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石玲 《视听界》2008,(2):62-63
春晚是年年挨骂年年办,人们是年年骂来年年看。事实上,春晚已经成为春节一个必不可少的文化符号,成为春节传统的包饺子、吃团圆饭、写春联、放鞭炮等等之外又一重要的年俗。 据收视报告显示,今年央视春晚的收视份额达到96%,在某门户网站所做的“2008年春晚满意度”的调查中,参与调查的55万网民中认为今年春晚“好和不错”者加起来接近80%,认为“有待进步者”占20%,这个评价超过近几年春晚调查。  相似文献   

2.
韩雅琴 《视听界》2006,(2):99-99
有人说:央视的春晚就像是一个魔咒,年年盼望年年失望,年年失望还是年年盼望。由郎昆掌勺的2006狗年春晚,也没能逃出这个怪圈。其实,无论是追捧,还是棒喝,连续举办24年的春晚已当之无愧的成了新的民俗,吃着年夜饭看春晚成了大多数人割舍不了的习惯。剖析今年春晚的开放与亮点之处,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注意了“眼睛向下”,让民间节目走上了春晚的大雅之堂。纵观春晚节目,有不少是来自民间或反映民间文艺形式的。例如舞蹈《俏夕阳》,就很新颖、很有创意,民间皮影有着很强的民族特色和幽默感,孩子和老人同台,天伦之乐尽显。再如舞蹈《剪纸姑…  相似文献   

3.
陆澄  林红 《视听纵横》2008,(4):104-105
除夕春晚,这餐亿万大众同进共享的“精神年夜饭”似乎越来越难烹制了。然而年年难办年年办,怎么办?编导们急煞、愁煞、忙煞。而观其“幸福家园,和谐台州”2008年电视春节联欢会,似觉耳目一新,感触颇多,细细品来,得其三“味”。  相似文献   

4.
央视羊年春晚落下帷幕,本届春晚各方反应平平,收视率亦同比有所下降,春晚在"年年办春晚,年年有争议"的困境中挣扎许久,并且还有持续办下去的趋势。本文基于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以羊年春晚为样本着重研究以下问题:春晚能够满足受众的哪些需求,当下在满足受众期待中春晚存在哪些问题及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形形色色的真人秀节目在国内电视荧屏上不断涌现,“真人秀”已成为推动国内电视节目形态乃至制作理念转变的又一个转折点。中央电视台于2010年推出的《我要上春晚》便是将“真人秀”元素与传统综艺娱乐节目相结合的一次尝试。2012年中央电视台在《我要上春晚》基础上推出特别节目《直通春晚》,又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本文以《直通春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节目特点,探讨“真人秀”元素运用到综艺节目中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6.
2013年7月15日光明网上有一篇文章,说:“著名导演冯小刚正式取代哈文执导马年舂晚,这标志着洋溢着冯氏风格春晚的‘集结号’即将吹响,2014年马年春晚的最大看点,冯氏能否拯救春晚近年来显现的颓势和失色?”文章的标题是“看冯氏幽默能否让春晚死灰复燃”.让春晚改变面貌,能说“让春晚死灰复燃”吗?  相似文献   

7.
张毅  陈宽路 《传媒》2023,(5):33-35
<正>自2012年首次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以来,江苏卫视春晚已陪伴观众走过了十一年。多年来,江苏卫视春晚始终和强劲的时代脉搏、沸腾的百姓生活、绚烂的传统文化共生共长,让一年一度的“苏式春晚”满溢幸福贺新年的馥郁芬芳。2023江苏卫视春节联欢晚会以“幸福合家欢”为主题坚守“苏式春晚”特色,紧扣“创意、情怀、人文、科技”四大核心要素努力创新,以科技赋能内容创新,用文化激活传统年味,传递出浓浓的家国情怀,激励着每一个人向幸福出发。  相似文献   

8.
徐庆 《记者摇篮》2009,(5):73-7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电视台举办春节文艺晚会已经成为惯例和时尚。许多评论家把春节晚会比喻成中国人的一道“年夜饭”。就这样,中央电视台年年办,省级电视台也年年办,很多市、县级电视台也学着办起来。娱乐生活,增添节日气氛,办春节晚会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在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如果不考虑自己的腰包去办春晚,就会带来很多弊端。因此地方春晚要不要办春节文艺晚会?怎样去办?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9.
央视“春晚”作为中国春节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除夕之夜看春晚”曾是一道全民狂欢的视觉盛宴.然而,网络时代的春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主要表现有观众审美心态的变化、网络时代的冲击、其他各种形式的春晚层出不穷等.把脉当下“春晚”困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一、取材要广泛,内容要贴近生活;二、提升艺术品味,多从正面去弘扬主流价值观;三、多一些原创的语言与表现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2009年元旦节的到来,有关春节以及“春晚”的话题已正在被大众习惯性再度关注;北京网民老孟“向央视‘春晚’叫板,给全国人民拜年”这样的口号涂在自己车上并且获得了百万赞助的那一刻起,有关“网络春晚”和“山寨春晚”话题也开始成为年轻网民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洪泳 《东南传播》2011,(9):162-163
近年来,春节晚会的发展趋势已从央视的“一枝独秀”演变为央视和省级卫视的“百花齐放”。那么,相对弱势的市级地方台要如何在这激烈的竞争中,让自家的春晚博得本土观众的眼球呢?笔者旨在对2010年创下泉州电视台春晚收视新高并荣获福建省广播电视文艺创新奖的春节晚会——《五世同堂》进行分析研究,对如何办好市级台春晚得出一些启示,仅...  相似文献   

