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钻研教材又是备好课的关键。一提起钻研教材 ,许多教师认为就是研究例题 ,而对教材中的练习题研究甚少 ,更谈不上充分发挥其作用。倘若教师能像钻研例题一样去研究习题 ,逐题演算 ,弄清编排意图 ,在教学中合理安排 ,充分发挥其潜在功能 ,定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一、显示编排意图为了达到教学目标 ,教材的编者都要根据大纲的要求 ,精心设置一定量的习题。这些习题一般含有模仿例题的基本题 ,加深理解、培养技能的变式题 ,完善知识结构的发展题 ,运用多方面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题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训练题等类型。弄…  相似文献   

2.
以McDougal Littell公司2008年出版的高中数学教材"algebra2"为研究对象,对其例习题的设计进行分析,发现ML版教材例题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在例题题干之前会指出"问题类型"或"解题提示",并给典型例题标注"名称";习题类型多样,功能明确;例题和习题相对应,例习题多与生活和其他学科相联系,例习题的内容密切关联.结合ML版教材例习题的特点,对我国教材例题、习题的设计及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统编版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除了可以辅助了解课文内容外,也是绝好的说话、写话材料。有效利用好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课后习题,能为学生日后写话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借助课后习题来为学生写话奠定基础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借‘题’而筑,助词量夯实""依‘题’而垒,助句段摹写""顺‘题’而说,助表达有序"这三方面来探究,以此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相似文献   

4.
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教材例题、习题的二度开发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的课改理念,利于学生发展数学思维。教师要借“题”发挥,适度开发,以“题”链“点”、以“类”串“题”、循“序”变“题”,真正实现对学生的减负提质。  相似文献   

5.
纵观近年来各地中考数学试题可知,初中教材是中考试题的根本来源。多数试题是课本的变式题,有的试题直接取自教材概念、公式、例习题的改编。有的试题是教材中的几个题目或几种方法的综合。因此,加强课本例题、习题的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变式训练教学非常重要,它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得以提高,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本文通过对新教材的例题、习题的变式处理,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闫红霞 《学周刊C版》2011,(9):160-160
数学教学常常通过解决问题的形式展开.定理的发现和证明.例题的求解和引申.习题的模仿和演练等等.都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于是.学生疲惫地应对大运动量的习题.但往往事倍功半。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引导学生研究教材中的例习题.进行归纳、整理、探究、引申,掌握方法,挖掘内涵.使学生了解每个例题和习题的训练目的和要求.提高学习的效率。现以课本中的铡题、习题为例,谈谈自己对例题、习题的学习、挖掘以及引申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作为教学素材,可以创造性、开发性使用.教学时将例题设计成开放性、探索性问题,利用数学实验探索结论是否成立,或探究结论成立的条件,进行归纳猜想、演绎证明,进行生成性运用,使教材例题、课后习题、高考试题串连起来,形成问题串,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8.
高中数学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教材例题、习题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范本。教材的例题、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对例题、习题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的教学需要深挖掘、再拓展、再创造。本文选取高中数学教学案例,通过对教材例题、习题、适应练习从解题思想与解题方法上进行探究,从而达到"做一题,通一类,会一片"的解题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培养学生物理素养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解决问题能力主要体现在书面习题的解答上,即解题能力。为了达到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在复习中紧扣教材,从处理课后习题出发,充分挖掘课本资源,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如在复习"欧姆定律"相关知识时,电阻的串并联和电表示数变化问题是多数同学感到困难的问题。为解决这两个难题,可以从物理练习题的处理入手,应用一题多变,突破这两个难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让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仅使学生明了题意,教师展现解法,或者只是让学生解答后教师批改是不够的。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例题、习题的作用呢?教学中要根据例题、习题的类型进行不同的训练。例题和习题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单线型:供学生熟悉所学的公式、法则的题。2.综合型:学生运用新旧知识等各方面的知识来解答的题。单线型题的优点:简单明了,易掌握新知识。缺点:学生有吃不饱的感觉。教师的作用:想方设法应用这部分题目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初一学生学习了“绝对值”概念以后,学会了一个正数、负数、零…  相似文献   

11.
课后习题是教材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课后习题,充分挖掘习题中蕴藏的内在价值,发挥其优势,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教材中的图表、例题、课后习题、质疑问难、搜集媒体资源等有效的预习方法,使学生初步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素质.  相似文献   

13.
<正>统编教材课后习题设计上更贴近学生实际,语用性更强,更便于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学中要明确课标定位,充分发挥课后习题的功能,努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一、统编教材课后习题的基本类型及特点统编教材课后习题与原人教版教材课后习题相比较,有很多不同之处。统编教材课后习题编排坚持素养立意,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凸显实践应用。其基本类型及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4.
补充例题降低练习难度兰化一校郝荣兰小学数学第九册练习十四的17、18、19等题有一定难度,如仅靠教材上例1、例2的教学,让学生做练习题,不少学生有困难。这是由于例题与练习题之间跳跃过大而产生的学习障碍。我在教学中,采取适当补充例题,降低难度,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15.
例题、习题的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要认真搞好课本例题、习题的剖析教学,对典型的例题、习题还要从多角度挖掘其典型的应有的教学价值.1.对解题方法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做到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2.学以致用,挖掘例题、习题结论的利用价值.3.变换例题、习题的条件或结论,做一题多变,多题归一,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4.一题多问.挖掘例题、习题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5.认真挖掘教材中例题、习题中隐舍的德育素材.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课本例题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解题规范和探究知识方法等的重要桥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做好课本例题的学习指导工作。本文通过对生态课堂中例题处理的误区和处理方法做了经验的归纳与总结,着重从课前引导学生对例题进行"自我"探究、课堂引导学生对例题进行"自我"提升、课后引导学生对例题进行"自我"拓展等三个方面总结课本中的例题的分析方法、过程,探究如何利用好课本中的例题,并在解决习题中加以运用,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习题是小学数学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教学资源,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只重视对教材例题的研究而忽视了对习题的解读,不少教师仍然就题  相似文献   

18.
以McDougal Littell公司2008年出版的高中数学教材“algebra2”为研究对象,对其例习题的设计进行分析,发现ML版教材例题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在例题题干之前会指出“问题类型”或“解题提示”,并给典型例题标注“名称”;习题类型多样,功能明确;例题和习题相对应,例习题多与生活和其他学科相联系,例习题的内容密切关联。结合ML版教材例习题的特点,对我国教材例题、习题的设计及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递推数列是高考数列压轴题的主要类型之一,特别是近几年的广东高考,对递推数列的考查更是情有独钟.这类问题是一类比较难以处理的问题,学生碰到这类问题往往手足无措,无从下手.高考中这类问题的得分率很低,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老师如果能从教材出发,科学合理地利用教材,注重对教材中的通识、通法以及例题、习题进行变形引申,引导学生用变化发展的眼光观察这些例题、习题,归纳出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扎实打好基  相似文献   

20.
不少教师反映,新版《数学》(苏教版必修一)难教,原因:一是新教材课时紧,如集合一章仅安排了4个课时,而4个课时仅仅能完成教材中概念及例题教学,教材中的部分习题,就没有时间指导了.二是课后练习较难.虽然新概念初步建立起来了,并能用它来解决书上的例题,但对于课后的部分习题(一种较为重要的题型),却无从下手,还必须增加课时,进行补充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如第44页第10题,第55页第10题等,尤其是每单元与每章后的习题.三是部分内容要求模糊,不易把掌握教学的“度”,如函数值域的求法及复合函数的有关内容等,教材习题中有所体现,教师讲到何种程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