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是一个具有发达人文传统的国家,可是,它为什么会产生法西斯主义?日本,是一个格外崇尚礼仪的民族,同样,它也出现了法西斯主义。我们知道,美国校园里那么多的暴力行为发生,从教育的角度来理解,本质上就是美国独尊技术知识教育、缺乏人文教育的恶果。那么,面对人文教育这样一个全世界普遍关注的话题,我们的学者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中国的人文教育又该何去何从呢?  相似文献   

2.
陈思和 《师道》2002,(3):23-25
我们面对的两种教育教育,不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初级教育,它的对象都是人。而人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不是一张白纸,一无所有地进入接受教育状态。有些知识,是人一出生起就要学习的,慢慢地成了人自身的东西,比如有关生活的知识,如何照料自己,如何学习表达,等等;有些知识,是人所不具备的,需要通过学校教育来获得,比如数理化、历史地理等等;也有些东西,是与生俱来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站得高,看得远,这是常识.可是,往往是常识性的东西容易被人忽视.比如,很多人在争论:0x=0是一元一次方程吗?一元一次方程对学数学的人来说,是个常识性的东西,但许多数学老师却在喋喋不休地争论,为什么?就是因为缺乏认识方程的高度.如果数学教师具备了多项式理论这个知识高度,那么,看到的视野就完全不一样了,也不会陷入无用的争论之中.由此,我们想  相似文献   

4.
我们每一个教师在教学时,内心深处都对知识、学习和教学作了自己的隐喻。如果我们认为知识像东西,那么,学习就像接受东西,教学就顺理成章地像传递东西。如果教学像传递东西,我们的责任就是传递人类社会发现的东西。我们的工作就是先把书本上的客观存在的、绝对正确的、确定无疑  相似文献   

5.
大学的教育理念与目标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一、从课程设置谈起 现在我们注意到人文与科学的交叉,特别是人文教育或素质教育的提倡与重视,已卓有成效.从人性的养成来看,不论学什么专业的学生都需要人文的陶冶与性情的养育,都需要接受人文的教化.学习人文,主要不是学知识,而是学智慧,是体验、丰富、提升人生的内涵与境界.但人文学工作者拿什么来满足大学生的人文需求呢?在他们最珍贵的大学生涯中,我们提供什么最有价值、最值得学习的东西呢?  相似文献   

6.
美国教育家赫斯柏所说:“完整的教育应包括‘学会做事’与‘学会做人’两部分。”“学会做事”就是要接受科学教育.养成科学精神,“学会做人”就是要接受人文教育,养成人文精神。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化学教育理应肩负起人文教育的重任。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将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人文教育寓于化学知识的各个部分.现行的高中化学课本中及课后“阅读”、“资料”、“选学内容”里蕴藏着大量的素材,如何将这些素材融入科学教育中去呢?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可按照以下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7.
生活中有许多静物会因为需要被我们写进作文——比如一支钢笔,一条围巾,一张桌子等等。但是有些同学会把写进作文的静物写得平淡乏味,死气沉沉,没有生气。那么如何才能在作文中把静物写活呢?一、让静物有人的模样让静物有人的模样,就是借用人物描写的方法,把静物的外在形态化写成人的长相、身材、打扮等。这样写静物,会给人以亲切感,会让  相似文献   

8.
雅思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也就是说教育是关于人的教育,其重要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而终极目的是培养人。教育一旦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也就不能称之为教育了。语文本身就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师更应在语文课堂中努力探究、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那么,在语文课堂中该如何贯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是语言的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综合。学语文同时也是学做人,语文教育就是教书育人。因此,语文教学要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个性和人文思想。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思想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研工作要将重心下移,着力解决基层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作为的研究正成为教学研究的生命价值体现。研究方向:为教育行政提供咨询和决策依据。教学研究理应在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获得第一手资讯,为教育决策建言献策,提供决策依据或参考。比如,如何合理使用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等等。有些问题看似很小,很不起眼,但它直接影响教育政策的制定,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比如: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研究,我们能否从研究“网吧为何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学生为什么越学却越不能品味到学习的乐趣?”找…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何谓人文性?笔者认为,人文性不是文学性,不是文化性,也不是人的自然性,它应该是三者有机融合而折射出的人之为人的东西,是一切有利于人"健康"(身心健康、情感健康、道德健康等)发展的东西。就语文教育而言,谈人文性离不开教材、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12.
所谓人文,就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它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关心人、集体、国家、民族、社会、自然界,是人的精神世界的需要,是人要成为人的精神需要。人文要解决的问题是求善,“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去做”?人文就是为了人能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人文精神是维系人类社会的牢固纽带。人文教育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等等。  相似文献   

13.
人文教育是一种高素质的教育近年来,在各种媒体和日常生活中,有关“人文”的词汇,人们用得越来越多,比如人文精神、人文素质、人文教育、人文关怀等。大家都觉得“人文”和与“人文”搭界的这些词汇,是一种层次、品位较高的东西。但什么是人文呢?简单地说,人文就是重视人的文化。而人文教育是一个社会和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不断健全的教育,是叫人求真求善求美的教育。按北京大学季羡林老先生的话说,就是教人“怎样做人和怎样做事”的教育。人文主义起源、发端于公元15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当时人们从神的统治下逐渐解放出来,重新成为社…  相似文献   

14.
所谓人文性,从感性的层次来讲,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关怀;从理性的层面来讲,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命运的忧患.在强烈倡导人文教育的大背景下,处于新课改前沿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将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伴随语文教育活动的始终.那么,我们如何打造-个真正的小学语文人文性课堂呢?  相似文献   

15.
所谓人文,就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它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关心人、集体、国家、民族、社会、自然界,是人的精神世界的需要,是人要成为人的精神需要。人文要解决的问题是求善“,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去做”?人文就是为了人能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人文精神是维系人类社会的牢固纽带。人文教育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等等。《新课标》将语文学科的性质界定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要充…  相似文献   

16.
人的学习能力有什么不同,如何改善自己的学习;为什么同一个人,以不同的心态学习时,结果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地研究和思考,也都应该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教育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得到很多"礼物"。这些"礼物"有的是爸爸妈妈送给我们的,比如生命:有的是老师送给我们的,比如知识:有的是同学送给我们的,比如友情……还有一些"礼物"需要我们自己送给自己,比如:顽强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等等。人生中各种各样的"礼物"就像游戏中的装备,会使我们长大后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带给我们精彩的人生。你想长大后做一个有作为的人吗?那么,就为自己送上一份好"礼物"吧!  相似文献   

18.
人文教育,新课改以来一直喊得很响,高中语文教学领域也很不甘寂寞,从教材编写到课程安排再到教学实施,都鲜明地举起了人文教育的大旗.那么,究竟什么是人文教育呢?目前,比较占主导地位的说法是:所谓的人文教育就是教会做人的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就是人性教育,其精神内核即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中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教育教学要以生为本。外语的本质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英语学科已经不单单是一门工具性的课程了,语言的人文性变得更加重要,也就是学生通过英语这门语言的学习,会对自己的性格、品格、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产生影响。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呢?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把英语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看过《开心辞典》的人都知道,这个节目涉及的知识极其广泛,要想闯关绝非易事。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愿意去参加呢?除了闯关成功后能获得价值不菲的大奖之外,我的感觉就是:参加这个节目确实能给我们带来充实与快乐。所以,为什么不让我们的英语测试也像《开心辞典》那样"快乐而充实地进行"呢?效仿几手,未尝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