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汉代画像石刻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之一。它的处于浮雕艺术萌芽时期的质朴的风格,它那直观地再现了汉代社会的浓厚的生活气息,对研究我国绘画雕刻艺术的渊源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江苏的汉代画像石刻主要见于徐海地区,以埋入墓室和嵌入桥梁建筑的为多。而摩崖画像石刻却仅见于连云港的孔望山,这种把(山严)(山严)直上的陡崖作为天然的画面,依着壁立迭次的山石塑造大批的人物形象的汉代摩崖画像石刻,在全国来说,亦属少见。一九五六年,被公布为江苏省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2.
郪江古墓属于巴蜀之国的汉代墓葬文化,从仿家居结构的墓室格局、壮丽的斗拱建筑,到内容庞杂的人物、动物、用品画像浮雕,体现了当时的厚葬之风。文章通过实考探究郪江古墓艺术,分析汉墓如何通过视觉艺术展现出其不朽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曹启良  祝砚 《襄樊学院学报》2009,30(9):73-75,88
浮雕艺术是传播特定时代精神、表达审美意识、优化文化环境的重要手段.面对人类新的文化环境--现代城市环境,现代雕塑家既要继承传统浮雕艺术的精华,又要对城市环境进行时间与空间的深层文化内涵挖掘.从城市空间与浮雕艺术相互协调发展的角度,围绕城市建筑和浮雕工艺特性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欣赏浮雕艺术作品,和特征。 2.体验浮雕制作过程,感受浮雕的艺术魅力提高动手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5.
《辅导员》2014,(1):38-38
纸雕,也叫纸浮雕,是一种以纸为素材、使用刀具塑形的工艺,起源于中国汉代。  相似文献   

6.
浮雕艺术自原始文化以来,一直是整个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从对浮雕艺术历史的回顾和对其现代的展望,解析了几千年来浮雕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并在对浮雕与圆雕区别的论述中阐明了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远古时期,伴随着线刻技术的发明,最初的浮雕便产生了。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陶器,与制陶相关的造型技术和装饰技术的研发,进一步促进了雕塑形态的发展。而今浮雕艺术运用在人类生活的各行各业,如:日用品、工艺品,尤其是建筑物上的浮雕琳琅满目,各具特色。这些浮雕从功用性来看,可以分为纪念性浮雕、主题性浮雕和装饰性浮雕三大类型;从视觉效果来看,可以分为浅浮雕与高浮雕两大类。  相似文献   

8.
汉代瓦当艺术是我国瓦当艺术发展的鼎盛时代,其艺术思想主要表现在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道教思想在汉代艺术的表现和谶纬学说对汉代瓦当艺术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福建闽剧艺术中心大楼主立面外墙浮雕壁画的创作 ,探讨浮雕壁画与建筑环境的同一性关系 ,展现“写意”创作手法在建筑环境中的装饰审美和标志性方面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美术为本位,以汉代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为主线,分析《淮南子》美术思想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汉代艺术发展的影响,探究《淮南子》里提出的绘画理论,试图寻找《淮南子》美术思想与汉代艺术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汉代艺术发展背后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古代浮雕艺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愈来愈富有概括性、象征性和抽象性等特点,他们或以庄重、沉稳、的效果体现宏大的气势;或以行云流水的线条,传递着浪漫的柔情。浮雕艺术,作为审美的独特构建,如何走进小学生的视野,成为孩童时代探究的素材呢?在指导"七彩梦"艺术社团  相似文献   

12.
锻铜浮雕<用歌声陪你走过>入选福建省第五届青年美展.文章从该作品的创作思路、材料选择、锻打技艺以及构图形式表达、造型的装饰性、图像的象征性等角度论述整个创作过程,探究浮雕艺术如何通过艺术作品绽放创造者心灵,展现作者妙手.最后,立足于"大艺术"的框架下思考浮雕工艺技术的传承及其创新、拓展.  相似文献   

13.
张奇慧 《考试周刊》2011,(28):213-214
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综合绘画方向和绘画专业都设置了浮雕课程.对于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的培养和艺术素养的提高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分析了美术教育浮雕教学的特点和主要内容,以抓住其难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14.
闵捷 《文教资料》2013,(8):73-74
汉代的艺术精神是一种"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的雄伟气魄,是我们中华民族初步形成时期特有的积极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汉画像艺术集建筑、雕塑、绘画为一体,它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出汉代人特有的力量、运动和速度,如舞乐百戏图,体现的就是汉代人热情奔放的艺术精神。汉代画像艺术以其美的形式和独特的魅力,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正>作品说明:此系列作品采用了祥云具有浓郁中国文化符号的元素〕色彩源于汉代漆红色与中国国画的水墨蓝结合,产生醒目的视觉效果。上下比例均匀分割,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系列服装高雅华丽、内涵厚重。  相似文献   

16.
沈洁 《生活教育》2013,(12):73-74
摘要:“儿童彩泥浮雕画制作”是一种新型的彩泥浮雕画形式,是在浮雕艺术漫长的发展轨迹中顺应潮流趋势,结合儿童所独有的特点与天性,所浮现出的一朵绚丽绽放的鲜花。通过与学生共同的动手参与,我总结出了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合作、创造、分享。关键词:儿童浮雕制作;合作;创造;分享  相似文献   

17.
龙门北魏早期窟龛中的浮雕风格就是在传统的线刻、减地平雕的雕刻手法基础上结合了云岗石窟中浮雕艺术的风格而形成的。龙门北魏早期窟龛的浮雕风格具有极强烈的线的感觉,但又不同于线刻、减地平雕的雕刻风格,具有极坚实的工细的雕刻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仇晓玲 《考试周刊》2014,(96):180-181
<正>一、教材分析开展校本教材《立体画——纸制浮雕》,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生活处处可见浮雕与纸制浮雕的创作素材,用材简便,制作有趣的立体画,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装饰性于一体的教学题材。让学生收集生活学习中废弃的纸作为创作材料,这样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变废为宝的创意课程。二、教学重点学习纸制浮雕的技法,将其运用到创作中,感受艺术与生活的联系。三、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9.
《邢台学院学报》2017,(4):95-97
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以独立的艺术表现手段,真实地记录了当时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生产、思想情感以及精神信仰,是一部活生生的史书,再现了汉代热烈而又充满生机的社会现实。通过对汉代画像砖、画像石的历史起源、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手段的综合研究,揭示其文化艺术符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诗歌从汉代开始明显地分为歌诗与诵诗两大类别。“不歌而诵”的骚体赋是典型的抒情诗,是汉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汉代的歌诗与诵诗,会发现它们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队伍等都有着明显的差异。这要求我们在汉代诗歌研究当中,不但要兼顾到歌诗与诵诗两大基本类型,而且要充分关注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诗歌所承担的不同的艺术功能和不同的艺术生产与消费群体,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对汉代诗歌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对汉代诗歌的艺术本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