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静 《收藏》2014,(12):62-71
澳门在明代是中国陶瓷外销的重要中转港。明初至中叶,朝廷实施“海禁”政策,中止民间对外贸易。欧洲的葡萄牙人于16世纪初率先到达中国沿海,利用台山上川岛和澳门转运大量瓷器.从事以陶瓷为主的商品贸易,获利丰厚。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进入澳门,即开始以澳门为中转基地,利用明政府准许广东市舶司开放对外贸易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外销瓷回家     
《收藏》2011,(8):I0034-I0034
南昌大学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那就是将外销瓷藏家余春明及其收藏请到了南昌大学。建立了外销瓷博物馆。这是南昌大学若干人文博物馆规划中的第一个,在全国堪称绝无仅有。按照南昌大学校长周文斌的话说,在历史上,中国瓷器就是从这里漂洋过海走向世界的,今天它们又回家了。  相似文献   

3.
王蔚华 《收藏界》2013,(2):47-51
青花瓷器自烧制成功,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它釉色白中泛青,青花色青翠欲滴,幽静雅致,清新明亮,是艺术与实用的完美结合,被誉为瓷器中的明珠,不仅中国人喜爱它,在国外也同样受欢迎,并以使用中国瓷器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青花瓷是外销瓷中的畅销产品,现将鲁德集团季先生收藏的外销青花瓷器选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余春明 《收藏》2011,(8):I0041-I0041
在2007年以前,我们想在互联网上找一些外销瓷的中文资料,几乎找不到。后来,我们买了许多英文书,但是,这些英文书又基本上都是关于外销瓷中西方文化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5.
韩涧明 《收藏》2013,(7):14-15
一段等待深入发掘的历史,一场可以跨越时空的文化交流,一个正被重新评估的收藏门类……随着南昌大学第二届明清外销瓷国际研讨会的召开,关于明清外销瓷收藏的新的可能和机遇呈现在我们面前。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既包括中国外销瓷领域的海内外顶级藏家,也包括中外知名大学相关领域的学者、全球著名拍卖行的相关负责人、国内外文博系统的相关专家,甚至包括特邀前来的中国民间外销瓷仿制高手,而促成这一切的,是在努力树立全球中国外销瓷学术中心地位的南昌大学博物馆——历史上的外销瓷中心,今天到了补足学术一课的时候。本期专题,我们尝试从几个侧面走近外销瓷,走近那段历史,动态地、阶段性地呈现相关研究成果,希  相似文献   

6.
重估外销瓷     
陈蓓露 《收藏》2013,(7):16-19
2012年10月20日至24日,第二届中国外销瓷研讨会在南昌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南昌大学博物馆与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举办,来自海内外的2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了这次盛会。与研讨会同步,南昌大学博物馆的"清代外销瓷展"和"康熙雍正乾隆外销瓷展"同时开展。实际上,就在南昌大学中国外销瓷研讨会的同一时段,中国众多博物馆有关中国外销瓷的大规模研究性展览也如火如荼地开展,例如上海博物馆元青花大展、国家博物馆"瓷之韵——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瓷器展"、北京福海文博园陶瓷馆  相似文献   

7.
陆明华 《收藏》2011,(3):20-25
昔年渡海西去,今日航空东归,90余件中国瓷器在欧洲大陆流转二三百年后重新回到中国,这是荷兰收藏家(Henk B.Nieuwenhuys)尼汉克先生的一个壮举,他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一批明清景德镇瓷器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此举令人钦佩和赞叹。这批瓷器均是贸易瓷,绝大多数是青花器,其中有一部分是中国国内收藏中不多见的物品。  相似文献   

8.
余春明 《收藏》2011,(8):I0053-I0059
中国古代瓷器的断代大多凭眼睛看,先确定一个标准件。这个标准件大致可以分为:胎土的颜色和火石红等感觉、彩绘的特点、釉面以及颜色的特征,以及用手摸的触觉感,釉面的气孔。等等。外销瓷因为是在明清时期直接销往西方的,所以外国的学者在断代的问题上不是凭眼学而是靠资料,  相似文献   

9.
杜纪波 《收藏》2008,(1):84-87
长期以来,外销瓷市场是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产自中国,销往海外的外销瓷在海外市场大受青睐,一个接一个的外销瓷专场上拍,一个又一个的外销瓷天价被打破。然而,外销瓷在内地从被认识到现在仅有数十年时间,至今内地收藏界对它们仍存有偏见和误解。  相似文献   

