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邵一枝 《考试周刊》2014,(75):65-66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猜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能力的发展。本文从猜想的意义和如何教学生进行猜想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认为运用猜想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猜想是人类认识中最活跃、最主动、最积极的因素之一,是人类理性中最富于创造性的部分,它能帮助我们探索解题方向,发现解决方法,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等。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现象,是人们探索数学规律本质的一种策略。学生在猜想过程中,新旧知识  相似文献   

3.
大胆猜想     
缪有一次城阿基米德到澡堂我光着屁股呢,姗衬护严冬翼大胆猜想@欣心 $郑州小樱桃卡通公司  相似文献   

4.
猜想,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性思维活动,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积极验证,可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6.
姚静 《学子》2014,(11):48-48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以促进学生猜想能力的提高,最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那么,面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数学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呢?一、抓住导入时机,鼓励学生猜想引导学生猜想需要抓住时机,而导入是不可错过的时机之一。一般而言,良好的导入可以扣住学生的心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数学教师要抓住导入时机,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相似文献   

7.
鼓励和诱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大胆的猜想,让学生经历数学问题和解决的全过程,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学习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诱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大胆的猜想,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P126-P127。教学目标:1.通过猜想、探究,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特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会求平均数。2.经历探索求平均数的过程,培养操作、观察、归纳、概括和自主探究的能力。3.通过对平均数极值的讨论,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特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案例】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9页的例3(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12公顷,31小时耕地多少公顷?23小时耕地多少公顷?)时,我让学生大胆猜想21×13到底该怎样算?生1:化成小数算。师:你能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很好!但0.5×0.3,你们会算吗?生2: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  相似文献   

10.
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科学前进,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科学伟人的话对于今天开创事业的人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对于明天改造世界的建设者——今天的中学生更为迫切.因为要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进步,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敢于做前人没做过的事,就离不开想象.猜想与假设,正是培养中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在物理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大胆猜想,通过“猜想——学习(修正或验证、补充、提高)——总结(知识并网)”的教学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而放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也指出:要成为一个好的数学家,必须首先是一个好的猜想家.这两句至理名言道出了猜想的重要性.可是仅有猜想的大胆并不能确保问题的圆满解决,还需要我们深入问题、小心求证,下面我们结合典型考题给同学们作一些讲解.  相似文献   

12.
李家强 《教育》2013,(11):55-55
数学学科自身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偏重于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少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猜测。  相似文献   

13.
时代呼唤科技,科技需要创新。创新需要培养.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大胆猜想、科学论证的思维习惯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猜想思维、创新思维呢?  相似文献   

14.
张斌 《甘肃教育》2001,(10):36-36
高级中学课本《代数》下册必修第32页的习题9是:已知:a>b>c,求证:++>0.此题的习惯证法都是证明它的等价形式+>.由于a>b>c,所以a-c>a-b>0,所以>,而>0,从而问题得证.如果就题论题,此问题确实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然而,蕴含在此问题中的规律性知识却被丢弃了.分析一下+>,a-b>0,b-c>0,而a-c=a-b+b-c,即两个分母的和,这是巧合吗能否将a-b,b-c换成一般正数x,y呢不妨试一试.于是,我们有猜想1若x,y∈R+,则≥显然,≥≥(x+y2≥xyx2+y…  相似文献   

15.
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让学生动手制作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在“表面积的计算”教学中,学生大胆猜想,表现出了一定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实验室里,我正在给三年级的孩子们上《落叶变成了什么》一课。孩子们纷纷汇报自己在土里看到的树叶的样子及自己的新发现,并争先恐后把自己在土壤里找到的树叶拿剑实物展示台上展示。接下来,我让孩子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想:树叶在土壤里是怎么变化的?变成了什么?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举手发言,有的说:“树叶落到土里,小虫子、蚯蚓发现了这片树  相似文献   

17.
18.
中考数学中的压轴选择题一般来说是选择题中的综合问题,随着中考改革的深入,各地在最后一题的命题上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情况,笔者对2008年中考数学压轴选择题进行了一些研究,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杨伟 《教师》2013,(28):113-113
数学思维的形成离不开大胆的猜想,它贯穿于数学发展史的全过程,而大胆猜想往往是从错误中诞生的。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把它当作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猜想,是根据已知的条件和数学基本知识,对未知量及其关系所作出的一种似真判断。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既是科学发现的先导,也是实现问题解决的一种重要手段。数学猜想,能激发学生自始至终地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探索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更多数学发现的机会,甚至它对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现行教材中每学期都特意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学生是否掌握了猜想与探究的方法,是否具有进行猜想与探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