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为语文教育增添几分色彩。语文教学贯穿每个教学阶段,尤其是大学阶段对语文的研究更透彻,充分证明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各大院校设置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是在语文教育的基础上展开的,对语文教育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但是,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还有一定差距,本文从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对接性入手,对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育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作为国民教育的重点内容,语文教育一直都是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规划对象。语文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也具有重要意义。汉语言文学主要是作为当代大学生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其作为语文教育系统的分支而存在。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践讨论,探讨汉语言文学教育与汉语教育之间的联系问题。此外,本文将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来解决问题,为同行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1,(83):52-54
新形势下,语文学科应该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以往的教学方式比较单调,教学手段也缺乏灵活性,教师也并不怎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表现刻板,导致学生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所以语文课堂效果并不好,影响了整个教学水平的提升。语文学科属于很重要的科目,语文教育中还包括了汉语言文学教育,它是语文教学里又划分出来的一个模块,语文的教学中应该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深入探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整体教学水准和质量,所以汉语言文学教育是增强教学质量的关键方式。在人类文明社会,文字语言属于举足轻重的沟通介质和交流措施,它是人类文化无可置疑的主要内容。语文学科的教学,关键意义就是塑造学生语言和文字运用习惯,使得学生的个人素养不断强化,为学生别的学科学习奠定牢固根基。因此,文章主要探讨了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对接的意义以及各自的特点与现状问题,并且深刻分析了两者的对接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育中,可以通过独特的语言现象、通过情感体验、通过读写训练、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四个渠道,实现语文教育与文学教育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5.
汉语言文学属于语文教育的一部分,然而在传统应试观念的影响下,大部分学校在语文教学中均忽视了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关注,认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并非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无法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交流与互通。基于此,从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两方面出发,分析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并提出了对两者对接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徐景宏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2):164+166-164,166
现代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之间不存在实质性的冲突,目前在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背景下,在语文学习和教育中并没有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引起足够重视和重点把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人才,因此,无论是语文教育还是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根本目都是要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要不断创新与丰富现代教学理念,以积极、科学开放的态度对待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的融合与对接问题.本文在阐述汉语言文学的教育特色的基础上,浅析了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在应用与发展方面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文学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分别存在的偏离与缺失现象,对二者在教育性质、课程设置、教育目标等方面的对接性进行了思考,并且认为如果把二者进行合理的对接,将会发挥各自的作用并能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8.
小学阶段是学生打牢学习基础、养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因此,作为教师,切不可因为小学教学内容的简单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教学生读书、识字,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好基础,更要注重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开展,深入分析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特点,进而从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性阅读、加强学生文化思维与文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积极交流、互动等方面进行训练,优化小学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提升教师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从汉语言文学教育现状来看,教学思想的落后以及教育体系的陈旧是导致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质量低下,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要想改善现状,有效提高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质量,促进学生能力全面提升,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就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进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语文新课改对新型语文师资的培养需求,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应根据语文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课程目标应体现“三维目标”要求;课程结构应根据新型语文师资的专业素养要求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应联系生活和学生的实际;课程实施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程评价应注重发展功能.  相似文献   

11.
社会的快速进步与发展,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推动了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的开展和进行。但在新形势背景下,我们需要对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进行深度完善,合理调整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深度激发汉语文学教学中潜藏的审美教育,是因为其对于提高人们的审美素质意义重大。基于此,我们应积极探究审美教育的内涵,提出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对策,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育基础理论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理论来源,具有普遍性、贯穿性和决定性等特征。汉语言文学教育对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根据教育基础理论的要求和时代形势,目前汉语言文学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改革,分析教育的基础理论,以期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涵盖知识面较广的专业,有较强的文化特征,这就要求汉语言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语言体现了一种整体的美。这种整体的美就体现在教师的文化修养、知识水平、风度气质、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选择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运用教学语言、发掘语言魅力等方面。教师首先在思想上要勇于开拓创新,有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在授课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使学生习惯思考、喜欢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抛砖引玉,激励学生发现探究意识,让学生积极发表个人言论,在专业课上真正拥有自信,更有学习的动力。作为汉语教师的语言,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余间,都应该充满魅力。  相似文献   

14.
要想了解汉语言文学的真正魅力与其核心文化,实现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需要切实完善汉语言文学学习模式。我国传统汉语言文学学习模式强调对知识的应用,并且在汉语言文学学习过程中注重加强学生对文学知识以及文学理论等的记忆,使学生可以巩固对文学知识以及文学理论的整体记忆,但对于审美教育的培养却没能贯彻落实。鉴于此,通过对课堂上采取的审美教育进行分析,探讨如何进行审美教育的培养,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5.
远程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课程需要进行通识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出神入化,从而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以及经济全球化作用的推动,汉语在国际各个领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历史上受汉语言文化影响的国家数不胜数,许多国家仍存留汉文化的印记。一个没有属于自己语言的民族就没有自己的灵魂,在中华民族汉语言文化的传承中,小学教育是汉语言文化学习的基石,基石的稳固,直接关系着汉语言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教学原理与方法"、"语文课堂教学技能"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语文教育方向设置的二门主干必修课程。这二门课程主体研究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教学的原理与方法,探寻语文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方法。以这二门课程为一个轴心向外辐射,建构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语文教育方向的课程群。课程群是在一定的学科基础和相关理论支撑下建构的。课程群的结构呈现出由内圈和外圈组合而成的"二主八辅"态势。课程群的建构产生了一定的实效。  相似文献   

18.
汉语言文学专业旨在为社会培养专门的汉语言学科人才。其学科的性质与相对于应用性比较强的理工科专业而言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社会上所体现出来的应用性一直不很明显。现代社会对高素质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决定了汉语言文学应该尽快地增强其自身的应用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分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基本特点,将其发展现状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相结合,对汉语言文学学科专业究竟要进行怎么样的改革其教学体质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应用性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汉语言文学作为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之一,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而且能够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学鉴赏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语文奠定了基础。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汉语言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保证汉语言文学教学价值的发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相似文献   

20.
汉语言文学是彰显中华文化艺术魅力的重要课程,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鲜明表现文字艺术的一种独特体裁。汉语言文学对小学语文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开拓艺术视野,提升审美能力和道德修养。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语言故事、古诗词、文言文等文体,将不同种类、不同主题的文学内容以别样的方式展现在课堂上,提高了语文课堂的亲和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