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稿”字邮票是免资邮票还是邮资总付性质的邮票,在集邮界分歧日久。由于“稿”字邮票的身份、地位,太敏感、太特殊,学术研究文章也不多见,笔者不揣浅陋,试作探讨,敬请集邮前辈、专家教正。  相似文献   

2.
解放区邮票中的“红印花”——“稿”字邮票,记入了中国珍邮的史册。关于它在集邮界的面世我们应该记住一位新四军老战士、集邮老人汤若泉先生。 汤老生于1919年,12岁开始集邮,最初集得宣统登极、中华邮政开办25年和孙中山国葬纪念邮票,引起极大的兴趣,从此与集邮结下不解之缘。他在1941年参加上海新光邮票会,为778号会员。与钟笑炉、马任全、王松麟等上海集邮家都有交往。钟先生向汤老寄赠《近代邮刊》,汤老请钟先生代购《斯科特邮票目录》,也为钟先生收集解放区邮票,两人交流邮识。互  相似文献   

3.
2005年11月7日,集邮家 沈曾华先生收藏的“稿”字邮 票四方联,被嘉德拍卖公司以 220万元人民币拍出(图1)。沈曾 华先生将此项拍卖所得捐给了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设立沈 曾华奖励基金会——一汽自主品牌创新奖,为“稿”字 邮票又添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4.
现在,在新邮票发行时,往往邮票的原地以及相关地要举行邮票首发仪式,但在一些邮票首发式上,揭幕后见到的是“邮票”,还是“邮票图稿”?还要打个问号。下面把从网络上获得的一些…邮票图稿’首发式”图片,在此“晒一晒”,希望能引起邮票首发式主办方及集邮爱好者的关注,以避免再出现名不副实的邮票首发式。  相似文献   

5.
集邮界研究邮品的人很多,但因为研究邮品也研究人的集邮者似乎并不多,宋冀平便是这其中之一。借文献集邮研究会访问团到北京与《集邮博览》杂志社交流的机会,本刊采访了宋冀平。宋冀平的集邮可以追述到20世纪60年代初,那时他常常从寄来的信封上  相似文献   

6.
备受瞩目的淮南区“稿”字邮票,由于档案史料的缺佚, 其发行单位、发行时间与属性等多有争议。本文作者经多方寻觅,查阅了部分《新路东》报与相关史料,并采访了今尚健在的原淮南交通总站站长杨秉超与原《新路东》报编辑沈文英、报务员潘子仪等,对《新路东》报及“稿”字邮票的相关情况等作了调查了解,使存世的“稿”字四方连邮票的诞生的历史背景之谜得以解读,从而进一步验证了“稿”字邮票印刷、用纸的史实。  相似文献   

7.
郑挥 《上海集邮》2006,(7):37-40
现将近年来新出现的“‘稿字’邮票”披露于下,以引起集邮界关注,新动向将战争年代解放区邮票的研究推向浪尖。  相似文献   

8.
《集邮博览》2011,(6):10-11
集邮界研究邮品的人很多,但因为研究邮品也研究“火”的集邮者似乎并不多,宋冀平便是这其中之一。借文献集邮研究会访问团到北京与《集邮博览》杂志社交流的机会,本刊采访了宋冀平。  相似文献   

9.
在"文"字邮票的研究中出现过诸多争论,"哪套邮票是‘文’字邮票的转折点"是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笔者一直关注这方面的探讨,再次谈谈个人的看法。首先有必要回顾一下有关"文"字邮票"转折点"之争的主要方面。"文"字邮票共发行了19套,笔者所见最早(以下谈及的"最早",均指笔者所见,难免有错漏之处,敬请同好补正)将其分为两个阶段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苏中、淮南区无面值邮票是不是解放区邮票的问题,多年前就有人提出过,但没有展开讨论,成为区票的一件悬案。2003年底,张林侠先生在北京集邮论坛上宣读《邮票定律与苏中淮南区无面值邮票》一文(以下简称“张文”),重提此案,他的观点:苏中、淮南区  相似文献   

