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编辑”的观点,是在近些年的编辑学研究中提出来的。它认为的“两种编辑”,一种是《辞源》修订本所说的“收集材料,整理成书”的编辑。这是“第一种编辑”。另一种编辑,论者对其基本内容的表述是:“依照一定的方针开发选题,选择和加工稿件以供复制向公众传播。”这是“第二种编辑”。论者以此为前提,进一步展开论述了编辑活动和著述活动、古代编辑和现代编辑、出版专业编辑和非出版专业编辑等的区别,提出了编辑学中的“编辑”,不应当是“第一种编辑”,而应当是“第二种编辑”,等等。“两种编辑”论的提出,深化了编辑学的研究,这是很  相似文献   

2.
国外新闻采编人员职称、职务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各国报纸、通讯社的体制不同,记者、编辑职务系列以及工资、报酬也大不一样。 一、美国 美国没有统一遵守的职称规定,各报社、杂志社、通讯社都有自己相应的制度。 一般地说,编辑分为四等:“总编辑”、“编辑”、“助理编辑”、“初级编辑”。初级编辑下面还有实习生,不属于编辑职务。“初级编辑”相当于中国的编辑,“助理编辑”就有发稿权。 记者分为三等:“高级记者”(即“资深记者”)、“记者”、“助理记者”。记者低于编辑,有的高级记者甚至可能只相当于助理编辑。  相似文献   

3.
世界各国报纸、通讯社的体制不同,记者、编辑职务系列以及工资、报酬也大不一样。 一、美国 美国没有统一遵守的职称规定,各报社、杂志社、通讯社都有自己相应的制度。 一般地说,编辑分为四等:“总编辑”、“编辑”、“助理编辑”、“初级编辑”。初级编辑下面还有实习生,不属于编辑职务系列。“初级编辑”相当于中国的编辑,“助理编辑”就有发稿权。 记者分为三等:“高级记者”(即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个读者兼作者,要谈“编辑”,的确是“门外汉”,因而此文曰《门外谈“编辑”》。虽在门外,而常与“编辑”打交道,从“通联”中,也捕捉到一些“编辑”的信息,摸到“编辑”的“脉搏”,听到“编辑”的“心声”,体味到“编辑”的“苦衷”。编者之“苦”,非在工作之繁重,而在“责任编辑”之“责”上。此处之“责”,并非编辑之“责任心”不强,而恰之相反,“责任心”太强之故耳!作为一个编辑来说,是唯恐编不出佳作来的.因而东奔西跑、四处函联,约组稿件,以充实自己所编的范畴。  相似文献   

5.
最近,中国书籍出版社为河北理工学院学报主编任火出版了一本新书——《编辑独语》。"这部新作可分为三个阅读单元。上篇为作者从1995年—2002年陆续发表在《中国出版》等国内编辑出版类期刊上的23篇论文,其内容涉及两个层面:一是在编辑学研究中大家经常关注的业务命题,如“编辑策划”、“编辑质疑”、“编辑发现”、“编辑选择”、“编辑创造”、“编辑风格”等。二是编辑自身的修养命题,如“编辑人格”、“名编辑”、“编辑忧患”、“编辑功利”、“编辑公德”、“编辑神圣”等。中篇的18篇论文为作者十几年编辑工作中审稿经验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6.
前几期的《出版工作》上,有同志提出编辑职称可分见习编辑、助理编辑、编辑、主任编辑、总编辑。我觉得把“主任编辑”作为编辑的一个职称不好,不如改为“编审”妥当。因为“主任编辑”,在“编辑”前面加“主任”二字,容易同行政职务的“编辑室主任”混同。事实上,有的出版社就把编辑室的行政领导和  相似文献   

7.
编辑“编辑”这个词有三个相关而不同的意义。第一,表示一种工作,一种职业行为,如“编辑工作”,“编辑计划”。第二,表示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如“他是当编辑的”,“她是有二三十年经验的老编辑”。第三,表示一种职衔,指某一级的编辑人员。(目前,我国的编辑人员分四级:编审、副编审、编辑、助理编辑。)本文除特别注明的之外,一般用的是第二个意义,即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简化一点就是“编辑人员”,再简化一点就成为“编辑”了。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现代出版中编辑的“逸位”对出版的影响,其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编辑的“逸位”,重新明确了编辑在出版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第二,编辑的“逸位”,要求编辑须树立“出版全流程”的理念,其主体意识更强化了.第三,编辑的“逸位”对编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编辑从“传统型”走向“现代型”.  相似文献   

