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汉书·艺文志》把《尔雅》附入《孝经》类以来,魏晋六朝隋唐目录关于《尔雅》类训诂书的归属即不尽相同。通过对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隋志》、两《唐志》等目录关于《尔雅》归类的分析,结合《七志》《七录》《群书四录》《古今书录》《四库书目》等亡佚目录线索,对《尔雅》类训诂书由经部到诂训类再到小学类的归类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尔雅》的归类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学术发展、目录著录宗旨均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尔雅》本非经书,而且于诸经之后出,何以能入经部?秦汉之际,“六经”称为“六艺”。贾谊《新书·六术》云:“诗、书、易、春秋、礼乐六者之术,谓之六术。”后来刘向刘歆父子校经传诸子诗赋亦谓“六经”为“六艺”,诸子、诗赋则入《诸子略》、《诗赋略》。《江书·艺文志》依其所说,亦谓六经为六艺,将论语、孝经、小学等旁及于六经之外,故《论语》、《孝经》、《尔雅》等均未入经部。  相似文献   

3.
颜延之《幼诰》与《纂要》都是小学类著作。史籍所称诂幼、诰幼、诘幼文、告幼童文等多种异名,当以幼诰为是。《幼诰》盖为童蒙而作,主要是音注和训释,音注有直音、反切,训释有互训、推源、义界,祖述《说文》。《纂要》的训释,用甲曰乙或甲谓之乙的格式来区分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的差别,祖述《尔雅》。在四部分类法中,《纂要》应当归入经部.小学类。  相似文献   

4.
《尔雅》作为古代“小学”中的训诂学著作,在正史目录书中并未一开始就被科学分类。从史志目录入手,基于不同时期“尔雅”类书籍归属的不同,分析其中的原因,探明“小学”归入经书的作用,寻找《尔雅》和“小学”之间的关系,从而厘清在历代艺文志三级类目中《尔雅》的分类所体现的我国“小学”发展渐趋系统化、合理化演变。这种文史相通、文献学与语言学交互的研究方法或可为我们研究小学史的学术发展、掌握目录学知识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第一章《尔雅》概述 一《尔雅》的作者和成书年代 中国古来的传统,把语言文字之学,称为“小学”。小学书大别为三类:一是文字之学,以研究《说文解字》为主;二是训诂之学,以研究《尔雅》为主;三是音韵之学,以研究《广韵》为主。这一篇只简述《尔雅》,不及其它。 《尔雅》这一部书,自晋郭璞注,宋邢昺疏之后,到清代各家的笺疏、补正、校勘等等的著作,据周祖谟先生《重印雅学考跋》(《问学集》下,689——696页,  相似文献   

6.
《尔雅·释诂》合疏词义关系之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自它出世后,历代有许多学者为它注疏。在所有注疏中,以清代郝懿行的《尔雅义疏》最为精善,影响最大。今天,我们揣摩郝氏的《尔雅·释诂》合疏,就会发现《尔雅》编纂体例上的特点和郝懿行在词义研究方面的成绩,可以利用它为古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服务。 《尔雅》训列以义相次例 古人著书讲究义例,而这种义例隐藏在全书的字里行间,需要读者去体会、发掘。我们在阅读郝疏《释诂》时,发现郝氏常常把相邻的几个训列放在一个“疏”下合疏,并把它们在意义上贯通起来。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考察,得出了《尔雅·释诂》训列有以义系联的特点的结论。 一般认为,《尔雅》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而编纂的词典。但他们所说的“以义相从,类聚群分”只是指分篇以及后十六类  相似文献   

7.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最早的史志目录,《隋书·经籍志》是继《汉书·艺文志》以后第二部重要的史志目录.《隋志》基本继承了《汉志》,但两者也存在不同之处.本文选择《汉志》“六艺略”与《隋志》“经部”为研究对象,先从著录种类的角度进行比较,发现《汉志》未收入纬书,分析其原因;再从著录体例的角度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郑堂读书记》是清代周中孚的一部目录著作,它模仿《四库全书总目》而作,不仅著录了许多与《总目》相同的书,而且收进了《总目》完成后,无法著录的乾隆至道光间的大量书籍,被称为《总目》的姊妹篇。虽然它许多方面模仿《总目》,但并非简单的翻版,如它的经部小类顺序。在《郑堂读书记》中,孝经类被置于经部之首,礼类、乐类、诗类被相次安排,这是它异于《总目》,独具之特色。  相似文献   

9.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继《四库全书总目》后最重要的提要式目录,有极重要的文献学价值。但由于该书未经笔削誊稿,所以不免有所讹误。前已有人就经部、集部部分条目作过考辨工作,现就诗文评类列举数条,订讹补阙,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尔雅》作为古汉语训诂学的集大成之作,在我国学术史上有极大研究价值。对21世纪初期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对把握《尔雅》现阶段研究重点及方向有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通过对各大语料库检索的文献进行分析,把21世纪国内《尔雅》研究分为六个方面,同时还简略概述了日本和欧美《尔雅》的研究状况,并对《尔雅》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指出了今后《尔雅》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梁任公在《二戴礼记解题》一文中,谓《尔雅》为《礼记》“百三十一篇中之一篇或数篇,而大戴曾采录之。”他的主要根据是: 一据张揖《进广雅表》所谓“‘《尔雅》篇,叔孙通撰置《礼记》。文不违古’也。”二据臧庸《尔雅古注》序中列举汉代人引《尔雅》称《礼记》之文:“如《白虎通·三纲六纪》  相似文献   

