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亲的书     
<正>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生活天天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读也读不完的。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我:"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我就会问:"哪本书呀?""那本橡皮纸的。"我就知道母亲心里高兴,晚上会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给爸爸绣拖鞋面了。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  相似文献   

2.
我的母亲是文盲。也许吃了不少不识字的亏,常对我们姐弟俩说:“就是砸锅卖铁,也得供你们上学。”母亲并不知道读书能给人带来什么,她就知道读书好,因而即使家境贫寒,母亲也很慷慨地给我买书钱,从看图识字到中华成语故事,从神话传说到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我的书架上也堆起了一排排的书,家中荡漾着书香。不奢望自己能做什么大学问,只求平实普通的生活中有一份灵魂的宁静精神的充实。我把一本本自己喜欢的书买回家。在夜晚的灯光下,在双休的闲暇中,捧着自己心爱的书本沐浴在智慧的海洋里。古人云:开卷有益。养成—个爱读书的习惯是…  相似文献   

3.
1978年,我读高中二年级,还有半年就要参加高考了(那时高中学制为两年)。可家里缴不起学费,一天,母亲突然对我说:“孩子,书就不要去读了,我已给你说好了一个木工师傅,你去学木匠手艺吧。我们穷苦人家,读书不读书一个样,有门手艺,以后就吃穿不愁了。”  相似文献   

4.
<正>在古代,想当文官,必须读书。这些人里读书最辛苦的要算孙康和车胤。孙康是晋国人,少时酷爱读书,很想夜以继日地读,但家境贫寒,无钱买灯油,到了冬天,昼短夜长,漫漫长夜只有默默背诵或回忆白天读过的书。一年冬天,天气格外寒冷,一连下了几场大雪。夜晚,他拥着单薄的被子,听着呼啸的寒风,正在床上背书,突然发现窗口越来越亮,披衣出门一看,原来是白雪把窗口映亮了。孙康突然灵机一动,借着雪  相似文献   

5.
冯仑 《作文》2023,(19):52-53
<正>读书对我的人生有什么样的影响?应该说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少年时代,因为兴趣读了很多书,后来读书为我创造了就业机会。我在十四五岁时开始读历史书,读政治书,特别是读一些和马克思主义相关的书籍。后来上了大学,就选择了政治经济学,读社会主义理论有关书籍。结果在做生意之前,读书成了我的工作,成了我的职业。有些人特别喜欢历史,一辈子只研究历史。我读政治书,工作之后就教政治。一开始是因为兴趣读书,后来读书竟成了我的工作,这是很有意思的。  相似文献   

6.
一种幸福     
周一下午响过午读铃,我踏进教室门的时候,班长已组织小朋友准备好午读的书籍端坐在座位上,跟着读书铃声诵读了。我走上讲台,拿出我的书,边陪着孩子们读书边提笔做我的读书笔记。时间悄悄流逝,我正低着头,聚精会神地摘录着书中精美语句、段落,突然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老师,你在写什么呀?"原来是大胆的谭晓燕,一双好奇的眼睛正盯着我手下的本子。"老师在做读书  相似文献   

7.
<正>我童年最大的痛苦是没有书读,而现在最大的痛苦是书太多读不过来。我总结出一条经验:书越多,实际上人读书的热情就越薄;书越少或者找不到书读的时候,人读书的热情就会越高。在这里,主要讲一下我读书的经历以及阅读对于创作以及人生的影响,希望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8.
在内心浮躁不安的夜晚,读书是一剂良好的安抚药。平日里奔波不停,满脑子装着功利心思和不满的欲求,人就越来越没法安静下来。夜里,我会在书桌前坐下,打开桌前高高的窗子,吹着风,读几页书——法布尔、周作人和史铁生都是我喜欢的。  相似文献   

9.
一段师生缘     
上初中的时候,我迷上了读课外书。读的多是些没头没尾的小说。每读过一本少儿图书,总有几天沉浸在白日梦里,恍恍惚惚。我根据自己的好恶,在头脑里肆意改编、演绎书里的故事情节,将自己当作书中的一个角色,喜之喜,悲之悲,在想象中经历种种奇遇。母亲怕我读书读呆了...  相似文献   

10.
我生来惧怕黑夜,为了逃避黑夜,我从小学会了读大部大部的书。读书成了我命定的一种生存方式,逃避苦难和惩罚的方式。然而,近年来我对读书产生了一种异样的不祥感觉,有些书读着你就感到自己不是在学习、在享受,而是在受惩罚。所谓“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训,现在感想起来似乎有点茫然。  相似文献   

