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窝阔台(1186—1241年),元太宗,蒙古帝国第二代大汗。成吉思汗正妻孛儿台所生第三子,1219年被指定为汗位继承人。1229—1241年在位。即大汗位后,窝阔台强化了国家机器,提高了大汗权威。次年,亲自伐金。1233年,在燕京创立国子学,选派蒙古子弟学习汉文。封孔子五十一世孙元措为衍圣公,修孔子庙。1234年冬。联合南宋灭金。次年,发动蒙古军第二次西征,征服罗斯公国。在位期间,制定蒙古地区值百抽一的赋税制。  相似文献   

2.
南宋时期,在与金军对峙的荆襄、两淮以及川陕地区的军事分界线上,宋朝政府为缓解防御压力,大量驻军布防之外,不同程度的利用了人工林或天然林来加强防御工事。本文试从南宋军事防御林的建立、维护入手,揭示其对边区军事防御和生态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十三世纪初,铁木真成吉思汗依靠强大的军队,形成了蒙古政权。公元一二二七年灭掉了西夏。在蒙古向西夏和金与南宋用兵作战的时候,成吉思汗病死于六盘山,由其儿子窝阔台继为大汗。公元一二六○年忽必烈自立为大汗,一二七一年定国号为元,一二七九年灭南宋。元朝的统一为中原地区和边疆各兄弟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在客观上提供了发展的条件。尤其元比较重视农牧业等经济的发展。固原地区在元时期,隆德县地入静宁州,化平(今泾源)入华亭县,原镇戎州东山、三川县并入镇原州,另与旧镇戎州之开远堡(今开城乡),置开成府(路)。因为宋、金时代  相似文献   

4.
一二二九年,窝阔台继成吉思登上了大蒙古国的罕位,是为元太宗。太宗即位的前两年,西夏败亡;五年后,金国被灭。这样,蒙古军事征服者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控制了黄河流域的北中国。拥有了广大的定居农业区,对一个游牧民族的统治来说,如何进行有效治理是它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太祖时,毫无封建统治经验的蒙古贵族集团,几乎是在北中国实行了放任自流的政策。窝阔台继位后,亡金汉人儒士、西域商贾、蒙古亲贵三方势力汇集北方,形成了一种并不牢固的合力,致使北中国凋蔽的农业经济呈现恢复中有破坏、前进中有退步的曲线型运动。《元史》称窝阔台合罕统治时期,“华夏富庶,羊马成群,旅不齐粮”,虽有溢美之辞,但它一定程度上说明窝阔台时期中原的蒙古占领区确实有由混乱而粗安的良好局面,其经营中原的方式大别于成吉思汗时。因此,研究窝阔台合罕统治时期,北中国存在的三种经济势力的发展趋向,对大蒙古国初期历史的深入认识乃至忽必烈元朝政治经济统治的特色,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藏传佛教传入蒙古之肇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汗国窝阔台可汗实施西征南进战略,迫使吐蕃归顺蒙古历时5年(1235~1240年)。由皇子阔端派遣多达纳波统军入藏,真正打开了蒙古与西藏历史关系之大门。因此,蒙藏民族历史关系的开端,应为窝阔台可汗时期的公元1240年。戊传佛教传入蒙古之肇端在于蒙古汗国贵由可汗时期的公元1247年。阔端与萨班凉州会晤颁布了《萨迦·班哲达致蕃人书》为重要标志,确立了蒙古汗国对西藏的统治地位,同时承认了萨迦派教主主持吐蕃地方政权和佛教的领导地位,允许在凉州或蒙古西部地区弘扬佛教,进而在蒙古与西藏的历史文化的发展关系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余玠是南宋末期西壁之统帅,他经理巴蜀,主持构筑山城防御体系,支撑南宋半壁河山,为粉碎蒙古取蜀灭宋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余玠筑城抗蒙元,是其自我实现,亦是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7.
田维华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2):42-45,49
北宋被灭之际,南宋中央调遣黔南路贵州防御使军政府思播黔军,前往陕西、河南抗击金军南下达十年之久。此举击破了金朝意图越过秦岭,由西向东吞灭南宋的战略目的。在蒙元消灭南宋的过程中,灭掉了已存在五百年南诏国的蒙古大军,在二十年问打不进贵州。最后以和平方式将宋朝的黔南路贵州省演变为元朝统下的顺元路宣抚司。元中央政府调“宋旧军思播田杨”黔军,参加抗击缅军及八百媳妇国反叛之战,巩固了元朝在西南的政权。明朝改“顺元路宣抚司为贵州宣抚司”,仍利用黔军思播参加消灭云南蒙古梁王的战争。  相似文献   

8.
耶律楚材是蒙古汗国时期杰出的契丹族政治家、思想家,曾受成吉思汗和窝阔台两住大汗的任用。在我国多民族犬家庭的形戍过程中.在蒙古民族由游牧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过程中,他提出过一系列具有远见卓识的建议,尤其是他将封建统治阶级长期统治中原地区的主要经验——以儒治国,提供给蒙古统治者加以实行,加速了蒙古社会封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窝阔台汗己丑年始置的汉军三万户中之萧札刺,不是萧也先之子萧查刺,而是于甲戌年投降蒙古的金中都 军首领札刺儿,增立四万户的时间不在壬辰年而在甲午年。汉军三万户与七万户的设立都与蒙古忽里台大会的召开有关,甲午年增立的七万户,汉人有四:刘黑马、史天泽、严实、张柔;契丹人有三:萧札刺之子重喜、塔不已儿、石抹李迭儿。蒙古统治者设置汉军三万户或七万户的目的,是按照蒙古军制,重新编制汉军,以便于军事指挥。  相似文献   

