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精神产品是没办法用衡器衡量的。怎么就算深,怎上就算浅呢?没法儿有个公认的标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感觉到当前的新闻报道普遍存在着肤浅、表面化的现象。有许多年轻的同行也因感到自己的作品缺乏深度而苦恼。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学中,新闻体裁没有“会议报道”或“会议消息”、“会议新闻”一类,倒是在《书学》中找到“会议纪要”一词。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电视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会场的画面和会议的内容,久而久之,人们习惯把这类新闻称之为会议报道或会议新闻。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多年在基层一线采访的记者,笔者经常会接受对一些基层的先进典型人物的报道任务。这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时代。面对火热的生活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基层,各路俊彦英才脱颖而出,各种先进事迹感人至  相似文献   

4.
在传播渠道多元化和信息过剩的背景下,读者的阅读方式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是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浅阅读成为一种流行;另一方面读者对社会热点、冷点和焦点现象、人物、事件,又渴望得到更多、更全面、更权威的信息解读。深度报道恰好迎合了读者的这种信息需求,并得到各种纸质媒体的追捧。  相似文献   

5.
李黾  龙卫东 《传媒》2002,(7):46-46
热点,作为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而产生的社会学概念,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转轨变型的加速而越来越为人们所频繁使用。热点作为一种有显著影响力的社会现象,也日益引起新闻界的关注和重视。笔者认为:热点是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人们给予普遍关注的某一现象或突发事件。热点既存在于人类社会,也存在于自然界;热点具有时间性、地域性特征,在不同时  相似文献   

6.
可读性,是近几年新闻界在探讨新闻改革中时时提到的话题。对时事报道可读性的研究也是新闻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要使时事报道都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不是少数人、短时间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的过程。研究时事报道的可读性,首先必须弄清时事新闻的范畴,其次还需要弄清可读性指什么。 简单地说,时事新闻报道是指通过新闻媒介对最近期间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实进行报道。可见,时事新闻的外延很大。 什么是可读性呢?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的解释。从平时大家使用这个概念的场合看,我们认为用喜闻乐见解释比较合适。它可以理解为三层意思:一是读者看得懂;二是读者喜欢看;三是读者觉得可信,十分亲切。这三者具备了,时事报道就具有一定的可读性了。 报纸的对象是广泛的读者,所以我们要研究报纸的可读性,必须了解读者的心理。对一个时期,群众最满意的是什么,不满意的是什么,期望的是什么,疑虑的是什么,喜悦的是什么,害怕的是什么,苦恼的是什么,关心的是什么,如此等等,做到心中有数,时事报道才能“报到点子”上,才能极大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7.
去年11月18日晚9时多,中国女排从日本凯旋抵达首都机场,由于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早有预告,要现场转播实况,因此,全国人民都关注着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但是,当女排队员出现在电视屏上时,已是队员们早已下了飞机,来到过道扶梯上。只见几个零  相似文献   

8.
9.
感谢中央电视台总编室邀请我参加这个《加强农村电视宣传座谈会》。我从一个电视外行者的角度讲点想法。我首先要说,关于农村的电视宣传报道太重要了。农村最需要电视,最喜欢电视,最信任电视。电视在农村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宣传手段所不能代替的,也是不能比拟的。九亿农民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九亿农民所从事的农业生产和改革在建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座谈会上,有位老新闻工作者谈到人物报道中模式化、脸谱化的问题时,颇为感慨。俗话说,千人千思想,万人万模样。即使是孪生兄弟,相貌也不是完全相同的。至于人的思想、性格,由于身世、经历、职业、教养不同,更是千差万别。但在我们一些人物报道中,千姿百态的人,却一个个成了相同的模型。比如:一写“大干”的模范,就是不吃饭、不睡觉,轻伤不下现场,带病坚持工作;  相似文献   