12.
任陇婵 《视听界》2014,(2):14-15
央视春晚(以下简称“春晚”)办了30多年,一直是举国瞩目的电视节目。今年换了著名电影导演冯小刚担纲总导演,使春晚系列又多了一个“冯氏春晚”。央视这一回的“开门办春晚”,“门”算开得够大了。连冯导都被请过来,本身就是一大看点,央视的预热宣传也算到位,原以为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能够一举创下收视新高,结果却是10年来收视率最低,网络上的吐槽也创近几年之最。  相似文献   

13.
闫利超 《传媒》2023,(S1):110-112
从1983年到2022年,春晚走过40年,除夕夜一家人团聚观看春晚也已经成了一项具有仪式感的新年俗。“不惑之年”的春晚通过40年来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守正创新,形塑人们的集体记忆和国家认同感。2022总台春晚通过在主持人组合、跨屏互动、沉浸体验和节目创新等多方面的融通联动,为观众呈现出一台高水平、有温度、面向未来的文艺盛会。  相似文献   

14.
一,“春节联欢晚会”——一个世俗神话的诞生1983年,中国中央电视台首次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从此,“春晚”成为中国人一年一度的精神仪式,形成中国观众习惯性的收看行为。放鞭炮、包饺子、看“春晚”,成为中国人除夕之夜的主要活动内容。“春晚”本身也成为现代春节的一部分。“春晚”融相声、小品、歌曲、舞蹈、魔术、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炉,由主持人在各个节目中引导穿插串连起整台晚会,集中突出一个盛大主题的综艺晚会形式首开电视晚会节目之先河。“春晚”荟萃了国内知名演员、影视红星或是港台著名艺人,各个节…  相似文献   

15.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从1983年开始至今已历经三十年发展。1983年的“春晚”在国人心目中打下了深刻烙印。2005年,“春晚”由中央电视台多频道并机播出,收视率达到95.45%,创20年新高峰。  相似文献   

16.
春晚年年办,创新年年难。春晚作为除夕大餐,评论众说纷纭。当我们以客观的眼光审视09央视春晚时,不难发现个中的创新思想。虽然今年的节目仍是小品、相声、歌舞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新瓶装旧酒,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而这些新的表达方式也折射出当今我们电视节目的制作理念:以内容为王,在形式上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7.
网络春晚已经成为深受人们喜欢的一种文化现象。针对网络春晚存在的“对网络春晚的定位不准,对网络春晚的网络元素认识不清,对节目的精彩度重视不够”等问题,“廊坊网络春晚”用成功的实践给出了答案:地市级网站举办网络春晚要在“小”字上做文章,内容上要“小”——做到主题鲜明,以草根为主;形式上要“小”——做短做精,以歌舞为主;观众上要“小”——做好互动,以年轻人为主。要着眼于“小中见大”:把“小”做到极致,做出影响力,做成品牌——因为品牌是有含金量的。  相似文献   

18.
对今年“春晚”的评价,名学、北大教授孔庆东的章比较有代表性,其中一句话:“今年的春晚尤其完蛋,总体水准已经降到了20多年来的最低点。”给我印象最深。据一家名网站的调查,70%的人认为今年的“春晚”不好看。为什么央视花大力气、大本钱办的“春晚”,评价会如此之低?许多人认为还不如平常的一台晚会。难道是导演水平低?不!能导“春晚”的导演都是身经百战的名导。难道是演员水平低?可我们看看“春晚”的舞台,星光熠熠,大腕云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在湖南卫视因为南方冰雪灾情严重而取消春节晚会的情况下,质疑“面对雪灾,春晚能否继续‘歌舞升平’?”以及“将春晚节目改为赈灾演出”,甚至“取消春晚”的声音又起。“春晚”再一次被推到各种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相似文献   

20.
王传涛 《声屏世界》2011,(12):69-69
春晚,这些年,穷得只剩下钱了。先看一组数据,央视春晚广告收入2002年为2亿元,2006年接近4亿元,2009年已接近5亿,2010年虎年春晚超过6.5亿元,2011年兔年春晚做到了“无植入广告”,但据了解也有7亿收入。除此之外,最喜爱的节目冠名和零点报时的报价在2010年曾经分别达到过11099万和5201万元的天价。可以看到,春晚已经不是当年的春晚了.春晚的节目质量是否下降可以先放在一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