9.
“编辑”一词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的“编辑”应包括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版式设计等全过程。由于其中的编辑加工是编辑工作的主要环节,因此狭义的“编辑”常指编辑加工这道工序。当然“编辑”一词也用来指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对“编辑”或“编辑加工”我们常听到这样一些议论: 有人说:“报刊上的文章都是作者写的,编辑只不过把它们收集起来,排个次序,改改错别字,勿需多大学问,一剪一瓶(浆糊)足矣!”有的作者在来稿的附言中则婉言说明:“我的稿子已反复修改过,还请某专家、教授审阅过,请编辑同志放心。”有的则干脆声明“文责自负,请勿删改”。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2002,(6)
编辑要有编辑学方面的知识, 更要有所从事的编辑学科的专业知识。编辑是个“杂家”,是个综合型人才,编辑还应是个“专家”、“学者”。 渊博的专业知识是编辑胜任专业编辑工作的前提。厚实的编辑学知识,使编辑工作游刃有余的得以施展。编辑看稿时,涉及到的知识范围之广是其他领域无可比拟的,所以有人说编辑是个“杂家”,但我认为,编辑首先应是个“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编辑力”一词的来源和内涵,深入分析了“编辑”的定义,提出了对“编辑力”的理解:“编辑力是指做好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还是提倡两个“家”在当今的年代里,随着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不断发展,新的语词应时而生。“T型”编辑这个词汇的出现,便是一例。所谓“T型”编辑,系指编辑知识面的广度和专业知识的深度的结合而言。只具有专业知识深度的“|型”编辑和只具有知识面的广度的“—型”编辑,都不是太适应今天编辑工作的要求。唯有既有各科基础知识的广度,又有专业知识的深度的“T型”编辑,才能真正做好编辑工作。我非常赞同对编辑工作者知识结构的这种认识。以往,人们对编辑的学业要求,说法莫衷一是。有的说编辑  相似文献   

13.
试论编辑工作的“动”与“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编辑”一词一直意味着对作者的稿件进行字斟句酌的加工,修饰润色。编辑的主要工作就是搜集资料编排整理、修订成书。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一词的含义和功能有了变化。在出版活动中,不但需要编辑具有“案头”功底,把好政治、思想、文字关,更需要编辑勤于市场调研,在制定选题,编辑书稿过程中能把握市场脉搏,用最快速度将有用信息,化为“金点子”,拿出自己“叫卖”的产品推向市场。这就对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编辑工作中的“静”所谓“静”,是指编辑的“案头”功底,即编辑要有脚踏实地的埋头…  相似文献   

14.
“我是编辑”——叶至善编辑艺术散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鲁 《出版科学》2000,(1):52-54
世界上自从有了“编辑”这一行当,也就有了“编辑学”和“编辑艺术”之说。有人怀疑过它的存在,认为编辑无非是“为人作嫁”而已,一本书的问世与传世,主要靠作者和作品的好坏,至于编辑,不过尽了点分内的、技术性的职责罢了,有何“学”与“术”可言呢!然而从22岁起就跟着父亲叶圣陶学习当编辑,一直当了半个多世纪的编辑还“老觉着没做够”的叶至善先生,却并不同意当编辑是“为人作嫁这  相似文献   

15.
对“编辑”一词含义的讨论,必然转向对“编辑作品”概念的讨论,而且,对于“编辑一词有什么样的理解,也就必然得出对“编辑作品”有什么样的理解,这是毫不奇怪的。叶向荣同志继他在《编辑概念诸说之辩证探析》一文中提出“编辑”概念后,又在《编辑作品概念重构》一文中谈了对“编辑作品”的理解,提出“编辑作品概念重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张海燕 《新闻窗》2010,(6):70-71
近年来,综观见诸于各级业务期刊的以新闻策划主体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似乎过多地强调了编辑在新闻策划方面的作用:有的说"编辑是记者的老板,才是实际上的办报人”;有的讲“媒体的竞争也就是编辑水平之间的竞争”;有的提出“编辑策划本位论”;有的力推“编辑中心制”……毋庸置疑.编辑“上承”领导、“下启”记者,  相似文献   

17.
日本出版人提出“编辑力”的概念,认为成熟的编辑应该是具有“完整人格”和非凡能力的人;不具备“编辑力”很难做好编辑工作.从中国近现代出版人的出版理念和实践中,可以提炼出有意义的、体现“编辑力”的精神.这种出版精神,对于编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编辑是编辑与出版学的核心词汇,并成为若干工程技术类学科的重要植入性词汇。详细考察“编”“辑(缉)”“编辑(缉)”的词性与词义,对编辑进行一次历史语言学的概念史梳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从历史源流来看,编辑具有“书籍(出版物)与文化”“整理与加工”“修补与完善”“协和与流传”,以及“职业”五义。此五种意蕴,不只是在历史上成立,在现代依然运行于编辑与出版实践中。展望未来,科技的进步,极大丰富了编辑的内容与实践手段,使编辑的自动化、共享化、实时化与跨媒体化成为可能,将推动编辑内涵的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9.
过了若许年编辑生活,每每念及理它几条,一提笔,又觉茫然。无奈,只好想到一点写一点,絮絮叨叨,难免罗嗦,故名“絮笔”。是为序。“老爷”与“黄牛”有人常贬称编辑为“老爷”,我却不以为然。因为我所看到的编辑,多数并非老爷,而是“黄牛”。但是,尽管如此,对于一个编辑人员来说,也仍然需要注意是当“编辑老爷”还是当“编辑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将编辑修养的构成作为编辑修养研究的一个出发点,聚焦于图书编辑,提出“图书编辑修养的构成”主题.将“图书编辑修养的构成”分解为“使命感的修养”“专业分工与出版技能的修养”“人文社科杂家的修养”“识别力的修养”“书感的修养”“编辑激情的修养”6个要素;并模仿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它们组织成六层,在详细论述了这六层的基础上,扼要揭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