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戴晓云 《山东教育》2005,(15):43-43
经常遇到这样的父母,他们告诉我对自己的孩子已经无能为力,他们整天为孩子操劳,孩子的问题是他们的心病,但是他们已经没有了信心,其中最主要的是对自己的教育能力没有信心。然后他们对自己的话进行论证,他们说:“你看我们俩都没上过大学,都不是知识分子,家里没有高知家庭的文化氛围,我们读书少,知识也少,自然能教给孩子的就少;同时我们也不是社会精英,  相似文献   

2.
张杰  杨其勇 《家教指南》2007,(11):22-23
一、家庭教育呼唤一种大处着眼的哲学家庭教育是人的发展的奠基性、常任性和全方位的教育。目前社会和家庭都比较重视心理学、教育学在家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思想教育贵在渗透银川市城区教研室马兰"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苏霍姆林斯基语)。所谓思想教育的渗透性原则,就是要求语文教学要有别于历史课、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要在教学时根据教材的德育因素巧妙地把爱国主...  相似文献   

4.
一个中国小伙子初到美国学习音乐时,由于手头拮据,只能靠打钟点工维持生活。一天,他路过一家地处闹市的银行,看到很多学生都在银行门口当"街头音乐家",或拉小提琴,或吹奏管弦乐器,忙得不亦乐乎。看到这些,小伙子心动了,既能练琴,又能赚钱,  相似文献   

5.
逆,就是方向相反的意思。人们在实践中遇到阻力,屡遭失败,很不顺心,这就叫做身处逆境,逆境中的阻力,阻碍了人们的行动,但又能激发人们的潜在力量。有的人在险恶的境遇中,显示出连自己也不敢相信的力量来。西汉名将李广,有次出猎,见草丛中有虎,奋力射之,但走近  相似文献   

6.
托物抒情,是散文写作的重要手法。托物为什么能够抒情呢?原因就在于“物”与“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如果不存在这种联系,那么便会——要么有情而无寄托,无从抒发;要么有物而无真情,物成虚设。《又闻蛙鸣》这篇文章就采用了托物抒  相似文献   

7.
1.集合概念教学应“重在入门,贵在渗透”集合的概念及其理论,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是数学各分支不可缺少的工具,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必备知识.集合思想也是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而且广泛地渗透到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集合作为高中数学的门户,它的内容、方法、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地位以及它在数学课程现代化中的作用,决定了“集合”概念教学应“重在入门,贵在渗透”.  相似文献   

8.
“继续教育”贵在“继续”□江苏省江都一中卞幼平由于近年来职称评审的需要,许多中小学老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劲头挺高,从刚出校门的年轻人到即将退休的老教师,甚至也有一些不为职称而主动求教的人。他们利用寒暑假像小学生一样在高师院校内接受专题培训,获取、补充...  相似文献   

9.
《逍遥游》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宋国人发现了一个防止手脚龟裂的药方,于是世代以漂洗为生,因为无论天多么冷,有了自己做的药膏,手脚都不会皲裂。吴国有人知道后,想用重金购买药方。漂洗者想到自己世代为人漂洗衣服,辛辛苦苦不说,所赚的钱也不过几金,不如卖给吴人。  相似文献   

10.
正在数学知识体系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中学数学主要的思想方法有:一、数形结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因而数学研究总是围绕着数与形进行的."数"就是方程、函数、不等式及表达式,代数中的一切内容;"形"就是图形、图象、曲线等.数形结合的本质是数量关系决定了几何图形的性质,几何图形的性质反映了数量关系.数形结合就是抓住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形"直观地表达数,以"数"精确地研究形.华罗庚曾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且更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在数学课堂中有所领悟,只有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所感悟,教师再进行指导和引导,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据报道,目前中关村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卖出去才是硬道理”,此言可谓深刻,言简意赅地提示了技术开发的要义.企业的技术开发,目的在于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用新产品来开拓市场、扩大市场.  相似文献   

