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车向清 《职教通讯》2012,(13):40-42
代际和谐需要各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即代际互动,而代际互动呼吁前喻式成人教育。代际距离的拉近、各代观念的转变等都需要这种由下而上的知识传递方式。前喻式成人教育作为顺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创新型教育模式,是代际互动的桥梁和纽带。前喻式成人教育为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创造条件,为代际互动构建平台,为代际沟通提供方便渠道,从而有效促进代际互动。  相似文献   

2.
第一代大学生是家庭代际传递转折的一代,是中国代际社会过渡的一代,随着他们陆续组建小家庭,也开启了自我“重塑”后的子代“再塑”过程。基于2019年CHFS数据,以第一代大学生家庭为核心研究对象,从“家庭”的微观视角入手,延伸至“城乡”的宏观视角,考察第一代大学生家庭与非大学生家庭、城市第一代大学生家庭与农村第一代大学生家庭四类群体子代校外教育机会获得的“家庭”和“城乡”效应。研究发现:(1)教育代际传递扩大了具有不同文化资本家庭子代的校外教育机会获得差异;(2)教育代际传递缩小了城乡家庭子代的校外教育机会获得差异;(3)权威型第一代大学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及自身特质是双重效应的内生原因。总之,由于第一代大学生的自身经验及特质,决定了其教育代际传递具有较强的代际再塑、阶层再塑和教养再塑特征。  相似文献   

3.
代际关系变迁是当下中国一个重要的社会、家庭研究议题。对于代的对象来说,广义的青年一代与老年一代的研究对象显得宽泛。聚焦"90后"大学生群体和"70后"的父母,探讨"90后"群体与"70后"父母的家庭代际关系新变化,认为当代代际关系呈现新的良性变化,代隔阂和代冲突呈现弥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代际关系书写是艾丽丝·门罗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艾丽丝·门罗以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为视角,由小见大,从19世纪中期移民代、末期新生代到20世纪初转型代、中期过渡代等四代家庭中的三类家庭代际关系为纵向线索,借助不同代群之间的代际关系勾勒出100多年间加拿大民族国家的社会建构历程。艾丽丝·门罗在小说中展现了英语裔苏格兰移民在北美新大陆殖民地文化传承模式下不同代际关系的时代性,揭示个体所处社会语境对于每一代群自身的客观影响,指出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中代际冲突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代际正义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代际正义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观彰显了代际正义之于代内社会的理想愿景,道技之辩的技术辩证观是代际正义之于代内社会的必然诉求,"圣王之制"的资源保护观则是代际正义得以维护和实现的前提和关键。  相似文献   