12.
《尔雅义疏》,清郝懿行撰,属《尔雅》整理作中较精善,一直为世所推重。郝书的最大优点,一是以音声为本,二是注重目验。其疏误之处,王念孙在手批《尔雅义疏》写本(即节本)。勘误按语中,肖璋在《王石用删订<尔雅义疏>声韵谬误述补》中,张永言在《论郝懿行的(尔雅义疏)》。中,郭在贻在《谈郝懿行的<尔雅义疏)》中,都曾予指出。概括起来,  相似文献   

13.
《小尔雅》是中国雅学史上一部重要的雅学著作,也是最早的广续《尔雅》之作。它对《尔雅》进行了增补,主要收录了《尔雅》漏收的先秦古语和《尔雅》以后出现的通用词语,成为对汉语训诂学、词汇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的一部雅学著作。  相似文献   

14.
自《隋书·经籍志》确立四部分类法后,官簿私录,袭用而少变更。这种状况,可以从经部类目中得到反映。后世目录分类之发展,《隋书·经籍志》经部十类基本上是被继承了的,其变化主要集中在谶纬、小学、论语、经解、礼、乐、经总类等子类,变化之因主要与某类书的数量之客观实际及目录学家的主观看法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5.
《尔雅》绝大部分内容是关于名物的训释,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尔雅》训释名物的方法,并进一步分析其名物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总结出中国古代以《尔雅》及其嫡传诸书为中心,旁及《方言》、《释名》及其各种专业书、类书等的名物研究系统。  相似文献   

16.
先秦两汉时期是训诂学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与先秦散见于典籍文献中的训释形式不同,汉代出现了较多的系统的、完整的训诂专著。成书于秦汉之际的《尔雅》作为训诂学史上的代表著作,理所当然地成为后世词书编纂的楷模,《方言》《释名》等古籍的编纂也模仿了《尔雅》的体例,但各有不同。《尔雅》《方言》的发展脉络可说是汉代乃至整个训诂学史上最具重要性的训诂内容之一。其中《释宫》《释天》《释草》中的一部分名物释义,通过把它们放在一起研究,并把古代的事物名称和现代事物的名称作一比较,可以揭示《尔雅》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训诂专书,在古典经学史和汉语史上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近代学者黄侃先生称之为“诸夏之公言”、“经典之常语”、“训诂之正义”。自汉代《尔雅》成书后,学者纷纷为之注疏,最著名的有:晋代郭璞的《尔雅注》、北宋初年邢昺的《尔雅注疏》、清代邵晋涵的《尔雅正义》和郝懿行的《尔雅义疏》。其中,郭注、郝疏等倍受称颂,独以邢昺《尔雅注疏》,所受贬斥多于褒扬。本文作者初涉训诂领域,在研读《尔雅》的过程中,从邢疏中多受启发,感到对它贬抑过甚,似有不公,特为浅析,以就教于前辈学者。  相似文献   

18.
《尔雅》与《说文》是中国传统"小学"中的两部重要典籍。《尔雅》先成,《说文》后出,《尔雅》对《说文》的成书有一定的影响。《说文》明引《尔雅》凡31处,其中15处所引《尔雅》与今本《尔雅》相同,其余则在用字、释义及语言表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文》明引《尔雅》虽然数量不多,但具有宝贵的文献价值,从中既可以窥见古本《尔雅》的内容,亦可以发现《说文》有误或《尔雅》有误。  相似文献   

19.
崔明德同志所著《汉唐和亲研究》一书,已由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地论述了汉唐和亲的背景、性质、作用、特点,探讨了汉唐和亲与丝绸之路、西域文明的关系,考证了这一时期112次和亲的时间、出嫁者身份及和亲公主所嫁对象等,比较客观地评介了建国以来和亲研究的成果,并在附录中收集了有关论文目录,为今后继续研究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20.
《尔雅义疏》,清郝懿行撰,属《尔雅》整理著作中较精善者,一直为世所推重。郝书的最大优点,一是以音声为本,二是注重目验。其疏误之处,王念孙在手批《尔雅义疏》写本(即节本)①勘误按语中,肖璋在《王石删订〈尔雅义疏〉声的谬误述补》②中,张永言在《论郝懿行的〈尔雅义流〉》③中,郭在贻在《谈郝懿行的〈尔雅义疏〉》④中,都曾予指出。概括起来,大致有对《尔雅》性质和宗旨的理解、声训、引文、校勘和袭用前人成果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本文专门谈谈《尔雅义疏》中增附式释义的疏误问题。中国古代辞书的增附式释义,是与古代汉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