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我国城市女性和农村女性群体的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农村女性和城镇女性在身体状况的自我评价上差异不大,而实际上在过去三年进行过健康检查的城市女性比农村女性多20%,这说明农村女性对自己健康状况的评价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也说明农村女性的卫生保健机遇远少于城市女性。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普遍关注的城市女性遭遇家庭暴力这个视角出发,分析和归纳了城市女性家庭暴力的含义、特征、危害,揭示了城市女性家庭暴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预防和制止城市女性家庭暴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女性农民工是我国的弱势群体,在城市融入过程中,她们比男性农民工面临更大挑战。成人教育是促进弱势群体城市融入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促进女性农民工城市融入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因此,应着力发挥成人教育的再社会化作用,提高女性农民工综合素质,帮助女性农民工更好、更快地适应并真正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4.
城市一直是一个言说不尽的话题。近现代很多作家都以女性为视点塑造、想象城市的现状与个性,以女性来观照城市,书写城市。本文分析了三十年代的新感觉派,到张爱玲、王安忆,到贾平凹,到邱华栋、卫慧等作家笔下的女人与城市。  相似文献   

5.
海峡两岸女作家廖辉英与张欣在各自的小说创作中,基于共同的女性意识和不同社会政治化背景,塑造出个性不同的传统依附性女性,徘徊于传统与现代间的“第三”与“城市情人”,现代社会自主自强的女性形象,表现了女性外在的生存价值和内在的生命体会,指出了女性的弱点和误区,她们的创作具有深厚的社会内涵和化意蕴,标志着城市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安忆的<长恨歌>通过女主人公王琦瑶几十年的风雨遭遇,揭示了一个女性与城市的故事,笔者认为作品从城市精神、日常精神、女性之梦三方面阐发了关于城市女性精神向度的思考,体现了城市女性的时空观及生存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7.
五四女作家群体在她们的作品中表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五四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体现在三方面:对旧家庭制度压抑女性的抗议,对新旧交替时期女性困境的揭露,女性群体意识的唤醒。  相似文献   

8.
处于西方文化中心的英国女性解放运动与的女性解放运动有着不同的格局,这种不同的格局,使中国和英国的女性文学在女性解放运动意义上出现了差异。中国和英国女性共同的受制于男权中心文化的地位又使女性文学在差异中显示出某些方面的趋同。  相似文献   

9.
农村女性是铁凝小说创作的重要对象,农村女性与城市的关系也是她经常涉笔的问题。随着铁凝对农村女性与城市认识的不断深入,其笔下的农村女性经历了三个阶段:身在农村,幢憬文明;接近城市,被文明伤害;进入城市,找到合理位置。由此展现出铁凝对农村女性与城市之间关系从幢憬到反思的思考历程。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背景下,女性遭遇就业市场上的性别隔离,给城市家庭女性地位带来诸多影响。在市场因素的介入下,"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角色模式在城市家庭有重新回归的倾向。就业市场上的弱势、经济地位的边缘化导致城市家庭女性在家庭权力以及家庭地位方面处于劣势状态,这也使得处于现代性话语中有着"平等""权利"诉求的城市女性充满了矛盾与困惑。  相似文献   

11.
女性话语是女性文学的本质属性,将最终决定女性文学的定义和发展。只是长期以来,研究者习惯于把女性话语和女权运动纠缠起来,在政治的层面上来分析女性文学,而不是真正地回到文本中去,揭示出女性文学的本质。论文试图通过“时间”、“意象”和“成长”等几个大框架来具体阐述女性话语的这一属性。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给中国社会不仅带来地域位置的变化,而且也带来了社会空间关系的转换。城市化进程中女性教育研究除了归纳与解释诸多现象之间的关系、形成学科理论、追求逻辑上的真,更重要的还在于返回城市化这一生活世界,指导女性在城市社会空间下立身处世的生活实践,关怀其道德实践上的善,指导其追求生活取向的美。城市化进程中女性教育研究应该而且必须承担关注城市精神、促进女性主体意识培养,关注城市职业、加强女性职业引导,营造城市文化、形塑女性人格等多重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师》2011,(19):9
<正>编者按:广东省曾在2011年3月份提出,将在省内进行试点,对中小学女生实施女性教育。自此之后,一股围绕"女性教育"是否该提倡的争论之风便席卷而来,引起舆论界一片哗然,各界人士纷纷站出来为"女性"叫屈平反。于是,女性教育成为各界人士主要讨论的焦点。女性教育到底是歧视女性、对女性群体有偏见的阴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诸如两性社会关系及地位等问题还尚未完全解决,女性生活质量的新问题又不断产生,这在发展日新月异的城市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文章通过分析制度供给理论与城市女性生活质量问题,以及制度供给的实质与主体,进而探讨制度供给的动力机制与城市女性生活质量问题,以期考察如何通过改进制度形成与作用机理以提高女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文学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从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定时期的社会风俗习惯和思想意识形态。女性在历史上长期处于被压迫的地位,在文学作品中也同样如此。中世纪的文学主要可分为:英雄史诗、宗教文学、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四类。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男性作家描述下主流观点对女性的歧视和贬低与女性负面形象的大量存在;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和对典雅爱情追求导致的完美女性形象出现;以及城市文学中一些具有初步女性意识的人物形象。女性观与社会发展程度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从“五四”前后开始,现代女性作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逐渐发展开来,从起初的隐晦而不违封建礼教,到大胆追求女性意识的独立,最终在建国之前开始消解。这种女性意识在女性文学作品中的显现与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女性文学走向。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中国剧坛出现了一位影响重大的女性作家,她就是白峰溪.她的《明月初照人》《风雨故人来》和《不知秋思在谁家》三部女性戏剧作品塑造了众多形象各异的女性.她的戏剧揭示了当代女性在爱情、家庭和事业等方面的生存困境,揭露了暗藏于现实中的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对于女性的束缚,表现了女性如何挣脱束缚自我意识的觉醒.白峰溪的戏剧在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女性意识观念的描写方面突破了政治、历史、文化的藩篱,真正站在女性的角度,以女性的身体与情感经验来书写女性的生存状态,体现了一定的女性意识,在中国当代女性戏剧领域的地位与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8.
女性文化素质与女性教育阎以功,汪琦社会教育学家认为,女性素质的构成主要有五个方面,即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心理素质、才能素质和体能素质。倘若将上述五方面和谐地融为一体.就会形成理想的女性素质模式。五种素质中文化素质居于首位,女性文化素质是指女性所具有的...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是当前社会的主题,女性农民工为了追求自己和家庭的幸福和谐走进城市,但其处境日益边缘化。女性农民工边缘化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问题,也是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大问题。女性农民工城市生存边缘化表现在外出就业渠道、职业角色、生存身份、社会保障、社会地位、情感婚姻等诸多方面,其原因与城镇化推进中的社会资源配置、城乡二元结构、女性素质、城市包容度等有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和性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比男性译者和女性译者对同一著作中的翻译,分析女性译者在译著中女性意识的体现以及对女性主义的追求,同时也从女性译者译著中对女性真实的个性和心理特征的细腻刻画来体会她们对于女性意识的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