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爱自己的祖国——韩国,但我也喜爱我的第二故乡——中国上海!"上海是一个文明大都市。"在韩国读书的时候,我就听过这句话,但我还是觉得韩国是最美好的地方。两年前,我跟随妈妈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上海。以前,我在韩国的时候,常常听到父母提起让我到上海学习中文的事情。因此,我对上海有着许多美好幻想,我一直很想到上海去,看看上海是什么样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丰富的表演经验 E:这次来到上海,心情如何啊? Noona:这是我第一次来上海,不仅如此,这也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有这样的一个机会,我真的非常开心。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个在美国长大的中国学生,现在纽约市一所独立学校读11年级。2005年冬天,我随父母回上海探亲。我父亲的朋友向我提起中国的私立学校,这个话题引起了我的兴趣。我知道中国的公立学校教育质量很高,但中国的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有什么不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来自德国首都柏林的四年级大学生,我来中国的目的不只是把中文学好,而且要了解与研究中国快速发展的教育。在上海我有机会在《上海教育》杂志实习。通过对一些上海学校的采访,我发觉德国与中国教育的一些不同。这篇小文章不是系统地分析两个国家的教育,这种任务超出我的能力。作为《上海教育》杂志的实习生,我访问了一所上海的小学,并将在这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的5年里,我有幸拜访了中国的许多中小学。我参加过两次"中国桥"活动,一次是为各校领导组织的,一次是为我自己的学校安排的。欧盟第二学校与上海实验中学开展了一个非常好的学生寄宿家庭的交流活动。我们的小学部也与北京史家小学开展了一个虚拟的交流计划。在我参观过的中国学校里,令我感到震撼的是中国学校教职工的奉献和敬业  相似文献   

6.
中国俗语称:三句话不离本行。我是一个历史学者,所以我的这篇说教育的小文要从上海的一则历史往事开始。  相似文献   

7.
在我来中国前就听说过上海人,人人都说上海人很“精”,要小心。可对那时的我来说“精”是什么意思都不懂。一个上海人对我说:“你不必特意去研究那个单词,只要多和人接触就自然可以掌握。你不如把我当你的练习伙伴,只要付一点钱我就可以教你中文,你也可以当我的日语老师教我日语。”嗯?这样我不是有点吃亏吗?既然互相教那怎么光我一个人付钱?原来这就是上海人说话的本领,同时让我真正体会到“精”的意思。  相似文献   

8.
屠清妍 《辅导员》2010,(9):42-42
世博,一个我们中国人期盼已久的大日子。想到各国将要在上海展示他们的文化和特色,我不禁为之兴奋。这将是全世界精彩的互动,这将是中国向世界展示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白纸的传奇     
大约在我出生前一年,父亲到上海谋职.当时上海由一个军阀占据,经人推荐,父亲做了那个军阀的秘书. 那时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埠,是谋职者心目中的金矿宝山,父亲能在那里弄得一官半职,乡人无不称羡.  相似文献   

10.
首先,我要说的是,我感到非常荣幸,上海电视大学校长邀请我参加首届世界开放大学校长会议。这是我第二次有幸应上海电视大学之邀参加重要的国际性会议,前一次是参加1998年举行的上海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研讨会。我要衷心地感谢上海电视大学邀请我参加本次会议并发表演讲。最重要的是,感谢上海电视大学1998年授予我荣誉教授。我明白,这是一个终生的荣誉和承诺。  相似文献   

11.
对上海的教育,我由来已久的感觉是:大气、前卫。作为中国教育的先锋城市,上海的教育是面向世界求生存、面向未来求发展的。从媒体的深度报道中,我总体会到无论是政府的庄严承诺,还是基层的实践活动,上海的教育都能折射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豪迈大气,大刀阔斧地改革、海纳百川地兼容,这些都是上海教育常改常新、领先前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我在越南的时候,只知道中国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直到我的汉语老师给我介绍中国的一个被叫作"山城"的城市——重庆,我才知道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老师说那座城市有山有水,在我的脑海里慢慢画出一幅山水画。2013年夏天,我收到重庆大学中国政府奖学金录取通  相似文献   

