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近代日本帝国武力崛起的过程中,"东洋史学"应运而生,兼具国策性与学术性.其奠基者白鸟库吉、内藤湖南等著书立说、提交研究报告,影响深远."二战"结束初期,日本学者反省战前的研究,与"皇国史观""国策史学"划清界限,开始新的探讨.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日本成为名列前茅的经济大国,东亚史的探索出现新趋势,东亚世界论受到普遍重视.进入21世纪,国际格局发生显著变化,日本东亚史研究与时俱进,新论迭出,成果累累.检讨日本东亚史研究的轨迹,对思考东方外交史或东亚外交史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大连大学学报》2019,(1):142-144
<正>2018年7月17—19日,"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东方外交史:发展与前瞻——第十届"东方外交史"学术研讨会在长春市长白山宾馆召开。会议由长春师范大学、《历史研究》编辑部、中国日本史学会主办,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长春师范大学东北口述历史研究中心承办。会议期间,包括中日韩多所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学术期刊的编辑人员在内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作了发言,交流与争论颇为热烈、深入。此次会议涉及了东方外交史的诸多方面,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个领域。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加强中国外交史研究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日益凸显。然而,在史实重建与个案累积尚且缺乏的情况下,中国外交史又面临社会史、新文化史带来的严峻挑战。长期以来,美国外交史研究始终处于同领域的顶尖水平,而1970年代以来,美国外交史在研究方法、取向、视野上受到的质疑,以及学界所作的回应,对未来中国外交史研究有一定的启示。未来的中国外交史研究应该加强与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法之间的互动;突破国家中心主义的束缚,重视非传统议题、非精英及观念因素的作用,寻求多元视角的外交史研究;尽可能与国外同行交流,将自己置身于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中,凸显中国外交史的国际关系史特征,将外交史的国际面向和国内面向作为整体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4.
东方外交史学科提出至今已近20年,学科体系建设业已初具规模。随着以新文科为代表的新时代系列教育改革及学科体系建设概念的提出,东方外交史研究与学科体系建设亦进入新时代。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东方外交史应不断增强学科特色,进一步加强系统性研究,摆脱西方编纂模式与既有体系影响。同时,东方外交史学科应始终呼应时代需求,做到为开展周边外交工作提供历史借鉴,为思考及应对现实问题提供历史参照,为包括我国在内的东方国家未来发展作出有益贡献。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时代潮流中,东方外交史学科应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人文社会科学落实学科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新文科建设的推进器,以及构建“中国学派”的坚强后盾。  相似文献   

5.
中国日本史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俞辛焞用日文馔写的《九一八事变时期中日外交史研究》一书,于1986年9月由日本东方书店出版。这是继王金林著《日本古代史——以邪马台国为中心》一书在日本出版后,中国日本史学者解放以来在日本出版的第二部史学专著。该书的出版,在日本史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并受到普遍重视,标志着我国的日本史研究达到了一个新水平。该书共42万字,除“序论”外,由10章构成。前3章主要阐述“九一八事变”前的所谓“战前外交”,第4章至第8章阐述“战时外交”,第9、  相似文献   

6.
东方外交史研究在国内蔚然兴起和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文化建设的需要。把东方外交史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加以长远规划和建设,是当前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在具体行动上的展开,是一项大规模的学术活动,有着总结前代、启迪后人的时代特征。十几年来,国内学者使用东方本土资源和东方史观,根据文化发展的需要,对东方外交史学科体系进行了构建,凝聚新的精神力量,诞生带有新鲜活力与巨大感召力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在国家崛起的带动下,外交史研究已经进入大规模的总结阶段,与日新月异的国际形势保持了同步。  相似文献   

7.
在《走向“最后关头”——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中的日本因素(1931—1937)》一书中,柯博文综合政治史和外交史,认为日本的侵略导致了1931年—1937年这10年间南京国民政府内部的变化与中国各种政治、军事力量的整合,并对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提出了新的分析和看法。但是他在研究中对以胡汉民为代表的国民党地方势力、中国共产党等带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并且忽视了其他列强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信夫清三郎所著全四卷《日本政治史》已由上海译文出版社陆续出版。这部被日木学术界誉为信夫先生“毕生精力之所聚”的百余万言长篇巨著在我国出版,对于中日两国间的学术文化交流和我国的日本史教学与研究工作,无疑将会产生有益的影响。信夫先生曾任名古屋大学法学部教授和日本政治学会理事长,现已年届八十,长期从事日本政治史和外交史方面的研究工作,有大量著述问世。近十余年来,信夫先生相继出版了两卷本的《日本外交史》(已有中译本)和四卷本的《日本政治  相似文献   