13.
我的学习高招其实是很平凡的,那就是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思考主要指思维的独立性,包括独立的发现和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习中要善于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包括课本),不企望现成的答案,遇事总能问个为什么,总能运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创造性地去认识事物,探索解决  相似文献   

14.
张献珍 《宁夏教育》2011,(10):46-46
写好作文不光靠的是灵性和天赋,还要靠作者的耐性和毅力。写好作文贵在改上。古今中外的好文章大都是作者经过多次修改改出来的精华。《红楼梦》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但它却是作者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结晶,而不是他一挥而就的杰作。诗人贾岛为了修改好"僧推月下门"的诗句,在马上做"推敲"姿势,撞上了大文豪韩愈,得到韩愈的点拨,便有了"僧敲月下门"的佳句,也流传下了诗文创作史上的"推敲"佳话。  相似文献   

15.
石钟山,因何名之?郦道元、李渤、苏东坡、曾国藩等先后经过实地考察,并经过了一番推断,可最后却得出了大相径庭的结论。于是,东坡“笑郦道元之简,李渤之陋”。曾国藩又笑:“东坡以李渤之陋,不知坡亦陋也。” 这里,苏、曾二人的“笑陋”都是无可指责的。因为,他们并不是故意要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他们只是从学术的观点去“笑”别人的“陋”,不人云亦云,不以从别人那里得到结论为满足,敢于在事实的基础上去推翻前人的定论;事实上,后人的见解不一定都比前人的大大进了一步,而且,苏、曾二人在“笑”前人“陋”的同时,未必就…  相似文献   

16.
所谓"名师",就是在师德与业务能力上的名家。在我国,有一批响誉全国的大师、名家,如霍懋征、魏书生、李吉林、李振西等,更有一大批活跃在各地的名师群体。他们就像在美丽的夜空,群星闪耀,熠熠生辉。与一般教师相比,名师具有很高的名誉、名位、名气、名望、  相似文献   

17.
浅学而自满与学而知不足,两种学习态度,决定着学习成效的有无、大小。这本是一个浅显的道理,为人们的实践所证实。然而,对于某些教师来说,或并不尽知,或知之而不行,或虽行而不能有恒。其表现之一,如清人郑燮所说:“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眼中了了,心下匆匆,如看场中美景,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不甚了了,还自以为能,收效必甚微。表现之二,则如清人刘开所概括的:“学犹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不知而强以为知,还妄加猜度,怎能获得真知?又怎能不断进步?这类统而言之可称之为“学而知足”的现象,虽属少数,却严重影响着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浅学而自满的现象之所以存在,一个重要原因乃是对于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认识不够。无论是从宏观还是微观范围说,人类通过自己的实践,已经揭开了许多秘密,开拓了不少认识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但未知的领域却更多,认识永无穷尽。我们要掌握前人已经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并且不断开拓新的认识领域,最起码的条件和必须的态度,即是学而知不足。不断学习,方能有  相似文献   

18.
读书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只有能够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指导实践,推动实践,这样的读书才可以算得上是“活读”。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活读的主要表现是阅读和写作的结合。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十分密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运用。要想写出好文章,重要的是要善于读文章,读和写两件事结合起来,以读助写,以写促读。1从阅读中寻找自己写作的借鉴点。根据自己平时写作的薄弱环节,我们在阅读时可以把目标集中在寻找为我所用的借鉴点上。如果平时记事平铺直叙,枯燥乏味,那么在阅读《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时,不妨多花点时间研究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之一在于一个是“导”,一个是“灌”。“导”能使人变精、变活、变强:怎样变“灌”为“导”,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呢?  相似文献   

20.
王众 《天津教育》2008,(1):17-17
“老生常谈”的关键是“常”。说其“常”,是因为“老生常谈”多是人们长时间谈论的一些老话题。推而广之,一些基本工作和理念,也可说其“常”,是因为其经常出现于机关文件、领导讲话、各种报刊中,如“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加强师德建设”、“关爱学生”等。为什么某些工作或者理念能够“常”呢?这些东西都是一个行业、一个组织或者一个单位的基本工作或者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