11.
<正>很难讲读书在我生活中占据着怎样的位置,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读书打捞着我。小时候父母很忙,稍大一些的时候,我便被锁在家里。听上去有些惨兮兮的。那时是20世纪90年代末,娱乐方式很少。和如今的学生被家长没收手机一样,我也被父母禁止看电视。剩下的唯一娱乐方式就是读连环画和童话书。我一度怀疑母亲早早教我识字,目的之一就是让我自己读童话而不用缠着她。我看的书很杂,并不限于儿童读物,  相似文献   

12.
冬天是读书的好时节.夜晚,坐在灯下,听着北风在窗棂上呜呜地叫,感受着室内春天般的温暖,随便拿起一本书来,都会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感.尤其是下雪的日子,坐在窗前,看着窗外飘飞的雪花,手中握着一卷书,会更加思绪翩翩.  相似文献   

13.
把书读活     
少年朋友,你们知道吗?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把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把我为书所用,这个人顶多也就是个长着两只脚的书橱。应当说,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这样,读书才算读到家了。  相似文献   

14.
从温州起往北行驶,跨过五度纬度便可抵达南京——那座斑驳着古老记忆的石头城。可仅仅五度纬度,就决定了哪座城市的冬天会下雪。母亲说:"真真,下雪了,很冷。你今天多穿点,别冻坏了。"我说:"哦,知道了。"母亲说:"你学校里那床棉被好久没晒了,趁中午太阳大拿出去晒一下,要不该长螨虫了。"我说:"哦,我知道了。"母亲又说:"那你手套、围巾都买好了吗?要不长冻疮了就难受了。"我说:"哦,知道了。"并非我冷酷无情,而是我所在的城市没有母亲描述中的寒冷。母亲在  相似文献   

15.
读书如读雨     
当我用手轻轻翻开书页,手中拈着的不仅是书,感在书中起落。我觉得,读书就像在读缤纷多变的还有一份珍惜,一份虔诚。我的思维在书中跳跃,情雨。读不同的书,便是在读不一样的雨。  相似文献   

16.
我童年最大的痛苦就是没有书读,而现在最大的痛苦就是书太多读不过来。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当书越多的时候,实际上人读书的热情就越淡薄;当书越少或者找不到书读的时候,人渴望读书的热情就会越高。在这里,主要讲一下我读书的经历以及阅读对于创作、对于人生的影响,希望同大家一起分享。在阅读中快乐地成长我是1955年出生于山东的一个农村,十  相似文献   

17.
我爱读书了     
我是一个不爱读书的孩子,一看见书就讨厌。妈妈为了让我爱读书,就给我买了许多书。可我还是不爱读书。记得有一次,老师让买几本好书看。妈妈带我去买书时,我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未解之谜》和《一千零一夜》这两本书《。世界上最大的未解之谜》里讲了金字塔之谜、UFO之谜、百慕大三角之谜和野人之谜等。《一千零一夜》这本书,我只看了一个故事,就被吸引了。一位著名作家说:多读几遍,还会发现许多新东西。我把这两本书读了很多遍。还有一次,爸爸和妈妈都不在家,我在家闲得没事干,拿起一本《中国典故故事》看。我正看得津津有味时,妈妈却打…  相似文献   

18.
冷中的温暖     
正一场雪过去,另一场雪又来了。站在窗前,阅读城市雪花曼舞的天空,高高的楼房像一块块洁白的床单,飘扬的鲜洁埋葬了肮脏。雪花敷衍的房屋,像一只只睡着的手表,静静地冬眠。一切是那么静,那么美,也那么冷!北方的雪像南方的雨,司空见惯。南方的雪就新奇了,特别是云贵高原的雪,望穿秋水也难逢难遇。终于遇到一场雪,我想起了母亲,去了另一个世界的母亲。我读初一那年,家乡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大早母亲上楼来,搓着手说",下雪了,多睡一会儿"。听说下雪,我哪  相似文献   

19.
<正>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题目叫《感谢书》。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这个人读书喜欢想自己。我是抱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读书的。如果读书不与自己、与工作联系起来,学而不用,对我来说,读书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读书同时读自己。书是养人的。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医愚"前提是"善读"。所谓"善读"就是必须吸收书中的养分,并融  相似文献   

20.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书正恰似我的良友与故人!我和书的交情可谓一往情深,追溯起来要从我咿呀学语那时起.是母亲把书介绍了给我,让我从书中认识了老虎、狮子、小鸡、小鸭……使我认识了这斑斓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