10.
欣然 《初中生》2012,(Z1):25
正1279年,元朝忽必烈派遣帐下汉人将领张弘范带领蒙古军追歼南宋小朝廷。南宋军民在广东新会崖  相似文献   

11.
窝阔台汗己丑年始置的汉军三万户中之萧札剌,不是萧也先之子萧查刺,而是于甲戌年投降蒙古的金中都Jiu军首领札剌儿。增立四万户的时间不在壬辰年而在甲午年。汉军三万户与七万户的设立都与蒙古忽里台大会的召开有关。甲午年增立的七万户,汉人有四:刘黑马、史天泽、严实、张柔;契丹人有三:萧札剌之子重喜、塔不已儿、石抹孛迭儿,蒙古统治设置汉军三万户或七万户的目的,是按照蒙古军制。重新编制汉军,以便于军事指挥。  相似文献   

12.
1279年,元朝忽必烈派遣帐下汉人将领张弘范带领蒙古军追歼南宋小朝廷。南宋军民在广东新会崖门海上与元军展开殊死搏斗。  相似文献   

13.
晚宋钓鱼城战役可以放回到当时的川蜀整体防御布局当中进行考察,并可重点从"筑城固守"和"荆蜀相资"两方面探讨钓鱼城战役前后川蜀防御政策的调整,包括南宋朝廷中关于守蜀的争议和具体防御政策的落实,以进一步检讨强本弱末的国策惯性力对于川蜀防御及钓鱼城战役的影响。以钓鱼城战役为坐标节点,以运作其间的人事和制度互动为角度进行研究,可以发现,钓鱼城的成功坚守与此前南宋政府做出的一系列调整策略有关,而最终之陷落也同样与这些策略的制定和施行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4.
蒙古汗国和元王朝的对儒政策基本上是:在蒙古汗国创业之初,成吉思汗和窝阔台不自觉地利用儒士;忽必烈有过“好贤”的举措,但十分有限,并变成了确保民族特权、挑拨民族矛盾的手段与方法;元代中后期统治者“崇儒”、“尊儒”企图拉回儒士阶层,是想挽救其危机四伏的垂死命运。  相似文献   

15.
蒙元军队进入嫩江流域的研究是史学界的一个空白.因金东北路长城的阻碍,成吉思汗崛起后,没有向东进攻嫩江流域,而是向西攻打草原各部、西辽,接着打西夏、金中原,进而造成了一路西征直达欧洲的攻势.直到窝阔台时代,蒙古军平定辽东后,才真正进入嫩江草原.但嫩江流域仍处于斡赤斤家族统治,直到忽必烈平乃颜、哈丹后,元中央政权才真正撑控嫩江流域.是东北路金长城的防御,影响了成吉思汗的进攻方向,也影响了12世纪世界格局.  相似文献   

16.
1279年在蒙古灭南宋的战役中,忽必烈得到了背叛的南宋海军的帮助。而为了建立一套粮食运输体系,蒙古人从另一条看起来更不可能的途径——海盗——得到了帮助,构建了元朝的海上生命线。  相似文献   

17.
开州作为南宋抗蒙要地,战事之长、抗蒙之坚决,足为南宋诸郡之表率;亦为蒙古征服史所罕见。蒙古占领开州,加速了统一全国的步伐。了解宋蒙开州战事,对研究南宋末年四川军民抗蒙战争意义重大。该文就宋蒙开州战事中双方兵力对比、具体战事、持久原因三方面进行探讨,以图揭其真相。  相似文献   

18.
认为金朝五世皇帝完颜雍在位29年(1161—1189)中,励精图治,业绩显著,有金国“小尧舜”美誉.介绍其从执政伊始,即在短期内剿灭契丹农牧民和汉族反金起义军,稳定政局的过程.肯定其主动让步于南宋,签订宋金“隆兴和议”,减岁币,降辈份为叔侄关系,同南宋保持和平友好相处30余年的积极意义.论述金世宗“减丁战”,修筑边堡界壕,作持久防御的策略.金世宗的安边保境策略终于延缓了后日蒙古灭亡金王朝的历史进程,充分肯定了金世宗安边保境方面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19.
"拍竿"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尤其是在水军作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它始于东晋,兴盛于南北朝时代,但在南宋钟相、杨么起义对战官军中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拍竿"的出现与应用体现了先民的智慧,是对杠杆原理运用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0.
“斡腹”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3世纪蒙古铁骑的赫赫武功与蒙古汗国的辽阔版图,可以说与“斡腹”密切相关。“斡腹”本为蒙军作战中经常采取的一种战术,后演变为蒙古汗国前四汗时期征服西夏、金朝、南宋的总体战略。此战略有一个假道西夏灭金,假道西夏和南宋灭金、假道大理灭宋、假道大理和安南灭宋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