11.
拜读《集邮博览》2005年第4期刘化刚先生《“会计邮票”和“电报邮票”》文章后深受启发。在笔者的脑海深处,对刘先生提到的两种“邮票”似曾相识。记得大约是1996年期间,曾收集到一些本地使用的“会计邮票”和“电报邮票”。于是翻箱倒柜,居然把它们找了出来。为了弄清它们的用途及使用时间,多次到相关单位进行了解,有了一定的收获,现介绍给大家。“会计邮票”和“电报邮票”的种类及印制单位我所收集到4种“邮票”,均是贵州省思南县农业银行专门印制的,由思南县印刷厂印刷,用纸为50  相似文献   

12.
近来收集到两枚邮资机戳,它们与众不同之处是本该刻有邮局局名或邮局内部使用单位的地方却刻上了“备机1”字样。一枚是“湖北随州备机1”,邮资机编号为“鄂MA2”(图①);另一枚是“湖北孝感备机1”,邮资机编号为“鄂DA3”(图②)。  相似文献   

13.
陈康 《集邮博览》2010,(9):38-41
初春3月,接到《集邮博览》刘生平的电话,提起第3期杂志刊登林丰年先生的文章,文中提到1952年邮政总局申报"伟大的祖国"系列邮票计划,除达摩瓷像邮  相似文献   

14.
“纽扣没了”:1969年10月1日发行了文17《知识青年在农村》,其中第2枚“向生产进军”,面值4分。图案上三名知识青年肩挑沉甸甸的秧苗,意气风发,疾步行进在一望无际、水平如镜的稻田小径中。微风吹拂了走在最前面的男知青脖子上的毛巾,也掀起了他缀有4颗纽扣的淡黄色上衣衣襟(图1)。而图2中男知  相似文献   

15.
单留 《上海集邮》2005,(3):28-30
媒体上常出现各种老照片,而形象化地记录下这些历史,要归功于老相机。  相似文献   

16.
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古城题材邮票,文物界的古建筑专家也非常关注。2009年4月1日,本刊记者对中国文物界的国宝级人物、古建筑泰斗罗哲文先生进行专访,听他讲述自己与邮票的缘分、古城保护的要义以及对古城邮票的建议。邮票印制局顾问  相似文献   

17.
“文”字邮票从1967年4月20日发行文1《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邮票开始,票面上的邮政铭记开始从印刷字体改为毛泽东手书字体。但邮票上的“中国人民邮政”6个字.并不是毛泽东为发  相似文献   

18.
2001年8月22日,我国邮政正式开办邮票个性化服务业务,“个性化邮票”这一名词随之频频亮相干各种媒体,“我上了邮票”这一说法更是被屡屡宣传,这实在有误导公众之嫌。  相似文献   

19.
《集邮博览》2004年第10期刊登的《“不务正业”的自动化邮票》一文(以下简称“戴文”),将签条和邮票混为一谈,把自动化邮政签条当成了自动化邮票,犯了常识性错误。 “戴文”新列的4种所谓被挪作它用的自动化邮票,其前3种根本不是自动化邮票,而是自动打印的挂号签条、挂号邮资签条,作者却肯定它们是自动化邮票,又说它们“被挪作了挂号签条”, “是挂号签条和自动化邮票的复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说明作者对什么是自动化邮票,什么是自动化签条,概  相似文献   

20.
爱尔兰有蛇吗?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最近看到了一则流传甚广的,有关爱尔兰人巧妙利用动物的奇闻。奇闻讲爱尔兰的冬天冰天雪地,在铺满冰雪的道路上,蹒跚缓行的老人们手拄的“龙头拐杖”,竟然是一条条冻得直挺挺、硬梆梆的蛇。还说爱尔兰人不但用蛇做拐杖,而且别出心裁地把一条条冻成“花环”的蛇,拣回家穿成串,编成门帘挂在门前,用来挡风御寒。待到来年春暖花开,这些苏醒过来的“龙头拐杖”和“门帘”们,便会知趣地溜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