9.
1994--2004年以来黄遵宪的研究呈现出多方位、多层次的新面貌,黄遵宪的诗歌研究、诗界革命研究、民俗学研究、日本史学研究等方面,以明确的学科意识来规划和拓展黄遵宪研究,使黄遵宪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不足。如有的论文研究角度大同小异,黄遵宪的研究者主要集中在广东,尤其是梅州,“黄学”未成为全国范围内显学。基于黄遵宪在中国近代史、外交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黄学”应走向全国,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东方”一词先为地理学概念,后融入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乃至时间和空间等要素。一直以来,历史阐释和书写中的西方中心史观将“东方”设定成一个与西方文化特性、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差异极大的区域。因此,在历史阐释与现实关怀中,为“东方”正名是东方学者的首要任务。经过近二十年发展,中国的东方外交史研究已形成四大特色:拓宽了东方国家外交史研究的时空范围;突破了传统史学偏重文化史和政治史研究的狭窄范畴;以大历史的视角对待和研究东方历史;显示出了开阔视野与锐意创新精神。概括而言,东方外交史研究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阐释东方国家、民族和地区,乃至整个东方社会的历史,是一种使用本土资源,以东方历史研究者为主体叙述东方历史进程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1.
陆奥宗光在其所著《蹇蹇录》第一章洋洋得意地宣称:“将来如有人编写中日两国间当时的外交史,当必以东学党之乱为开宗明义第一章。”日本抓住东学党起义这个时机,挑起了甲午战争,使日本跻身于世界列强之林,这是日本扩张主义者一贯自诩的得意之作。一、东学道运动及其性质东学党,自称“东学道”,朝鲜民间的天道教、侍天教的前身。“东学”,就是“东方之学”,是与当时叫做“西学”的天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是他计划写的关于十八世纪英国和俄国外交史的一部著作的导言。这篇导言从1856年8月至1857年4月全文发表在伦敦《自由新闻》上。1899年,由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艾威林  相似文献   

13.
黎庶昌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首行文化外交的外交家。使日期间,他用文化来消弭与出使国之间的隔阂并获得成功。他通过文化和个人魅力,在思想上寻求志同道合者,并赢得人心。加上尊崇“忠信笃敬,守定和约”的外交思想,使他赢得了日本朝野的尊重,较好地完成了外交使命。  相似文献   

14.
熊志勇、苏浩教授撰写的《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下称《外交史》)作为高等院校外交学专业的教材,已出版发行。这是一部浓缩了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的精品著作。它既有学术著作的严谨性,又有高校教材的通俗性与系统性,比较全面地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外交的演变过程,为我国外交史研究增添了一部富有特色的研究成果。正如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内容简明扼要,层次清楚,有史实有分析,用材料来支撑论点。”捧读之后,笔者感到它在几个重要问题上写得富有特色,值得一提。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学界对于著名新左派史学家威廉·A·威廉斯的美国外交史学研究中,一个流行的看法是,威廉斯是一位经济决定论者,他对美国外交的思想文化层面(或意识形态层面)重视不够。实际上,这是一种流行的谬见。威廉斯为美国外交史提供的不是一种经济解释框架,而是一种文化解释框架。然而,不管是将威廉斯的方法论归结为"经济决定论",还是归结为"唯心论",都是对威廉斯外交史学的一种简单化解读。"简约主义"的标签不可轻易加在威廉斯的头上,因为他在其概念框架内清醒而巧妙地处理着观念与现实、结构性因素与人的能动作用、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关系。重新认识威廉斯的美国外交史学,对美国外交史研究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以来,文化视角逐渐被引入到了对美国外交史的学术研究之中。王晓德教授的专著《文化的他者:欧洲反美主义的历史考察》关注欧洲对"美国化"的不认同,从文化冲突的视域研究了殖民地时期以来欧洲反美主义的变迁及影响,并着重对其间欧洲文化精英阶层所建构的美国文化"他者"形象进行了揭示和剖析。作为美国外交史领域的经典之作,该书代表了当前国内学术界反美主义研究的最高水准,对于理解和应对美国软实力外交等现实问题亦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东方外交史学科体系构建的提出与推进,是伴随着东方国家整体崛起的自觉学术行动,适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国家社会在急剧发展,学科体系建设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甚至需要走在国家社会发展的前面。在近二十年时间里,国内学者提出了构建“东方外交史”学科体系的艰巨课题,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作为前人的研究,需要及时总结,为国家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总结国家交往互动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8.
现将美国历史学家托马斯·佩特森教授在南开大学所作的关于美国外交史分期及各学派等内容的讲演编译成中文,供读者参考。文中佩特森所用的一些概念与我们的并不一样,如“扩张”、“第三世界”等词的含义就是如此,请读者审慎鉴别。一美国外交史分期佩特森认为美国外交史可分为下述五个阶段。从1770年代到1865年属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美国外交的主要任务是美国独立和维持、巩固独立,为使美国成为一个强国而奋斗。鉴于对外贸易对美国发展的重要意义,维持中立贸易的权利便成为美国早  相似文献   

19.
(二)参考资料 1、苏联历史教程百科全书版,胡明译,光华出版社刊行,参考 165——194页。 2、苏联现代史潘克拉札代主编,李铁民译,中华书局印行,参考465——496页。 3、苏联外交史华岗著、海燕书店刊行。参考239——332页 4、其他如斯大林论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徐弦第二次世界大战小史等。(三)可能发生的问题 1、苏联为什么不断催促盟邦英美开辟第二战场,英美起先为什么不开辟?后来又为什么开辟了?延迟了足足两年之久,所开辟的第二战场和过去所耍求开辟的第二战场,其意义有什么不同 ?(参考华岗苏联外交史自292——300页) 2、为什么说日本投降主要是由於苏联之出兵东北,而不是美国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晚清外交史的研究十分繁荣,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仅论文便发表了近三百篇。①与前一时期相比,近年来的研究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有了不少的进步。除了深化原有的研究成果外,不少论文已开始将研究转移到中国外交近代化进程、中国近代外交思想和外交战略的演变以及外交家群体等以往研究中相对薄弱的领域,并取得了值得重视的成果。一、外交体制研究近年来,学界对外交史的研究,比较注重探求史事背后的政策、体制等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尤其侧重于对晚清外交机构、外交政策等作动态的考察,以探求中国外交近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