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加深记忆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教师传统的布置作业方式已逐渐不被学生认可,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作业质量一直无法提高。对于循规蹈矩的事物,人们极其容易感到厌倦,小学生也不例外。基于此,作业的形式应变得灵活多样起来,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大语文"的角度出发,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作业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初中英语作业的设计是提升教学质量、反馈教学问题的关键。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设计的作业手段单一,形式枯燥,学生缺乏主动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这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应当探索新的作业设计思路,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完善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相似文献   

3.
韩卉 《宁夏教育》2013,(5):55-56
在日常的作业设计中,作业形式较为单一,内容单调,机械重复太多,缺乏思维的拓展,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自觉性。这样的作业虽然对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在不断摸索与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新手与专家教师都用边讲边问的形式取代单纯的讲授,提问密度较高.两类教师都重视双基的落实,设置了大量的识记型和理解型问题.专家教师善于设计导向型和策略型问题,组成"问题链",启发学生思维活动,保证学生思维趋向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领会数学的本质.两位教师都比较保守,没有提出开放型问题,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都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小学语文的教育之中,很多教师布置作业的形式比较单一。除此之外,在作业的评价方面也比较片面,比如,很多教师仅仅停留在了判断对错的层面上,又或是只重视学生是不是按时上交了作业,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作业布置的是否合理有效,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身为语文教师绝对不能墨守成规。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高中语文是中学课程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不仅涉及到教学主体学生和教学客体教师,还与教材、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后作业有关。本文简单分析了当前语文教学当中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包括作业形式、内容以及评改等,同时还提出了今后对作业设计方面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过程中,作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形成以及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师生评价、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然而在初中阶段,数学作业的设置一定要遵循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双减”政策推行之前,有部分教师随意布置作业,马虎批改,功利化倾向严重,作业不仅占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还没有发挥突出成效.面对这些情况,整体的教学工作都受到了不利影响.2021年7月,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明确指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中、小学生负担过重.优化课堂设计、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压力就成为教师们关注的重点内容.本文依托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提出有效的作业优化设计方法和作业批改策略,帮助初中数学作业真正地发挥成效.  相似文献   

8.
一、小学生作业的现状长期以来,小学生作业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对课堂教学的机械巩固与补充;一味地要求个体独立完成,学生之间缺少交流;学生做教师批的批改方式很单调。学生作业的评价往往锁定在教师对学生的层面上,评价结果表现为简单的"√"""和"优秀""良好""及格"等,缺乏人文关怀。教师布置作业时没有考虑到学生文化素质的综合培养,使学生始终处在被动灌注的状态。传统的作业设置和练习,虽然在巩固基础知识方面起  相似文献   

9.
沈杰  张兰 《家教世界》2013,(9X):49-49
<正>随着《新课标》的颁布,课堂的教学观念、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但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们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对作业的设计认识不足。其实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必须设计形式多样、具有童心童趣、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的作业形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愿做"、"爱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需要教师转变以往的思路与作业设置形式.小学阶段作为学生理论积累的关键阶段,作业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深化所学内容的重要一环.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双减”政策倡导的作业简化不仅对作业设置模式提出了相应要求,还对整体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过程提出了优化建议.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而言,教师需要在现有政策体系下对作业设计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活情境设置的物理体验作业,对于丰富当前的作业形式、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等有很强的实践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教师从学生的作业质量、参与热情、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实际情境类题目的解答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后,筛选出了更加适合初中生年龄、认知特点,更加适合物理学科的作业设计,并对具体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反馈.这旨在改善学生生活体验缺失、直观经验匮乏的现状,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2.
对于作业,绝大多数学生还把它视为外部强加的一种负担。如何让学生在享受语文作业的同时,又从中获益呢?我认为应传承和创新相结合,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语文作业,从而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设置个性化作业一直以来,作业的形式、内容都由教师作了统一的规定,完全忽略了学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外作业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续 ,是课内知识的外向扩展。它有助于学生较深刻地理解教材 ,掌握知识 ,运用知识以及培养技能技巧 ,还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 ,发展个性 ,培养创新精神。近年来 ,教育界不少有识之士在教学观点、课堂教学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 ,但在作业 ,特别是课外作业方面探讨甚少。因此 ,传统的语文课外作业形式仍占有一定的主导地位 ,如作业内容单一 (汉字注音、抄写词语、解释词义、背诵名篇 ) ;作业形式简单 (死记、硬背、苦练三种形式 ) ;题型机械、题量过大 ,导致学生负担过重、被动应付、作业无趣 ;过多地强调作业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作业布置不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不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的能力。文章从作业问题的分布、作业呈现形式、作业问题的数量、能力培养要求等方面对上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与德国初中化学教科书进行分析比较,并概括了各自特点。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以"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等方式,为中小学生减负。但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仍有教师在作业设置上习惯于布置大量重复性作业,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科学设置作业,让每一次作业都能见证学生的成长足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作业设置更具人文关怀。一是作业内容贵"有效"。在作业设置上,教师  相似文献   

16.
依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为了扭转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设置不同形式的前置性作业,让学生轻松地"先做""先学",带着思考与问题进入课堂,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创新.然而,对如何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却关注得并不多,大部分教师仍然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学生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作业模式中.这种作业形式已深深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那么,如何设计出形式多样、内容有趣、富有探索性与思考性的作业呢?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一方面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落实“双减”政策,另一方面又要切实发挥作业效用,促进学生能力与思维发展。基于此,教师可多设置实践类作业,一方面丰富学生课后生活,另一方面提升学生实践应用与迁移创新能力。教师可基于实践类作业设置,结合学生多方面需求,不断优化作业形式、内容等,进而全面提升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构建有效的数学常态课,不能忽视课堂作业设置这一个环节。毫无疑问,数学教学离不开练习,数学知识的掌握最好就是让学生在练习中去发现,在发现中去感悟。为此,数学作业设计应讲究"厨艺",注意形式多样、层次分明、富有新意,吸引学生做作业的乐趣。一、设计"特色"作业,让学生在"乐"中做新课程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设计好习题让学生完成,学生主动性得不到发挥。我们可以试着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学生当作业的"编导",自己设计,自己参与评价。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这样做:周周设置特色作业——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教育课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本研究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 ,在教师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方面仍然存在着只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等种种弊端,这对于教师教育质量的保障和提高极其不利.因此,本文建议树立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灵魂,倡导"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构建"真实、多元的、学习者参与的"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学生专业情意的培养及专业素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