11.
热点问题·热点报道·热点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点是公众的热切关注之点,公众议论的集中之点。热点报道,是新闻传媒围绕社会热点所展开的有一定力度和深度的持续性报道。传媒进行热点报道,目的是为了进行新闻舆论引导。以热点报道引导舆论,应当注意:①精心组织好热点报道;②严格地遵循新闻规律;③辩证地处理好聚与散、疏与堵、浓与淡、续与断等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今年3月20日爆发震撼世界的伊拉克战争,可谓是典型的国际热点新闻。全世界众多媒体对此给予了极深入的关注,给予了全方位的报道,给予了最详尽的解读。我们北京晚报在报道伊拉克战争之后的体会是:对于国际热点新闻,报道要更上规模、更具抢眼、更深剖解、更猛冲击、更创强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学院教授徐占焜撰文认为,“所谓热点,就是一段时间内受到社会关注的一些问题。”徐占焜在做了这个简洁的而通俗的定义之后,进一步解释说,从社会学角度说,热点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从哲学角度说,热点是矛盾的焦点,从舆论学角度,热点是舆论的中心;从工作的角度,热点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从领导的角度上看,热点则是值得重视的社会动向。  相似文献   

14.
热点,作为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而产生的社会概念,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转轨变型的加速而越来越为人们所频繁使用。热点作为一种有显著影响力的社会现象,也日益引起新闻界的关注和重视。那么究竟什么是热点新闻呢?笔者认为它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热点报道的客观内容是群众普遍关  相似文献   

15.
王健 《视听界》2010,(5):107-108
不久前,无锡一家电视媒体播发了一条新闻,称某大学采购的作为学生的洗澡热水来自炼钢废水,热水中含有大量重金属,铅含量超出国家标准10多倍。报道还说,这家热水供应商还给当地多家学校、浴室提供热水。一经播出,立刻被国内众多包括网络在内的媒体转载。卫生行政部门迅速组织展开调查,结果表明,该所大学浴室用水符合国家标准,未发现使用钢厂废水迹象.汶条新闻造成恶劣影响,个中原因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6.
热点报道的目的,是为了释疑解惑,提高认识,增进理解,平衡心理,外赶时弊,除怨扬善。因此,开展热点报道就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把受众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去。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开展,下岗职工数量逐渐增加,再就业工程成了社会舆论的一大热点。以机械、轻纺等劳动力密集型为主的遂宁国有企业在改革带来的阵痛中,下岗职工再就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998年3月下旬,适逢遂宁市三届五次人代会和三届四次政协会召开,《遂宁日报》在“两会聚焦”栏目中以大量的篇幅在显要的位置介绍了近年来全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  相似文献   

17.
在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不少媒体都十分注意开发热点报道,把它当作争取受众扩大影响的法宝。然而,由于热点本身的情况比较复杂,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就导致了热点报道的两极化倾向:一种是心态浮躁,急功近利,热衷于炒作,华而不实;一种是叶公好龙,左顾右盼,谨慎有余,胆识不足。那么,当前热点报道究竟何去何从?在笔者看来,要积极稳妥地开展热点报道,就有必要从理论上认识热点报道的基本特征。所谓热点,无非是公众特别关注的社会现象或重大事件,如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我国当前的政府机构改革等等。“热点”是对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经济热点报道,是对人们普遍关注的经济事件和经济问题的报道。根据热点的特征,参照经济报道的分类,它可包括:政策性经济热点报道、理论性经济热点报道、经验性经济热点报道、成就性经济热点报道、社会性经济热点报道、问题性经济热点报道等。经济热点报道与一般性经济报道的区别在于,经济热点报道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经济价值;在这里,新闻价值指的是报道对于读者、听众、观众的有用性,经济价值指的是报道对于指导和服务经济工作、经济生活的有用性。如何开展经济热点报道?以下从五个方面加以分析论述。一、抓住矛盾写经济———经济热点报…  相似文献   

19.
陈其伟 《视听界》2001,(3):47-47
随着新闻宣传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地新闻单位、各种新闻媒体普遍重视对不少重大的、带全局性的社会问题进行较具规模的报道,从深层次剖析某些社会问题、某些社会现象和反腐败斗争中的反面典型的产生、影响及处理情况,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问题的解决,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戴。那么,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20.
对“热点”问题,首先要敢于接触,不能回避 从近几年来《钱江晚报》先后策划、组织的有影响的热点问题报道来看,它们不同程序地触及了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这些热点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在不断转换、不断产生的。新闻媒介要不断追踪,敢于接触。所谓敢于接触,就是对客观存在的群众关注的忧难问题,不是回避,不是装“瞎子”、当“哑巴”,而是要积极反映,努力形成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