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教学中提倡参与意识尤为重要,因为害怕作文的心理障碍在学生中普遍存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是变学生“要我写”为“我要写”的关键,是克服学生害怕作文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一、指导写“应需之文”,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往学生作文往往是为写作文而作文,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学生也往往提不起写作积极性来.于是,出现了装腔作势、假话套话连篇的毛病.写“应需之文”,这是叶圣陶先生早在60年代就提倡的.他说:“课内作文最好写应需作文,即令叙非叙不可之事物,令发非吐不可之议论”.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当前,在作文教学中出现了一股盲目求“新”的“创新热”,它无视学生作文普遍素质差能力低的实际,弊端极大.本文根据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中学作文教学的任务,联系学生作文的现状,对“创新热”的两句及其成因与弊端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求真务实”、从“求真”中“求新”才是中学作文教学的出路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当今语文作文教学正处于从“教化取向作文向能力取向作文”转型过程中,它要求在作文教学中把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作为作文教学的中心,使得写作教学生活化、能力化、个性化.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导“活”话题,利用“师生”对话互动,灵活地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感受生活,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在生活中找到写作素材.激“活”作文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自主地学写、能写、爱写.培养学生语言的个性化、思维方式的多样化,体现了写法指导的“能力取向”.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观,采用开放的形式,让学生成为作文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4.
杜颖 《辽宁教育》2006,(6):37-38
写作内容匮乏一直是困扰中学作文教学的一个难点问题.教师感到学生作文言之无物,又苦于无“法”可教;学生感到无文可作,每遇作文,如临大敌,但又苦于无“法”可学.好在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学中关于作文的教与学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新概念作文”的兴起,升学考试中话题作文的采用,使清新的文风吹进教坛,打破了中学作文教学的沉闷,由此驱动着众多的教者探寻解决学生写作内容匮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笔者曾对我校中高年级学生作文情况作过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怕写作文的比例高达70%左右.其中有相当比例的同学作文水平较低,所写的作文错别字、病句多,篇幅短,与小学生作文应基本达到的要求相差很远.我们称这一部分学生为作文“特困”生.那么,如何使这些作文“特困”生从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到爱写作文并写好作文呢?笔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的“脱贫”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不管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写作“目标与内容”,还是中考作文评分,都将“真情实感”列为重要条目.高度的重视恰恰说明学生作文中“真情实感”的缺乏.《初中生·作文》强调“真情表达,轻松作文”,可谓是牵住了牛鼻子. 写真情实感为什么这么难?原因当然不在学生那里.我们从最受关注的中考作文题说起.  相似文献   

