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春花秋月,夏雨冬雪。从师范毕业走上讲台开始,我就踏上了家访的路。家访的路是一条育人之路,也是一条爱心之路!这一走就是30多年。我是上世纪80年代参加工作的。刚参加工作时,学生辍学是制约农村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那时的家访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动员贫困学生返校上学,不让一个学生辍学。当时的家访非常艰难,道路崎岖,主要靠徒步行走,因而留下了许多刻骨铭心的记忆。  相似文献   

2.
两年前,我刚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在一次家访中,我们班一个学生的妈妈在她的摊位前,先是没好气地应付了我几句,然后更在我走的时候说:"我看也真怪了,我们家孩子有的老师怎么就教得好,有的老师怎么就教不好。"当时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他们与教师是相互对立的!  相似文献   

3.
美国罗恩·克拉克的传奇故事被好莱坞拍成了电影——《热血教师》,他成为一名世界瞩目的明星教师。我深深感受到教师就算接手一个"差班"也能"有所作为"。做好家访工作。较快地记住学生的名字、了解并熟悉学生的个性是所有班主任必做的事。对于一个"差班"而言,  相似文献   

4.
黄美金 《宁夏教育》2004,(12):66-66
家访已进行了一段时间了,这个周末我走的路线是神林、联财两个乡。我共有五名学生分布在两乡的五个村,星期天一大早我就让学生领着上了路。  相似文献   

5.
家访实录     
家访,能更多地了解学生;家访,能倾听家长的心声;家访,是学生和家长心的呼唤!一年来我做过许多次家访,记录下了其中的点点滴滴,这里采撷了几朵“小花”和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6.
龚德明 《江西教育》2012,(16):32-34
在学校,通常颁奖、家访、检查作业都是老师对学生进行的,但近年来,我在班级工作中尝试让学生对老师颁奖、家访和检查作业,也获得成功,效果颇佳。学生给老师颁奖教师节这一天,班干部在教室的黑板上用红色粉笔写了几个大字:"老师,您辛苦了!"音响播放着音乐《长大后  相似文献   

7.
家访是一项费时耗力的工作,但我却乐此不疲,坚持不懈地做了26年,并且总结出了"生进师访"的激励性家访策略,即"学生进步,教师家访;学生再进步,教师再家访"。这样良性循环的办法改变了"老师家访,学生遭殃"的弊端,家访成了教师的乐事和学生的荣耀。  相似文献   

8.
毛巾架倒了     
课间,我正处理两个孩子因喝茶引起的纠纷时,教室外传来了孩子的哭声。我跑出去一看,真给吓懵了!只见毛巾架倒在姣姣身上,挂毛巾的钩子勾住了姣妓的下眼皮。幸亏发现得早,才避免了一场恶性事故的发生。事后姣姣说:“钩子勾住了我的毛线衣,我  相似文献   

9.
正"好新闻!"一眼看到《新华每日电讯》上的《问计于民,江苏教育厅长"家访"》的标题,我就在心里叫了一声。"家访"这个词,引起我的许多回忆。我的父母终身从教,当年不时有对学生进行家访的情况。我当学生时,好多老师是父母的熟人,经常跟我父母讲我的事甚至告状,使我在学校和在家里得到的奖惩完全一致,可以说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家访。可是到了我儿子求学时代,从上小学到今年研究生毕业,18年间却没有一位老师来我家作过一次家访。回想这18年中,我这个作家长的,也确实多次有过与老师坐下来谈谈儿子而不  相似文献   

10.
去年上期,我新接任一个五年级班的班主任工作,常常看到学生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讲故事。讲的人有声有色,听的人聚精会神。我想这倒是个好活动。但一听故事内容却不健康。后来,在家访中,又听到家长反映了同样的情况。他们恳切地对我说:“故事这个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会乘虚而入。可不能忽视呀!”我的思想因此受到  相似文献   

11.
正1.喜怒哀乐话家访每个教师都有家访的经历。作为一种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家访曾经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如今,这项传统的家校交流方式,正在被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替代。为此,我们希望您能谈谈自己的家访故事,说说在家访过程中发生了怎样既有趣又有意义的故事。家访未必就是揪学生的"小辫子",也未必是对家长的兴师问罪。您可以借助这样一个平台谈谈您对家访的想法,谈谈对家访的感悟。  相似文献   