10.
陈蓓露 《收藏》2013,(4):14-19
一段等待深入发掘的历史,一场可以跨越时空的文化交流,一个正被重新评估的收藏门类……随着南昌大学第二届明清外销瓷国际研讨会的召开,关于明清外销瓷收藏的新的可能和机遇呈现在我们面前。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既包括中国外销瓷领域的海内外顶级藏家,也包括中外知名大学相关领域的学者、全球著名拍卖行的相关负责人、国内外文博系统的相关专家,甚至包括特邀前来的中国民间外销瓷仿制高手,而促成这一切的,是在努力树立全球中国外销瓷学术中心地位的南昌大学博物馆——历史上的外销瓷中心,今天到了补足学术一课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文侠 《收藏》2011,(5):73-75
凡去英国的中国人,都把大英博物馆当作必访之地,进入大英博物馆,也都先去中国展厅,看一看自己国家的国宝文物。  相似文献   

12.
杨俊艳 《收藏》2020,(5):22-29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百花争艳,一派生机勃勃。北京艺术博物馆藏清代景德镇窑彩绘瓷上即有各种春花踪迹可寻,今梳理其中代表性的八种花卉进行赏析。迎春花迎春花为木犀科落叶灌木,枝条丛生,婀娜多姿,花朵黄色,娇嫩明艳。宋代诗人韩琦赞曰:"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  相似文献   

13.
黄诚 《收藏》2020,(4):74-76
清代,尤其是康雍乾时期,随着满清政权统治稳定,封建社会经济不断繁荣,景德镇的制瓷业也取得了空前发展。这一时期的瓷业烧造,无论生产规模,还是工艺水平,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溧阳市博物馆系江苏省溧阳市内综合性博物馆,馆藏诸多文物中亦有相当数量的明清瓷器,其中所藏官窑瓷器主要以清宫日用瓷器为主,来源为南京博物院拨交。笔者撷取本馆部分清代官窑瓷器作以赏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钱芳 《收藏》2006,(7):38-41
中国古代绘画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名家辈出,唯女性画家极小立足画坛。尤其是在明代以前,无论从前史记载还是从作品流传来看,女性画家实属凤毛麟角。据《画史会要》记载,绘画的始祖本是上古时代的一位女性,然而在传统的封建文化中,女性始终是一个在思想、行为等各方面受到严格限制的弱势群体,周代的文化制度中即已确立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的思想,经过历代不断的演变和传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女性言行、品性,衣饰、身份地位等各个方面的制度。  相似文献   

15.
周公太 《收藏》2008,(3):81-83
常熟博物馆藏明清官窑瓷器达百余件,今择其中6件绘画瓷作一赏析。  相似文献   

16.
李慧净 《收藏》2010,(8):28-34
宋代是我国陶瓷烧造异彩纷呈的时代。与赵宋政权同时,契丹族建立的辽国、女真族建立的金国等少数民族政权在与中央政权的对峙与战争中,各族文化也得以交融与碰撞,并在陶瓷文化上有充分表现。  相似文献   

17.
廖文伟 《收藏》2008,(6):56-57
自末以来,历朝历代皆传承哥窑釉色和纹片,以烧制精美器物,为同宋代哥窑器物相区别,称其为哥釉器物,即哥釉。笔者多年来寻寻觅觅,竞访得明、清哥釉器4件。其中两件连当年主人配置的底座都在,更添了恬淡古香和清雅古色。  相似文献   

18.
高雪 《收藏》2011,(2):34-35
清光绪时期(1875~1908年),帝国主义不断入侵,内乱频繁,清政府的统治已日薄西山,此时景德镇瓷业虽然明显萎缩,但官窑、民窑的瓷器烧造并未中断。据清宫内务府档案记载,御窑厂在光绪时期的34年中,不仅烧造了很多宫廷用瓷,同时还为光绪帝大婚及慈禧五十、六十、七十大寿烧造了大批庆典和赏赐用瓷,  相似文献   

19.
许哲  卢志远 《收藏》2020,(3):80-87
2019年11月9日至2020年1月1日,青岛市博物馆举办"‘瓶’安喜乐——馆藏明清瓷瓶展"原创展览。在众多馆藏文物中,遴选出65件具有代表性的明、清时期瓷瓶进行展览,器型上包含有玉壶春瓶、梅瓶、橄榄瓶、观音瓶、赏瓶、贯耳瓶、蒜头瓶、琮式瓶、葫芦瓶等十几种瓶型,在柚色上有青花、单色柚、仿哥窑、窑变釉、粉彩等。本文选取其中15件特色展品赏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王卫东 《收藏》2008,(8):121-121
霞帔坠子 霞帔为我国古代妇女的帔服,出现在南北朝,隋唐盛行,宋代将它列入礼服,明代续有发展。因其美如彩霞,故名霞帔。霞帔亦称“霞披”“披帛”,形状宛如一条长长的彩色挂带。每条霞帔宽三寸二分,长五尺七寸,各绣禽七,随品使用。一品二品,褙子用云霞翟纹;三品四品,褙子用云霞孔雀纹;五品褙子用云霞鸳鸯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