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叶圣陶的小说《倪焕之》,抽离时代性、历史性、文学虚构性等特点,就教育思想、教育价值层面解读这本小说,就能淘换出一目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教育“理想国”活剧本,或者说教育实验田实践操作指南。寻着“倪焕之”的教师之路,随着他的足迹,走进叶圣陶教育实验田,按着实验田规定法式,伸个腿、弯个腰,转个身……我个人似乎跟万千新教育实验者融化在一块了,仿佛世界又扩大了!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一个长长的育人试验,说不清是从哪天开始的,也没有说明试验成功的硬性指标。然而,学校教育是有任务、有目标、有计划、有时间限制的科学试验,汇聚万千品种,操作规范,承担修复、矫正被岁月浸泡、环境孵化后变得良莠不齐的种苗的品质、品相,最大化地实现种苗价值的重任。在这一试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相互适应,相互摄受,共同协扶与劳作,分享试验成功的喜悦:人人蓬蓬勃勃地滋长,社会持续改进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日本似乎是个不胜浓彩重味的国度。樱花、和服、茶道,无不透着清丽淡雅之气,就连吃的寿司、生鱼片也以清淡为妙。淡淡的氛围很自然造就了隽永见长的文风艺韵,《猫》一文就深合此味。一只无家可归的小猫,却与小作者天生投缘,不仅伴其愉快地度过异国生活,更让小主人回国后牵肠挂肚,最终接它归国。乍读此文,第一印象是平平淡淡,情节不曲折,语言不诡奇。然细品一番,别有滋味在文  相似文献   

4.
教育分流是目前教育界讨论的重点话题之一,其中大多就"教育分流"谈教育分流,更多的关注点在于"高考"的分流,对分流的深入认识还不够充分。本文将从社会的分层与分流入手谈谈教育的分层与分流情况。  相似文献   

5.
正《庖丁解牛》一文节选自《庄子·养生主》,是一则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把蕴含于文章中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等内容传递给学生,促成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一、养生之道:依理、慎行、藏锋本文出自《庄子·养生主》,揭示的自然是养生的道理。本文所揭示的养生的道理主要为以下三点:一是"依理",也就是说凡事要注意把握事物内部的规律。牛的生理结构无疑是很复杂的,庖丁解牛,为什么能刀刀到位,轻松简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一个千古不变的话题,好的教育家的思想不仅可以影响时代,更可以预见未来,这种影响是具有空间性的。叶圣陶先生就是这么一位教育家。他对于教育有自己的见解,"教是为了不教"是叶老的核心教育理念。在叶老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中就处处彰显着叶老的教育思想,无论是对于教师修养等的感悟,还是学生应该需求于学校什么,都有其独特的见解。这些教育思想对那个年代以及现代的教育都有深刻的影响,提出的教育问题也有其预见性,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倪焕之》是叶圣陶1928年连载于《教育杂志》上的一部长篇小说。长期从事乡村教育的作者,通过主人公倪焕之的奋斗历程,寄托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80年过去了,时过境迁,但在这个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时代,作者对教育的真知灼见仍具有发人深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班里的孩子们在传阅一篇文章,出于好奇,也借来一读。这是一篇题为《酒瓶子吃了大鸭梨》的短文,大致讲一个叫灵灵的小朋友在爷爷的鼓励下,将树上的一个小鸭  相似文献   

9.
《倪焕之》是叶圣陶1928年连载于《教育杂志》上的一部长篇小说。长期从事乡村教育的作者,通过主人公倪焕之的奋斗历程,寄托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80年过去了,时过境迁,但在这个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时代,作者对教育的真知灼见仍具有发人深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倪焕之》是叶圣陶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茅盾称为一部“扛鼎”之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评论者们基本延续了茅盾对《倪焕之》所作的评价,从时代性、社会性以及革命性的角度对作品进行了评析。但是,随着时代气候的改变和研究视野的拓展,一些评论者试图倡导回到作品本身和作者独特的创作方法上来,重新认识和评价《倪焕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本文即关注评论者对《倪焕之》所做的这种评价转变,主要从作品的文学史地位及主人公形象的再评价中,分析现有评价中提出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写于1928年的长篇教育题材小说《倪焕之》,当时曾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今天我们再来审视这篇章,尤其在现今教育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会发现在当时,倪焕之已经在用今人的眼光进行超前的教育尝试。本将从教师育人和学生学习两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的长篇小说《倪焕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以崭新的内容,阔大的视野,表现了时代和革命给予人们的深刻影响。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以广阔的社会现实和火热的革命运动为背景,把作品的人物置放在时代激流的旋涡中去刻划、去表现,《倪焕之》不能不算是最早的一部。强烈的时代精神是这部作品最显著的一个特点,也是最成功的地方。也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茅盾在《读倪焕之》一文中,才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誉为“扛鼎”之作。  相似文献   

13.
《倪焕之》中使用了丰富的重叠词,其中形容词重叠存在着多种形式类型,在归纳形容词重叠的形式类型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形容词重叠的语法功能,语法意义以及可重叠的形容词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15.
16.
《拾穗》是作家王往总标题为平原诗意系列小说之一,另外还有《放水》、《等鱼》、《乘凉》、《采桑》等篇目。单从这些鲜活生动的标题来看,就会有一股清新疏朗的乡野之风扑面而来。是啊,久违了土地的我们,类似于拾穗、采桑这样的情节只能留在记忆中了,许多年后孩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男孩与一个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与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葵花召回城市。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苇荡的尽头,遥望葵花所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在小说《林哈德与葛都德》中塑造了一个优秀的农民妇女形象葛都德,本文主要从其作为一个母亲的角色来阐述家庭教育中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力,认为一个好母亲胜过好的老师,并讨论了妇女应该从哪些方面塑造自己在一个家庭中的角色,彰显最大的功效,而使得家庭的合力达到最大这一问题。作者认为,教育孩子是最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的长篇小说《倪焕之》,作为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扛鼎”力作,是当之无愧的,同时,它又是一部教育小说,对教育作用与教育变革、教师地位与使命、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等重要问题的探索与思考,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通过对《倪焕之》的分析,追循作者当年投身教育改革的脚步和对教育理论问题思考的轨迹,进而研究作者早期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的《倪焕之》作成于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较早、也是成就较高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形象生动鲜明,内容丰富深刻,风格朴实严谨,以往的评论已有充分的肯定,这里不再赘述。本篇只是从“教育小说”的角度,略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