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提高健身俱乐部职业健身教练队伍整体素质,探究我国职业健身教练资质认证工作,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部分省市的健身俱乐部职业健身教练资质认证状况作了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职业健身教练发展迅速,但持证上岗比例较低;职业健身教练的岗前资质认证制度尚不健全;政府缺乏对职业健身教练资质认证工作的管理与监督.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连锁型健身俱乐部私人健身教练队伍有序、健康地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吉林省7所连锁型健身俱乐部的83名私人健身教练的基本情况、从业经历、培训认证、健身指导、职业认知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论:1)私人健身教练男性比例大于女性,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学历层次较高,薪资收入较低;2)私人健身教练主要来源于综合院校和体育院校的毕业生,从业年限和教龄较短,入职后进修培训较少;3)私人健身教练指导内容以器械和有氧操运动为主,地点局限在健身房内,每周指导时间较短,职业知识和能力的掌握不全面。建议:1)加强私人健身教练入职后的培训与考核,促进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2)加强对私人健身教练队伍的监管,采取竞争上岗机制,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健身服务;3)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提升团队协作意识,树立私人健身教练良好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健身俱乐部私人健身教练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上海市部分健身俱乐部私人健身教练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健身俱乐部中,私人健身教练队伍具有年轻、教育状况良好、专业理论尚好等特点,但专业水准和实践能力一般.调查还发现,私人健身教练目前缺乏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和相应的培养体系.鉴于此,建立规范的私人健身教练资格认证和培训制度是保证和促进我国私人健身市场良性发展的必要措施,也是提高我国私人健身教练专业水准和信誉度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我国经营性健身俱乐部职业健身教练专业素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要改变目前我国经营性健身俱乐部不温不火的经营现状,稳定经营性健身俱乐部健身会员的年保有量,解决现阶段职业健身教练专业素质发展滞后等原因,必须加强政府行业部门的培训机制和监管。以此来实现我国的经营性健身俱乐部职业健身教练专业素质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新余市健身俱乐部进行调查,分析新余市健身俱乐部经营的现状和影响新余市健身俱乐部产业发展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出台相关政策与法规、增加健身项目的多样性等对策,以期为新余市健身俱乐部产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健身教练作为一时下热门职业,其培训机构的火爆程度超乎想象。在市场经济与政府宏观调控结合不是很紧密的今天,健身教练培训产业由于暴利和无序竞争引发的问题颇多。现有健身俱乐部研究多集中于健身教练技能的评价体系、俱乐部管理方式探究以及俱乐部运营模式等领域,而对于如何规范健身教练培训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本文基于个人经历与专业兴趣,以健身教练培训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国内外健身教练培训的研究及对武汉市体育健身俱乐部教练培训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期寻求一种有效的培训模式,从健身教练培训导师专业素质、学生生源、培训内容设置、毕业认证、就业以及再教育的具体实施模式来规范武汉市的健身教练培训行业。  相似文献   

7.
王毅 《辽宁体育科技》2010,32(2):11-12,16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河南省商业性健身俱乐部中健身消费者现状进行剖析和研究,分析影响健身人群消费环境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河南省商业性健身场馆的经营和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西安市健身俱乐部健身指导员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指导员也将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职业。只有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健身指导员才具备市场竞争力,才能更好地胜任此项工作。通过对西安市各大健身俱乐部健身指导员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西安市健身指导员队伍发展的对策,为培养健身类项目专业人才的学校在教学方向和内容上提供参考,也为健身俱乐部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典型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天津市6家典型商业性健身俱乐部进行了经营模式、经营规模、经营项目、宣传渠道、经营效益等方面的调查分析,了解目前天津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现状,研究经营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提出适当的可行性建议,为更好地推动天津商业健身俱乐部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众商业性体育健身俱乐部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在明析我国现代大众商业性体育健身俱乐部概念范畴及类别的基础上,以大型高档健身俱乐部为例,阐述其体系的构建软件、硬件要素与特征,旨在为从事大众体育健身行业或相关研究的人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经营现状和策略进行研究。目前,我国户外运动俱乐部数量快速增加,主要有四种类型,经营状况总体水平不佳。通过三夫户外俱乐部的"三位一体"经营模式分析,提出我国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经营策略,即以产品特点进行市场开发策略,俱乐部经营产品多样化策略和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宣传策略。  相似文献   

12.
全民健身观念的形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体育运动充分体现其社会实用价值的具体方式。而社会体育指导员有着重要的社会价质,是基层全民健身普及和宣传的中坚力量,能调动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引导群众终身体育观念,养成科学的锻炼方式,从而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文章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和发展进行研究分析,旨在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提供参考,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厦门市10家健身俱乐部进行调查,了解厦门市健身俱乐部经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市健身俱乐部的经营正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内一些健身运动开展较好的大城市尚有很大的差距。健身俱乐部区域设置不够合理、消费者健身观念及消费意识尚未改观、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营人才匮乏、经营管理的规范度和宣传力度不够、健身指导员的实践能力不足等是影响经营状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厦门市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厦门市10家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厦门市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济类型是以私营型企业为主的多种经济类型并存;健身指导员大部分来自体育学院的学生和各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师;消费者的消费动机主要是愉悦身心、强身健体和追求完美的形体。建议制订相关政策来规范体育健身俱乐部,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并不断提高俱乐部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长株潭地区中小型健身俱乐部的消费群体进行调查,主要运用社会学、统计学以及消费行为学等理论对中小型健身俱乐部的消费群体的构成、消费行为特征、消费状况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为促进中小型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邱团  李月红  农贵  丹慧芬 《体育科技》2010,31(2):131-133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总结与反思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所取得的成就与存在问题,提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发展的对策,为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东方文化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武术可以强身健体、益寿延年,是一个很好的健身运动.文章对武术健身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武术健身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飞速发展,但武术健身发展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武术相关健身项目还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没有被国内外完全接受;武术健身运动推广范围还很少,武术健身发展有许多自身的不足之处.文章就武术健身发展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发展对策,为武术健身发展起到了参考作用,并为今后武术健身运动更好的发展指出道路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杭州市健身俱乐部的现状及相关情况,运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文献调查法,对杭州市健身俱乐部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在总结出杭州市健身俱乐部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胜任力的内涵与研究背景入手,论述了胜任力及其模型的构建对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的战略意义,指出了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行为事件访谈法、360°评估法、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方法、指标效度验证等,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应把握目标层级的确立、能力标准的选择、俱乐部文化有机结合、有效的反馈面谈等实务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陶李军  李海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12):113+115-113,115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实地考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湖南省几所中小型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提出影响健身俱乐部发展的诸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