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评论》2008,(3):87-89
作为语文课程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否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课堂层面的课程文化形态究竟如何?诸如此类的疑问一直萦绕于人们的脑际,促使人们不断地去反思,进而积极寻求构建课堂层面语文课程文化的路径,营造一种新型语文课程文化。本文重在从语文课堂切入,从理解和生成两个视角来思考语文课程文化在课堂层面上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程文化问题也被提到议事日程。尽管语文新课程标准把语文规定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课程文化的建构问题的解答依然显得很含糊。本次语文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致力于知识内容、课程结构与实施方式的变革,语文课程文化的重建是更重要的使命。当前,应消解长期以来困扰语文的单一的文化传承工具的角色和文化固守的逻辑,构建面向未来的语文课程文化框架,使本次语文课程改革呈现出与时俱进的文化取向。一课程文化到底指什么?目前已有不少论述。所谓课程文化,有人认为“学校课程文化是指按照…  相似文献   

3.
乔连运 《现代语文》2008,(3):120-120
新课程倡导大语文教学观,“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应走向生活,回归生活。顾黄初先生指出:“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新课程倡导新的教学观,语文要从生活体验出发建构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4.
在工具理性的诱导下.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成了单纯的字、词、句、篇(段)等语文知识的繁琐分析和重复训练,精神培育、情感薰染等被彻底的边缘化。背弃了语文的人文性,而这种语文知识的繁琐分析和重复训练。又是在教师的“话语霸权”和严密控制下沿着一条预设的路径逐步推演.形成了一种“灌输——接受”、“刺激—反应”教案剧式的教学格局。完全剥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理解语文课程新理念以及在教学中创造性实施,具体要准确把握语文学习内容由过去注重知识、技能的"双基"发展到现在"知识、能力、思想品质""三基"并重的变化,大胆创新语文教学方式,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正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中,文化传承与理解被放在了最后一项,这种安排可以这样来看:前期的语言、思维、审美培养是基础,是对学生在语文学科中所形成的基本能力的要求,而最后一项文化传承与理解则建立在前三项基本能力之上,是从宏观的文化层面对  相似文献   

7.
在多元文化和价值并存的条件下,理解各种文化观念,重建文化秩序是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文化是一种追寻意义的活动,是指导与规范人们行为的实践精神。要理性地分析和把握各种文化观念产生的社会根源,认识到各种文化观念都与一定时代的人们的利益占有与实现方式相关。功利主义文化的盛行造成了社会人心浮躁和价值迷失的严重后果,仁爱互助文化对于功利主义的泛滥可以起到济时纠偏的作用,但根本上只有用道义论文化才能克服与超越功利主义文化。建构文化秩序要注意日常文化、批判性文化和理性文化之间的关系。主流文化是与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相联系,反映主导政治诉求的文化或观念意识,其本质是理性的、自由的、人道的文化。建构文化秩序还要处理好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主流文化是多元文化存在合理性的背景、前提,是多元文化运行发展的基本框架与边界,主流文化又要不断展开与多元文化的对话与融通。  相似文献   

8.
名校的崛起彰显了新课改无限魅力和蓬勃发展的态势,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时下学校发展直接面埘目.必须解决的焦点问题,改革的核心是:学习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依据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所作的主动建构。因此,教师应该着力建构灵动预设与有效生成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构筑生成性语文课堂。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学生真实表达,要通过课外延伸,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见解,让语文课堂兼容并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倾听学生的心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劳动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特点,广泛适应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的物化劳动概念能够成立。在商品经济社会,劳动最显著的载体是商品,以此为前提,(狭义)物化劳动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过去劳动;从抽象劳动的角度而言,它就是价值,当然也可从具体劳动的角度理解物化劳动。商品与物化劳动是实体与属性的关系,因此,如果认为商品是物化劳动,或者物化劳动是商品,这就混淆了事物及其属性之间的关系,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2.
13.
14.
我在<"学得"--"习得"的推进器>一文中已指出建构教学内容序列是当务之急,现就此再谈点看法供同仁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所以,新课程观下的课堂更倾向于生成性.是生成的课堂。对于文本的阅读、理解,教师应该创造条件.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进人文本,去体验其中的思想、意象或人物,说出属于自己的感受。我以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人手.营造一个开放、生成的语文新课堂。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学生接受文化传统熏陶的主要手段。教师在讲解语文新课文的时候,教师都可以根据课文的相关内容,为学生讲解一些传统的文化知识。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对传统文化进行理解和传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从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出发,对语文课堂策略应致力于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有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隐喻既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认知方式。如今,后者更被人们所关注。把隐喻引入教学中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去认知,提高学习效果。鉴于隐喻与文化的关系,在教学中把隐喻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对促进学生对文化语篇的理解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推进,每一个教师都需要基于持续深入研究探索优质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从而最终有效落实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课程研究领域里,逐渐采用“课程领导”的术语来代替传统的“课程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课程管理领域的变革趋势。课程领导,意味着课程建设中“控制”的消解。对活、合作的课程建设的创生。学校层面的课程领导具有以下的特质:以觉知教师的课程意识为核心;以建构合作.对话、反省、慎思的学校文化为途径;以改普学生的学习成效为目标。也就是说.在课程领导的意涵中,应该关注个人价值、组织价值和制度价值。个人价值在课程领导中是一个重要而又敏感的价值根源.它包括校长、行政人员的个人价值,教师的个人价值.学生的个人价值,家长的个人价值等等,而且这些价值经常是处于冲突中的。  相似文献   

20.
正一、板块教学的特点和价值1.在教学目标上,教者必须统筹全局,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教材,瞄准课堂教学的靶心——教材中的重点及难点,有的放矢,提炼出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2.由于板块的有机划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和谐的高品位的课堂中,认识自我、相信自我、表现自我、欣赏自我成为了可能,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