6.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公平正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代际正义之于代内社会的必然要求,“民主法治、诚信友爱”是代际正义之于代内社会在法治与德治方面的路径选择,“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是代际正义之于代内社会在效率与公平方面的社会诉求,和谐社会蕴含着代际正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加以发展,就必须以现实提出的问题为对象,研究前人没有研究过的新领域和新问题。代际伦理这一在现实生活中已经突出的问题就是这样的新领域和新问题。它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的代际伦理支持问题、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及其代际沟通问题、代际公平和代际正义问题、家庭代际伦理问题、现代科技所带来的代际伦理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当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胜任力特征视角,通过对浙江167家家族企业的实证调研,结合相关文献研究构建了新时期浙江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继承人胜任力模型。结果显示,新时期浙江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继承人胜任力由关系管理、个人特质、管理技巧和管理能力等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构成。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将为浙江家族企业在新时期培养接班人并顺利实现代际传承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所面对和努力解决道德滑坡问题时,发现社会责任感代际差异问题是时代性凸显的问题,代与代之间的责任感差异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本文以社会责任感的代际差异为视角,以现代社会中人们责任感淡薄为依据,分析社会责任感代际差异形成的原因,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学者关于知识型员工管理与开发的研究文献为基础,对当前我国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知识型员工的绩效评价与管理、知识型员工管理的心理契约等方面加以研究、总结,并提出了对知识型员工管理与开发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企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为研究对象,运用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理论,结合知识型员工的特征,对知识型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解决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具体对策,希望能够对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教育是影响代际收入流动的关键自致性因素。本文基于CHIP数据,运用反事实分解法,测算教育在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中的现实作用与潜力作用,并刻画这两种作用的年代变化趋势。本研究发现,考察期内我国居民的代际收入流动性逐代提高,并未呈现出阶层固化的发展趋势;整体而言,教育对代际收入流动的现实作用约为9.07%,但在理想条件下,教育对代际收入流动的潜力作用可以达到22.8%;随着年代的推移,教育对代际收入流动的现实作用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而潜力作用以及这两种作用的差距均呈现出逐代扩大的趋势。以上结论表明,教育在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中的作用仍未充分发挥,借助教育提高代际收入流动性仍然隐藏着巨大的潜力。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应进一步通过调整公共教育政策提高教育的公平程度,并继续深化我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以提高人力资本的劳动力市场回报率。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时代代与代之间的公平与和谐问题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笔者试图从传统文化视角探讨代际公平与和谐,寻求代际公平与和谐的人性基础。警示人们关注代际公平,化解代际伦理冲突,追求人类社会的终极和谐与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分析知识工作和知识型员工的特征以及现存的管理方法入手,研究了作为知识型员工典型的高校教师的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一积极性,最终提建立基于Y理论的绩效导向的管理闭环。此种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生态危机和环境恶化使代际伦理的建构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作为反映代与代之间伦理关系的伦理形态,代际伦理的理解可以从两个向度把握,即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其中代内公平是现实性问题,代际公平是理想性问题,二者在理论上实践中都有优先选择性问题.本文从代内公平优先于代际公平的角度论述了代际伦理的建构以及公平伦理诉求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代际学习在老年教育实践运用中显示出的潜在价值,呼唤进一步扩展和增强代际学习的理论阐释力和指导力。通过内容分析法对代际学习作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进行了探究。从内涵演绎看,代际学习经历了“从一代到二代的生物世代”和“从生物世代到社会世代”的变迁过程。从理论基础看,心理学为代际学习发生机理提供了理论支撑,教育学为代际学习发生机制提供了理论溯源,社会学为代际学习衍生效益提供了理论依据。从基本功能看,代际学习在促进认知改变、知识分享和情感弥合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基于国内外代际学习实践,从理论上勾勒了代际学习模型的四个阶段以及各阶段的主要任务,以期为代际学习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17.
略论农民工代际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工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同时,农民工自身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代际转换问题。第二、三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在流动动机、从事的职业结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都有显著不同。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研究农民工的代际转换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 2013年农村家庭数据,考察了我国1986年《义务教育法》与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对农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本文使用转移矩阵方法描述了我国农村地区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基本情况,发现父代与子代的受教育程度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从教育代际流动性和教育代际向上流动的角度,实证分析了以上两项教育政策对农村居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发现义务教育政策与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并没有改善农村家庭代与代之间的教育相关性,但显著提高了农村家庭的教育代际向上流动性.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可靠的.政策建议包括:政府应进一步推进教育体系的开放性;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缓解贫困家庭与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资金约束等.  相似文献   

19.
张锴 《华章》2013,(25)
两代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我们称之为代际关系,通常一代指20年左右,有时代际关系的两代也泛指老年人与年轻人。两代人之间的差别也是很多的,吃、穿、用、爱好、习惯、对新事物的观点等等,是很多方面的,而这些诸多的代际差异又叫多重代际差异,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代沟。  相似文献   

20.
道德价值观代际分化的本质 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是指道德价值观在不同代的人那里,具体而言,是未成年人一代与成年人一代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差异和代际隔阂在社会常规发展时期也会程度不同地表现出来,而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道德价值观不仅有代际差异和代际隔阂,甚至有代际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