7.
或是评分式,或评级式,或是评语式……在目前的作文批改中是,教师大多在越俎代庖——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然而,真正的“主角”学生呢,一般只能是“听众”“看客”,他们对老师批改作文似乎比较“冷漠”,很少“有”动于衷.如何扭转作文批改的被动局面呢?笔者在教学改革中构建并运用了作文批改的“互动”模式.即在作文批改中,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关系,使作文批改臻于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范式.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清楚当前社会各界对语文教学的责难了.但目前,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偏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业内人有个行话:“学生怕作文,老师怕改文,师公怕招魂.”甚至于感慨:“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大多学生“谈虎色变”,把作文当作苦差事.面对这种窘况,如何让学生在写作时快快乐乐落笔,轻轻松松作文呢?我在作文教学中作了如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李涛 《考试周刊》2013,(83):52-53
“两可”作文教学法是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把握文章的“可写点”和“可感处”,把作文与读者联系起来,使学生写作有的放矢,从而有效提高作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文章对初中作文“两可”教学法相关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根据作文指导涉及面广和效益周期长的特点,复习中要注意三个问题:1.全面复习,突出重点。作文类型以记叙文为主,作文要求以“有具体内容”、“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要修改”为重点。2.从学生实际出发,一是结合学生写作文的过程(步骤)的实际,二是结合学生平时作文反映出来的问题。3.与阅读复习密切配合,引导学生把从阅读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作文是一种半独立的习作训练活动,即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习作训练.所谓“训练”,训,即教师的指导;练,即学生的习作实践.这两方面应紧密结合贯穿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而不能相互割裂或仅仅作为一个环节、一个步骤来处理.因而,“双导”作文教学即是在作文教学中,以《大纲》为依据,以学生作文的心理需要为基础,从学生作文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作文类型,在学生作文的每一个阶段,施以全面的指导——不仅指导学生“如何写”,而且指导学生“如何改”,全面地提高学生作文的综合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由于小学生处于成长时期,思想意识正在逐渐形成之中,思考问题比较片面.再加上有的教师在作文指导中总喜欢用自己的思路去框住学生的思路,或命题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往往出现了“要我写”的被动局面,容易引发学生在作文中说假话、空话.因此,我们必须遵照大纲对作文教学的要求:“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说假话”.这就要将作文教学和社会生活、学生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注意培养以下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3.
作文学案是作文教学的必要凭借,也是当下教学的客观要求.作文学案具有把教师的分析指导与学生的训练生成有机融合的特点,是“教”与“学”的共同载体.作文学案大致可分为写作前指导学案和写作后评价学案两种.重点分析写作前指导学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写作前的指导学案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兴趣,便于教师引导,进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另一方面又将作文指导的核心由“文章”转向“学生”,使写作活动在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立体的系统中进行,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4.
一、“后”作文教学的弊端多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所注重的往往是“后”作文教学——也就是从学生开始提笔作文之“后”开始的作文教学。“后”作文教学大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命题。命题之后的审体和解题的教学。2.批改作文。对学生已经形成的文章做书面或者口头的批改。3.作文评讲。对学生已经形成的文章做批改后的口头评讲。这种“后”作文教学的传统模式已经贯穿了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国教师几乎从来都是这样教作文的。鲁迅先生在谈到他学习写文章时说过的“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作文本上圈圈多起来,而叉叉少了下去,于是终于学会了写…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然而,小学生做作文时普遗感到“无话可说”.究其原因,我想,这是因为学生的生活接触面窄,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于是,慢慢地,学生对写作文产生畏惧,视作文为“苦事”.……  相似文献   

16.
一、利用“演图法”,把观察生活和观察画联系起来.例如,写《擦玻璃》这篇看图作文时,教者组织几个学生根据图意进行表演,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指导学生把这一“生活”片断移植到作文中去.这样既丰富了看图作文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观察周围生活、收集作文材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问题,学生普遍厌做作文,把写作看成是一种包袱,一件苦事,一到作文课就紧锁眉头.如何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的做法是:坚持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写作热情.首先,在作文命题指导方面尽量切合实际出活题目.作文指导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它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剪裁,布局谋篇,表达方式,写作方法等,众多因素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无话可写”,也就是材料贫乏这个重要问题.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感到困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写作素材,言之无物,因此,就要引导学生“找米下锅”.“米”从何来?来自实践,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是作文指导的首要环节.我的做法是在作文前让学生先做,也就是先实践感受与作文有关的生活,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后再写作文.  相似文献   

18.
一、在作文教学理念上增强“三性”1.自主性。按照新课程理念,我在作文教学中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自己的文章自己写,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需要、现实状况出发,有针对性地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一种适合他们实际情况的写作方式,真正实践“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理念。2.激趣性。教育的本质是“解放”学生的天性,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就可以挖掘兴趣的资源,让他们在充满趣味性的写作中互相交流,相互对话,效果会更好。3.创新性。“创新”是要让学生在创新的作文教学中体验作文的本质与内…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对作文教学的“难因”和作文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究.其中,对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立足生活,训练学生作文能力;拓宽学生写作渠道;改革作文教学评价等方面做了详细的探讨,不仅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20.
作文,本应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但是,传统作文割断了与生活的联系,堵塞了学生的思绪,熄灭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以至于学生提起作文“怎一个愁字了得”,写起作文套话假话连篇。在“真实”的“谎言”中,孩子们编织着一个个“动人“”精彩”的故事,这不能不说是作文教学的悲哀!所幸的是,一种新的作文形式在新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为小学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新作文最为重要的就是要以“真”“实”为先,让学生走进璀璨的生活世界。如何引领学生轻松地步入写作芳草地,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就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