13.
2021年岁末,和安娜相约在上海咖啡馆一条街的永康路见面,此时距离上次见面已有两年半的时光……决心留在中国2014年,法国姑娘安娜从瑞士洛桑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她得到了一个在中国工作的机会——到中国贵阳的铂尔曼酒店担任客户管理。安娜坦言,那时她对中国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认为中国是一个日益强大的国家,世界各国的游客也会越来越多,我觉得从贵阳的工作开启我的职业生涯是个不错的选择,我应该拿下这个工作,好好学中文,多了解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4.
2009年3月,上海世博会门票设计征稿大会在上海召开,来自世界一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万多名顶尖设计高手云集黄浦区。看到许多中国本土设计师一个个败下阵来,一个来自上海本地的中专毕业生想:这可是中国首次举办世博会,门票的意义已超出了它功能的本身,它将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是一张中国的名片。我不信中国人设计不出自己的名片来。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博览》2012,(13):14-15
《上海一九四三》小楼喜欢听周杰伦的歌,我也很喜欢。不知道小楼喜不喜欢这首《上海一九四三》,我觉得还不错,实际上我最喜欢的还是这首歌的名字《上海一九四三》。上海到底是怎样一个城市呢?它到底有什么魔力让小楼那样的小女生拼命地非考到那里不可呢?上海,我依旧是不懂,就好像我一直读不懂小楼一样。在我的印象里小楼就是一个不谙世事...  相似文献   

16.
游上海记     
陈惠 《新作文》2013,(5):33-34
一后来我时常跟别人说起我们的自驾旅行。"去过那么多地方,很多都记不大清了。"我对别人说,"但有两个地方,我一直记得。一个是苏州,因为它典雅;另一个是上海——无法用某个词语概括的上海。"二来上海的第一顿餐是日式盖浇饭。带我们来这个快餐店的,是同行的韩叔曾经的学生,如今的上海白领。艳阳高照的正午,他提着公文包,带我们坐上海的公交车。我坐在公交车最后的座位,透过窗户打量这个城市。沿途都是绿树和我不认得的高级轿车。地  相似文献   

17.
杨赛 《神州学人》2013,(1):20-21
在比利时留学人员十八大精神学习研讨会上,有人问我:"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我说:"就一句话,建成一个真正的中国。"他又问:"什么叫做真正的中国?"我说:"就一个字,中。"我有一位女同事,嫁给河南籍的小伙,她婆婆从老家到上海来给她带孩子。这位婆婆古貌古心有古风,话很  相似文献   

18.
<正>我是1978年上的北大中文系,我们班有五十多个人,现在,去世的已经有四个,退休的占一半。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我经常看到有人说:中国要走向世界,中国文学要走向世界,中国电影要走向世界。每当我看到这样的词,最大的体会是,我们确实是一个弱小的民族,只有特别弱小的民族,才会急切地、焦虑地想把自己展现给别人。前两天,上海有一个电影节,主题也是"把中国故事讲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的历史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一点上海乡土历史资料,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可得到较好的效果。我的体会是:结合上海乡土历史进行中国历史的教学,古代史部分较少,近代史和现代史部分较多。要有机的结合,不要牵强附会,生搬硬套。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上海被列为五口通商之一。外国侵略者最早在上海建立“租界”,实行了一套完全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以外的殖民地制度,租界日益变成“国中之国”。中国近代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很多发生在上海,如上海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小刀会起义,太平军三次进攻上海,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在上海设立的全国最大和最重要的军事工厂——江南制造局,外国资  相似文献   

20.
命悬一线时     
日军轰炸珍珠港后不久就占领了上海。我当时是上海亚洲人寿保险公司的经理。日军派来一个“军方的清算员”——实际上他是一个海军上将——命令我协助他清算我们的财产。我一点儿办法也没有,要么和他们合作,要么就只有死路一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