“我”去听妈妈念不完的魔咒,这样妈妈再絮絮叨叨干扰  相似文献   

20.
徐武力 《读写月报》2023,(11):18-19
<正>和我的学生聊天,有人对我说:“老师,我快熬不住了!”我说:“坚持,就快熬出头了!”我好似漫不经心地回答,回到办公室我才明白过来。每次妻子做饭总会做一碗高汤,并且总会说:“再熬会儿,味道就出来了!”我立马从办公室跑上楼,再一次和那个学生聊起了关于“熬得住与熬不住”的话题。“孩子,你平时见过妈妈做菜没?”我问。“当然见过!”他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