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相长",这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常常使用的一个成语.这个成语的产生可谓悠悠古远.公认的答案是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意为数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是我国最早的教育经典《学记》中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这里的“教”与“学”并不指“教师”与“学生”,而是指“教学”与“学习”。或者说,这一论述应该理解为,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教师自我的学习与施教于学生,对加速其成长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通过“学”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张少波 《现代教学》2006,(12):18-18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故日教学相长。”两千年前《礼记·学记》中的教育理想直到今天依然充满着生命力。作为教师,常常抱怨学生好高骛远、  相似文献   

4.
倪炯是大同一中高中语文教师,2006年获大同一中"首届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称号、大同市第六届教学能手一等奖;2007年获"山西省第七届中小学教学能手"称号;2009年被评为大同市"百千万名师工程"教学骨干;2010年获"大同市优秀教师"称号;2012年获"山西省师德标兵"称号。课堂教学: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学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我则是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知学。"从  相似文献   

5.
易建国 《师道》2006,(5):22-23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如何把“素质教育”贯穿在每一节课中,更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像姜太公钓鱼那样,“愿者上钩”,绝对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的。《学记》中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不管你的课讲得如何好,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思维关闭着,其它的一切是很难注入到学生的心坎的。…  相似文献   

6.
《礼记·学记》讲到“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意思是说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相互学习.不但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会被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难住。最近。我就遇见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车绍忠 《考试周刊》2012,(91):149-149
新课程为我们创造了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在这一背景下,学生先知于教师、先疑于教师已是常事。新时期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把握课堂机遇,及时开发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即时性资源,以此来培养全面发展的、健康的人才,同时也使教师自身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如何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以获得更快的成长,游刃有余地驾驭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继而成为一名较成熟的化学教师?“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相似文献   

8.
姜华琴 《考试周刊》2014,(26):75-75
<正>《礼记·学记》中记载:"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对于教师来说,教的过程就是教师向教材、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向教师、向教材学习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开发者,研究教学内容,而且要积极探索如何构建有效的学习策略,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互动,做到师生共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我们知道,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双边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好”是为了促进“学好”。在相当程度上,教师“教”得怎样是以学生“学”得怎样为检验的。  相似文献   

10.
《礼记·学记》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对于教师而言,每份教案后的教后反思就是教师研究自己该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在教中学、如何在学中教。  相似文献   

11.
<正>《礼记·学记》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一般在教学活动即将结束时,教师都会习惯性地对学生说:"还有问题吗?"当学生回答说没有问题了,老师就放心了,学生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这是在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既要教的反思又要学的反思.只有两者的协调和配合.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一直都强调“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而传统教育观非常推崇“教学相长”: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与促进,结果都获得了长进。这是非常正确的。然而.在被教育界人士称为“新课改时代”的今天,这个教学相长的“长”.除了“长进”的意思外,还应有更深刻的“成长”内涵:教师和学生都要实现成长。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21):4-5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人们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应时而生,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学讲方式"就是其中之一。它采用"教师指导,学生自学"的新型教育模式,革除传统教育教学的诸多弊端,使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生学,"实现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完美地结合,达到了"教学同步,学用结合"。本文结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学讲方式"课堂实际应用,初步对"学讲方式"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阐述,希望能对高中生物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后记是教师课后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自我评析和反省。用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便总结教学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水平,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学记》中说:"学然后之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比起成文成篇的教学反思来,教学后记确实是很多教师授课后容易忽略的,我感到它但却是课堂教学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学后记的记录不仅可以帮助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也可以帮助学生优化学习效果,改善师生关  相似文献   

16.
<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因此我们可以领悟到一点:教学若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开肩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学习则只能是"一潭死水",少有成效.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故错",是一种课堂教学手段之一。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地、故意地犯错,往往会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不仅不影响教师的教,反而能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和活化他们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8.
浅析教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记·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就是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应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过程。现如今知困的教师并不多,这对教育教学很不利,所以我在课堂教学和指导我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倡导和实施教学反思,不但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为科研兴教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2004年4月我在北京参加新课程与创新能力培养研讨会,有幸结识了中央科研所培训中心毕诚主任,他认为当前培训教师的核心问题是教学反思。这为我下一步继续研究及指导…  相似文献   

19.
从教学相长到教学研三位一体--论教师职后的自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对于教师的意义——教学相长的原义通过学习和教学这两条途径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肇始于教师职业产生的初期,教师“以教为学,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最早见于《商书》《,商书·兑命》曰“:学半”。之后《学记》对这种思想做了进一步阐发《,学记》云“: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虽然我们现在有不少人认为,教学相长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相互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的过程。其实这是一种误读“,…  相似文献   

20.
<正>1.教学相长。《学记》引《兑命》云: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意谓,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是自己学习提高的过程。又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平等的关系。2.启发引导。《论语》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继承和发扬了孔子启发式的教学传统,提出: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