12.
正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苦而漫长的育人之旅。立德树人,立教圆梦。良好的师德,体现在你教育的一点一滴。回想去年冬天的一次家访,我突然接到德育处主任的电话,说我们班的一个学生用木头砸伤了另外一个学生!于是,带着讶异和担心,我匆忙结束家访,火速赶往校医室!到达校医室,我发现原来"肇事者"是上学期转学过来的郝同学。这位学生平时就很好动,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是个令人头疼的学生,而此时又犯下如此"重罪",真想狠狠地教  相似文献   

13.
许婷 《海南教育》2014,(24):73-74
为促进学校和家庭的沟通,共同教育好学生,提高育人质量,本学期,我校“百名教师访千家”大型家访活动拉开了帷幕。作为新接一(2)班班主任的我,为了让这次家访真正取得实效,先把重点要家访的学生名字列出,然后安排好对其他学生家访的时间,这样家访也就有针对性了。  相似文献   

14.
江辉 《文教资料》2008,(12):109-110,184
9年的班主任,我对家访的体会是:家访是一门艺术,是一份奉献,是沟通老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心灵的桥梁.   也许有人会说,家访--无事不登三宝殿--告状.此言差矣!我认为,家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正11月19日下午放学后,苏州市第三中学周斌老师,没有像往常一样开车回家,而是改骑自行车,与学生一起边骑边聊,跟随学生去家访……今年9月,苏州市教育局首次推出"集中家访月"活动,苏州所有中小学幼儿园组织老师到每一名新生家中家访。截至上个月月底,全市39405名教师共家访了237616户学生家庭,其中直接登门走访的约占79.8%。  相似文献   

16.
<正>"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题记"老师,您真是教学有方……""老师,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儿子的栽培……"期中考试后,我照例进行了一次全面家访。每到一处我都受到了家长的热情接待,又是拿水果又是递饮料,把我当贵宾一样,让我沉浸在一片褒奖之中。只剩下最后一个学生了。来到小彬家的小巷口,同行的班干部朝那个虚掩的木门喊:"小彬,快出来,老师来家访了!"  相似文献   

17.
爱的收获     
2005年12月17日,作为全国十佳班主任,我在北京受到隆重表彰。那激动、兴奋、喜悦、自豪之情,永远定格于这张照片,更定格在我的记忆之中!每次回想起来或者看到照片,我的心都久久不能平静!1987年7月,我师专毕业成为一名乡村教师。说心里话,当时也谈不上对教师这个职业有多么热爱,只是想:“自己从农村出来,谋个工作不容易。既然上了师范院校,毕业后就要好好教书!”1989年10月7日,我接手了仅有11位学生的“后进班”(留级生和复读生组成,开学仅一个月,已换两任班主任)。多少次苦口婆心地劝说,多少次不厌其烦地辅导,多少次风雨之夜走在家访路上……  相似文献   

18.
记忆中自己的学生时代,我与我的同学最怕老师家访。在我们的眼中,老师家访与老师上门告状划等号。如今事过境迁,我也成为了一名班主任,家访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我常思索:要把平凡的家访搞得更有特色,更有效地达到教育目的。 说起家访,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幕幕动人的画面,一张张可爱的面庞,一双双热切的眼睛。思绪回到那年寒假,我计划家访班上一批家住彭浦新村的同学,由于平时工作繁忙,再加上我对彭浦新村地区不太熟悉,所以一直没有成行。那次家访,我事先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丁玲 《现代教学》2015,(6):17-20
上海市吴淞中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自2012年底开始,学校每学期组织全校100多位教师走进分布在全市8个区县的1000多名学生家中,持续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这一活动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通过家访,全校教职工进一步走近学生内心,了解到学生家庭的困难和家长诉求,让学校德育走进学生生活,助力学生成长,使家访成为学校开展"生活德育"实践探究的一个品牌。  相似文献   

20.
<正>从教27年,从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成长为校长、教育局副局长,获得了不少荣誉。但对我而言,孩子们口中稚嫩的"马老师"和同事们口中亲昵的"老马"才是最美的称呼和最高的褒奖。作为一名教师,我很幸福。有个场景我终生难忘。我一踏进学校的校门,教师、学生纷纷拥上来,围在我身边,七嘴八舌地问:"校长,您怎么回来了?""校长,您不走了?"我果断地回答他们:"我不走了,留下来陪你们!"瞬间,人群像炸开了锅一样,他们欢呼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