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养武 《甘肃教育》2009,(20):25-25
1.关于“新”的用法欠准确和科学 人教版几年级《化学》课本中,对化学变化是这样定义的:在变化中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这样的定义比原来的人敦版统编教材,初三《化学》全一册中的化学变化的定义(在变化中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更为准确和科学。  相似文献   

2.
在化学中,人们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这样定义的:在物质变化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成的便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便是物理变化。也有人从分子的观点来解释,把是否有新的物质分子生成,作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分水岭。在这个定义中,出现了“新的物质”这个概念。我们都知道,“物质”是范围很大的概念,而“新”是有相对性的。那么什么才是“新的物质”呢?在石墨变成金刚石,白磷变成红磷这两个过程中,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了呢?显  相似文献   

3.
化学变化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学习化学第一个要认识的问题就是化学变化,下面从六个方面和同学们谈谈化学变化.一、化学变化的本质教材第3页给出化学变化的定义是“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很显然,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生成了其它物质.通常  相似文献   

4.
要使学生正确、深刻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就必须重视化学用语的准确性。一九八二年秋季开始使用的初中化学新课本,对试用本中几个化学定义的描述作了细微而又十分必要的修改,值得我们每个教师重视并予以认真的体会。 1.关于化学变化的特征。试用本讲:“化学变化的特征是生成了新的物质。但(注:着重号是作者加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化学教材里,就对化学变化作了定义:所谓化学变化,就是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其实,这种说法很笼统。什么样的物质是  相似文献   

6.
判断“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只要抓住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找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就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 ,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物质反应、物料燃烧 ,物质腐烂、变质、老化等 ,都生成了其它物质都是化学变化。如 :烧火做饭时的气体燃烧、木柴、木碳烧成灰、钢铁生锈 ,食物腐烂、木板腐坏等。物理变化虽发生变化 ,但只是形态上变化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如 :我们在初二物理学中学习的物质汽化、液化、凝固、升华、凝华现象 ,物质受热熔化 ,大块物料的碎、破、分割。都是物…  相似文献   

7.
正浅析变化在初中阶段,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从宏观上看,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看变化前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会伴随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时常伴随一些现象如:有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或沉淀,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是有了这些现象不能说明一定是化学变化,也不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会产生这些现象。我们要透过现象来看本质,即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上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  相似文献   

8.
一、变化的定义在自然科学中,我们把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形态上的改变,体现在形状与大小上的改变;化学变化是物质结构的改变,是一种内部结构的改变,从一种物质变成了另一种物质。  相似文献   

9.
一、变化的定义 在自然科学中,我们把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形态上的改变,体现在形状与大小上的改变;化学变化是物质结构的改变,是一种内部结构的改变,从一种物质变成了另一种物质。  相似文献   

10.
张海燕 《教育革新》2007,(10):68-69
化学概念是反映物质物理属性和化学变化的一般本质属性,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感知是第一要素。概念的具体化又是学生形成概念第一个起点。教师必须紧紧依托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实验现象中,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课程标准指出:"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相似文献   

11.
<正>化学概念在化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它充当着知识网络中的"节点"。掌握化学概念,有助于化学知识的系统化。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若难以形成清晰的化学概念,则谈不上真正掌握化学变化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因此概念的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若能早知道初三学生在学习化学前形成的偏离学科概念与观点、化学教材中概念的定义形式以及概念定义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12.
化学反应热效应是化学科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基本概念。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观点看,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内能。在化学反应中,由于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因而必定伴随能量的变化,此能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吸热或放热。根据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定义:体系发生化学变化时,在不做非体积功的情况下,若使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温度保持一致,此时体系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相似文献   

13.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例 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固体物质变为气体物质 (B)爆炸 (C)变色 (D)燃烧 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固体物质变为气体物质,有两种情况:一是有新物质参加(如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为NH_3、CO_2和水蒸气),属于化学变化;二是没有新物质生成(如干冰气化成CO_2气体),属于物理变化。爆炸有两类:一类是有新物质生成  相似文献   

14.
新编九年义教三年制初级中学化学教科书绪言第3页中有关概念叙述前后有误,特提如下看法:书上是这样叙述的:"从上表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生成其它的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本人认为"状态"和"形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状态"是分子或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均具有三态,"状态"的改变是物理变化,"形态"是元素存在的形式,一种是游离态一单质,另一种是化合态一化合物,形态的改变是化学变化,这样就与教科书上的叙述相互矛盾,既然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5.
徐洪俊 《化学教与学》2014,(6):20-21,14
物质的化学变化是初中化学五大一级主题内容之一,本单元的教学对于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十分重要。文章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变化进行了分析,并从对化学变化本体认识的角度,提出了基于学科观念的单元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使用非常普遍,除了演示的内容必须与教材内容紧密配合外,还必须注意下列基本要求:a.目的明确。对每个演示实验,教师要明确其目的,这样才能在演示时抓住演示的要点,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例如,初中化学绪言中镁带燃烧的实验,是为了说明镁带燃烧后变成了一种新的物质,从而得出"化学变化"的概念,故演示时引导学生观察燃烧前的镁带和燃烧后生成的氧化镁是十分重要的。而有个别教师,把镁带燃烧的实验仅仅看成是引起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一种手段,故对镁带和氧化镁的观察缺乏应有的指导,这样学生对"化学变化"概…  相似文献   

17.
李茂榆 《初中生辅导》2023,(Z3):138-141
<正>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对物质变化的认识是同学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物质的化学性质决定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变化,2022新课标在物质的化学变化认知中增加了认识化学反应的思路与方法、化学反应的应用价值及合理调控、学生必做实验及实践活动。并提出具体的学业要求,那么如何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判断物质的变化,又如何利用化学变化的基本表征解决试题中的问题。现在我们一起学习几种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8.
董拥军 《教学考试》2022,(50):57-59
<正>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转化,能从内因与外因、量变与质变等方面较全面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关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能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建构模型,建立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赞赏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文明所起的重要作用,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能进行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能定量分析化学变化的热效应,能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能运用反应焓变合理选择和利用化学反应,能依据化学变化中能量转化的原理,  相似文献   

19.
表示物质组成、结构和物质化学变化的化学用语以及化学常用计量都是历年各省市高考化学试题中的必考点,为了便于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个考点,现作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20.
化学计算在化学学科体系中其有重的地位和作用,如物质变化、食品生产、营养配制、化工制造等方面部离不开化学计算。《化学课程标准》对中学化学计算的求是求学生从量的角度去了解化学变化的涵义,避免繁琐的数学运算。由此可见,化学计算对学生了解化学变化的规律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